先吃饭,后拉屎这种观点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反过来?先吃饭后拉屎显然是对的。搁谁身上都是这样。但这种观点暗含了一个前提。你是空肚子。但如果你不是空肚子,那你就得先拉屎,然后才能吃饭。而我们今天大部分人都不是空肚子。所以当齐泽克批评那些批评黑格尔贪得无厌的人为便秘者时,齐泽克错失了重点。人们不是拉不出来。而是拉得太快了。快到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拉屎。人们拉屎的时候注意力都在手机上。齐泽克说只有拉屎才能终结扬弃的伪无限。但事实恰恰相反。便秘才能终结。只有当你拉不出来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你在拉屎。这个时候你不会看手机了。因为拉不出来让你很痛苦。而痛苦会让你把注意力放到拉屎上。至此,扬弃才能终结。而不是正题反题合题,正题反题合题……没完没了。正反合不就是不停地拉屎吗?正因为你太通畅了,所以才需要便秘。便秘可以终结正反合。真正的扬弃不是一个否定接着一个否定。而是便秘。便秘不是为了保留。便秘是为了废除。当你便秘的时候,你才知道你的好日子到头了。你无法再从拉屎中获得快乐。拉屎让你痛苦。齐泽克在这里犯的错误就是太过于依赖表象。表面上看,拉屎和废除是对应的。但真正的废除不是清除一个东西。而是让这个东西变得不可忍受。拉屎就是不可忍受的,所以你从来不会关注它。让你注意到它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便秘。这种不可忍受当然是一种故障。但不是随便一种。而是故障到你无法忽略它。因此那些批评黑格尔的哲学可以吞下一切的人的问题不是便秘。而是拉得太快。这就叫未经便秘苦,难知拉屎爽。康德著名的例子:我可以拥有有关100泰勒的完美概念,但我的口袋依然空空如也。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概念当然不能放进口袋。但你如果不知道钱是什么,那口袋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康德在这里说的是理论与实践。哪怕我的理论再好,如果它无法实践的话,那它也是废物。不只康德,人们都会这样想。但这种看法只是你的幻想。凭什么理论研究必须得和实践挂钩?而且还得是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始终是有距离的。让理论对应实践不就是在取消这个距离吗?结果只能是失败。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实践优先于理论。事实上,实践也是一种理论。因为你不可能脱离概念行事。概念是行动的前提。你没有洗手间的概念,如何定位拉屎呢?这就是为什么你从头至尾都不知道你在拉屎。因为概念占据了你的心。你在拉屎的时候要么看手机,要么想事情。手机上自然都是概念。你想的事情也是种种概念。我们一直活在概念中。只有当你便秘的时候,概念才不起作用。这个点就是从缝隙中进来的风。你与便秘的相遇就是你与自身的相遇。你就是这个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