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是有代价的这句话很多人都没有理解。如果你理解了,你就能改变。这种代价不会立即表现出来。需要很长时间。当你回过头看的时候,你发现自己错了。享乐你从来都没有拥有。你要么在渴望享乐。要么在怀念享乐。当你享乐的时候,你不存在。当你存在的时候,你没有享乐。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影视都没有做爱场面。而是到那里就停止了。因为没有人知道做爱什么样。包括那些做过的人。做爱不在描述的范围内。所有有关做爱的描述都是片面的。这就是享乐的本质。你知道你在享乐,但你说不出来。你只能说爽。人的心理遵循省力原则。这就是改变难的地方。维持已有的东西只需要很小的力气。尝试新事物总是要花大力气。但事情不完全是这样。想想那些施受虐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们中间很常见。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心理问题。待在这种关系中,难道不是得花更大的力气吗?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动不动就生气或委屈,这难道不是更费力吗?心平气和不应该更省力吗?所以人的心理不服从省力原则。人们反而更喜欢费力。人们喜欢把事情搞砸。人们更喜欢失败。性高潮就是一种失败。而人们恰恰想要这种失败。换言之,人们想停下来,正因为停不下来,所以想要更多。满足能让人停下来。但没有完整的享乐。因此无法完全满足。这时候发展出来的是症状。因为你需要去满足剩下的那一点。这一点在每个人那里不一样。因为这一点不存在。因此这一点只是每个人的幻想。但这种幻想是必要的。因为严格来说,这不是幻想。而是命名。是你对那一点的命名。这时候如果有人跟你强调“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或者“你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最好离他/她远一点。经常评价你的朋友不是朋友。因为你需要的是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权威。当你的朋友评价你的时候他/她已经不是你的朋友了。此刻他/她是权威。权威是不会有朋友的。人们对权威会敬而远之。当然权威也会玩倒错的把戏。一边觉得你不怎么样,一边还和你交往。这里其实还是有一种认同。这种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在所有关系中都会出现。从朋友的身份到权威的身份是在表达恨。但由于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这种恨,所以权威的身份也不会停止。而最终这种恨也不是那个人导致的。恨是因为无人可恨。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伤害已经造成了。恨并不能复原。恨最终恨的是自己的无能为力。人生在世,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太多了,难道每件都要恨吗?精神分析的终点是和他人划清界限。黑格尔说第一次是实体,第二次是主体。你以为的他人只是你的观念。你对待别人是有一个模式的。你不可能每次对待别人都不一样。这种模式与对方无关。它是你问题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