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爆裂鼓手》的最后情节吗?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弗莱彻对安德鲁的报复?但事情并非如此。这其实表明直到最后弗莱彻也没有放弃安德鲁。在戏耍安德鲁之前,弗莱彻在酒吧已经对安德鲁说过了。安德鲁问弗莱彻逼学生难道就没有一个度吗?这样逼下去天才不是更容易离开吗?弗莱彻回答,天才永远不会放弃。其实天才就一种品质。那就是不会放弃。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这里的坚持不是机械式的重复。而是进阶。是一次比一次好。是不停地超越自己。大多数人都满足于现状。有一个工作就万事大吉了。有一个婚姻就锦上添花了。但光有这些远远不够。很多电影都有相同的主题,那就是解放生命。然后人们就将其理解为放飞自我。为自己而活。等等。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首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其次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也不是与过去决裂。那些与过去决裂的人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重新回到过去。苏联以为自己建立的是社会主义,但实际上仍然是资本主义。改变也是这样。那种一个全新的自己是不存在的。全新的自己只能建立在对旧有的自己的深刻理解之上。你想要的那种飞跃并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什么美好。所谓的美好不过是对不美好的重新组织。怎么组织?佛教不谈快乐。谈的是喜悦。悖论的是,有足够多痛苦你才能喜悦。因为这时候的喜悦是一种减轻。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快乐是增加。我们有理由认为获得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那你将无法获得。因为过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你大部分时间是和过程待在一起的。安德鲁是幸运的,他有弗莱彻。我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没有人鞭策我们。但至少通过做分析能够实现这一点。因为分析完成以后,欲望会鞭策你。人们不想有梦想是因为梦想是噩梦的开始。《爆裂鼓手》的整个剧情不就是这样吗?主人公跟疯了一样。为了成为最好的鼓手,舍弃了女友。但舍弃女友的行为是恨意的表达。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偏执。偏执到女朋友的存在会妨碍他成为最好的鼓手。这个充满恨意的过程是突破自己极限的必经之路。因为主人公这时候在开发自己。在武功没有练成之前,习武者的水平是不稳定的。忽高忽低。充满恨意的过程无非是在表明主人公的斗志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但还没有用对地方。这种力量能激发出来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但你也看到了,这种力量是在被骂、甚至被打的情况下激发出来的。搁你你愿意吗?在分析中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但在生活中,你要想改变,那安德鲁就是蓝本。换言之就是简单粗暴。在生活中你是没法循序渐进的。要么断,要么不断。在分析中你可以把你的犹豫、惶恐说出来。这个过程可以让那个过程慢一点。你不需要一下子就面对那么多。你可以一点一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