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李锡文:天津散文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

文摘   文化   2024-11-19 08:01   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各位理事、各位会员朋友:

       天津散文研究会从正式改组开始,至今已有4年,按照本会章程,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届满,已在超期运行。

      4年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天津市作协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发奋图强,服务于广大的散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致力于建设优秀的散文专业组织,文学交流等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我代表研究会,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各位朋友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面对困难局面,积极展开调整。

      这里做个简单回顾:天津散文研究会是2011年宣告成立的。开始几年,以张宝树老师为首的团队,经过努力,打下基础,建立起一个散文专业团队的架构,为天津文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松懈,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到2020年8月,研究会和散文福地杂志编辑部管理班子在天津航空商务区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工作目标和领导班子充实调整等问题。这次会议是在研究会和杂志社面临挑战和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召开的,张宝树、崔建良、马文华等老同志及时提出要进行改制改组。我作为原杂志副主编受委托,在改组会议上提出了研究会和刊物全面改组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会后经研究,张宝树任天津散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崔建良任会长,李锡文任常务副会长、微刊主编,刊物停刊整顿。由此拉开了研究会改组调整的序幕。2021年4月6日,经研究会研究一致同意李锡文担任天津散文研究会会长,崔建良任名誉会长。我们对张宝树、崔建良两位前任会长顾全大局,大力支持改组整顿、支持新班子工作,尤其对于我本人的信任与帮助,表示由衷感谢。7月25日天津散文研究会召开理事会,组成全新的团队班子。

      新班子在传承老同志的好作风、发扬公益精神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顿调整,包括进一步明确研究会的指导思想;重新建章建制,规范活动制度;改进会员发展办法、扩大队伍规模;团队改组和吸收新人;网刊改名、纸刊停刊、改进群管理;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开放包容办会等等。这一系列办法的实施,冲破发展中的羁绊,逐步扭转了工作停滞不前的局面,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这里,我们向4年来离世的在津会员:原会长崔建良、原编委会主任秦守业,老会员于增良、孟军老师,再次表示悼念和缅怀!铭记和感谢他们为散文研究会做出的贡献!

      二、在市作协支持下,积极开展文学交流活动,获颁“文学志愿服务队”旗帜,公益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研究会于2023年8月获授天津市作协“文学志愿服务队”旗帜,成为市作协文学服务团队之一,工作上得到市作协的关心和多方面的具体指导。2024年5月又获河东区图书馆“百花文学志愿服务队”授旗,得到河东区图书馆的帮助,并且与市文联、河西区等区级作协、河西区委党群中心、河北省采风学会等有关文化、文学主管部门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与十几个兄弟社团的合作互助关系得以加强。

      研究会多次举办征文大赛,市作协创联部对我们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2021年6月我们举办了首届全国乡情散文征文大赛,报名参加者踊跃,涌现出一批有时代感、有艺术品味和思想价值的乡情散文;文章评审规范有序,整体上获得了各方面的积极评价,取得了初步效果。2022年9月,为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与创联部共同承办了天津市作协主办的“城市记忆”主题征文大赛,2023年6月与创联部主办了乡情散文征文大赛;2024年7月与市作协创联部共同主办了“京津冀晋游记散文征文大赛”。这几次征文的来稿量达1800多篇,平台阅读量估计超过20万人次。

      同时,“天津散文”微刊在重要的节点,及时组织特定的专题征稿。我们立志把“天津散文”逐步打造成为散文领域的一面旗帜,而大赛和征稿活动,吸引了各地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无疑推动着这个目标的实现。评出的各个奖项,尽管并不完美,有些好作品可能没能吸收进来,但是多数参赛获奖文章,尤其是一二等奖作品,是比较获得认同的,例如包作军的《拉拉樱盛开的河滩》、李晶的《从一叶看津城生态之变化》、白景兰的《五月槐花香》、陈久全的《在十渡,感悟一首歌的诞生》、杨震《樱桃沟记》等获奖作品。我比较重视文学学术思想的观察和研究,注重征文作品的新颖与独特。比如一些中青年作者的观察视角和写法,是否代表着当代某种新潮思维呢?值得关注。

      在征文工作中,注重从骨干会员中选拔评委,并制订了评委回避制度,尽力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同时,我们聘请了有关领导、知名作家和学者,担任评委会负责人、顾问或评委,指导和监督评审工作,提高评审水平,他们是:张泽峰、姚博浩、宋丁、管淑珍、陈丽伟、董祖斌、解贞玲、李强、赵阳、万鲁建、张卫春等同志,征文工作也得到多个文学社团的帮助与支持。

      注重加强外联,展开合作;主动出击,求得帮助指导。我们积极参与系统内外的各项文学活动,参加市作协举行的学习培训、讲座与报告、展览、外出采风及各种公益事业,参加其他文学团体组织的有关活动。会员分散在各地,许多同志积极参加所在区域文化单位组织的文学活动,在各类征文评比或其他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绩。注重与有关平台、媒体、文学组织进行合作,学人之长,汲取经验,扩大阵地。目前状况,群众性的文学组织生存空间有限,但通过各种交流和交往,视野和空间扩大了许多,会员得以在更大的空间里施展本领,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切身的体会。由此可见,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关门办会的局面。

      同时,作为市作协的公益服务团队之一,积极展开各类公益活动。近年来多次开展公益赠书,向图书馆、档案馆、学校、社区等单位捐赠书刊,会员之间开展互赠分享,累计赠书超过500册。如今,在各大图书馆,在大学校园,在边远山区,到处可见天津散文研究会捐赠的各类图书。2024年暑期,我们在社区书记马骊的联络下,参加了天津北辰区佳安里社区举办的公益课堂开班仪式和赠书仪式,选拔了有少年教学经验的贾旭、刘会来、王小平、刘鹤等会员组成的讲师团,到该社区进行提高写作方面的公益授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达愿望,希望今后多多举办这类活动,对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会有很大帮助。这项活动也得到市作协主要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三、通过开展文学讲座和各类采风,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4年来,我们邀请有一定创作能力和文学成就的知名作家和会员,利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文学理论探讨和散文作品分析(包括举办专题讲座20多次),他们有:贾旭、文豹、管淑珍、穆怀书、谷晓梅、李三祥、李兴盛、董祖斌、许清清、王敏、赵思芳、蒋桂枝、王立勤、李琦、张贺霞、范忠民、刘瑞成、王建、王友明、杜向东、包作军、薛青峰、张卫春、刘会来、陈彩洁、李锡文、徐桂兰、焦瑞霞、王浩亭、张艳、杨震等老师。这些交流讲座,有文章经验的分享、有创作历程的述说、有文学理论的阐述、有前沿领域的探讨、有他人作品的赏析……研究会先后举办李锡文、李兴盛、穆怀书、薛青峰、刘瑞成、谷晓梅等老师的新书见面会或发布会,对于其他会员的文学新作,也是通过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和推介。这些活动很受欢迎,对提高广大会员的创作能力、创作热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多次利用线上腾讯会议举办交流讲座,大家在特殊而艰难的日子里,隔“屏”见面,倍感亲切,重拾生活的信心,也学到了知识,坚定了热爱文学的理念。

      通过组织外出采风活动,开阔视野,积累创作素材。先后组织会员赴天津吴玉如纪念馆、南开大学周恩来雕像广场、静海区富力颐安康养中心、和平区山西路党建基地、山西贾家庄村史馆、马烽纪念馆、蓟州山区民居、山西宁武的多个景区进行采风和参观学习。参与市作协赴天津武清、宝坻、静海、陕西延安等地观摩学习。比如我们组织“晋泰轩杯”山西采风和宁武颁奖与采风活动,天津市作协创联部发来贺信,活动参与人数多、热情高、反响大,从活动期间直到结束之后,大家热情不减,纷纷吟诗作赋、书写美文,记录一幕幕难忘的采风瞬间;活动期间报道组发挥出“战地记者”的作用,连夜发出多篇通讯稿件,随时将活动信息传达给广大文友和关心他们的众多亲朋,也扩大了采风的影响力,成为这类活动的一个亮点。在晋泰轩酒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采风取得了圆满成功,董事长孙晓斌等人也成为了大家竞相报道的对象。

       四、网刊的来稿与刊发数量大增,影响力扩大。

      2020年10月“天津散文·微刊”公众号改为现名,并登陆成功,之后我们研究确定了办刊方向和发展途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包括投稿规范要求、编辑审稿流程、工作分工、聘用办法等,逐步充实网刊的编辑力量,及时拓展调整栏目。次年3月8日微刊应邀入驻“个人图书馆”,并在采风网注册、以个人名义在今日头条注册,这样我们的作品可以同时发在多个平台上。在宣传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两会”、抗击疫情、推介英雄模范人物,纪念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期间,设立专刊;设立各类征文专刊、开辟文学理论专栏、中小学生作品专栏;与中远海运作协合作、与多个媒体联动出刊等,取得进展。微刊的文章,被许多平台转载,有不少被推荐到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报纸刊物上,如今,天津散文微刊已成为许多纸媒选稿的重要平台。以王友明老师为代表的高产作家的文章,点击量突破5000人次。通过开展年度“网络人气奖”的评选活动,提高了人气,扩大了覆盖。作为一个为数不多的有审稿流程的自媒体,几年来收稿、改稿、刊发的数量,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截止到11月11日,共出刊4871期,微刊粉丝量7931人,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网刊编辑是一项幕后的默默无闻却需要日日坚守的工作,陈彩洁作为执行主编,克服了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各种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团结一班人,起到了带头作用;各位编辑同志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他们有的过去是单位的领导干部,有老教师,还有年轻的业务骨干。几年如一日,辛苦工作,甘于奉献,精神可贵,值得大家尊重和学习。

      在多位同志的操持下,经过精心筹备,2024年2月10日创刊七子学社微刊,是一件可贺的事情。作为研究会的一个平台,七子学社负责刊发散文之外的诗歌、小说、评论、戏曲曲艺等作品,是天津散文微刊在职能上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研究会散文为主、多元发展、扩大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文豹老师为主编的多名骨干人员,克服初创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组稿编稿,发稿快、质量高,很快赢得广大文友的关注和信任,投稿量不断增加。刊发的作品,例如扈其泽的兵团生活、李琦的张恨水西行记、卢岚的家史、彭银固的古玩手记、张中夫的游记诗词与摄影、糊涂老太的闲聊《红楼梦》,陈久全、丁雪梅、黄琪、文豹等老师的各类诗文,都成为读者喜爱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不到一年时间里,9月12日出刊200期,到11月16日已刊发265期。

      下一步,我们将酝酿成立《津沽散文》(暂名,季刊)筹备组,该刊为公益性、自主性、非营利性刊物,通过公开竞聘方式确定执行主编、副主编人选,由贾旭、焦瑞霞二位老师负责牵头拟定方案。

       五、会员发展和会员交流服务工作卓有成效。

      我们会员发展工作,在一系列措施的支撑下,在交流环境不断优化、交流活动愈益增多、平台和征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势下,取得突出成绩。4年来会员由60多人发展到480多人,成为本地区规模较大的散文专业团体。会员多、作品多、素质高,会员中有不少同志出版过多部文学专著或在报刊发表重要作品,有部分同志曾获得省级以上的各种文学奖励,有些会员是当地文化或文学主管部门的领导,有些是省级以上作协会员、专业团体会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实力作家。刘银环老师作为研究会的老同志、会员部负责人,自觉承担起发展会员的重任,她通过多种交流方式联络感情,广交朋友,成为发展会员工作的带头人;同时她主管财务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账目清楚,收支清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也是我们的得力管家。

      为广大会员做好服务,是我们研究会的重要宗旨。按照市作协的要求,我们作为义务服务、善于助人的团队,在建立基地、组织采风、培训、交流、入会等工作中,尽己所能,全力做好服务。先后介绍30多位同志加入了河西区作协、介绍多位同志加入了天津市作协,圆了他们的文学之梦。2021年乡情散文征文大赛结束后,根据大家的愿望,组织编纂出版了《全国乡情散文作品选(2021)》,高效率地完成了出版,获得好评。2020年底开展了纪念研究会创办10周年系列活动,先后收到国内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汤加等海内外30多个单位和友人发来的贺电、贺信;为感谢多年的支持,向10年风雨相伴的30多名老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尽管我们力量和能力有限,但还是最大限度地去关心爱护和帮助会员,例如为会员提供展现自我和交流分享的平台、帮助沟通联络发表渠道、多次对患病的老同志就近上门慰问、到康宁养老院看望老会员、疫情期间及时发出警示通知等等。关心他人,爱护会员,体现出研究会的服务精神与格局。

六、创作基地建设和多元化活动展现新姿。

      为扩大交流,积极开展交流基地的建设工作。2022年由海霞、杜向东等同志积极倡导,研究会在张家口市组建了“燕赵散文创作交流基地”,成立后他们积极组织参加当地和研究会的文学活动,成员已发展到60多人,这也是我们服务工作的一个延伸和深化。2023年10月在太原市创办了“三晋创作交流基地”,为增强研究会的对外辐射力和扩大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与晋泰轩公司的合作,在文学组织与企业联盟的探索合作上迈开新的一步。目前,内蒙交流基地正在积极筹备当中,张世莲、郭维远等同志的热情很高。

      为了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成立了生活服务部(下一步拟改建为“外联部‘企业合作部’),与晋泰轩公司和其他有意合作的企业进行对接,力争做好宣传和各种服务,在“企业搭桥,文化唱戏”上探索新路,为文企联姻、拓展文学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根据广大会员的爱好和本会的人才优势情况,2023年9月组建了“浪花艺术团”,搭建起一个展示我们会员除了文学写作之外的才艺特长和精神风貌的新平台。艺术团初创时期在刘瑞成、王浩亭等同志操持下,在谷晓梅等同志带领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不辞辛苦,精心排练节目,在近两年举办的规模较大的联欢活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大家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艺术团成为研究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我们研究会规模的扩大,职能的多元化,平台和交流形式的多样化,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认识。大家需要一个共识,我们也有一个原则:散文的交流研究始终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研究会的“看家本领”。而“多元化”与之并不矛盾,问题不在于搞不搞,而在于怎么搞,分清职能,协调互补,做得好当然会发挥推动促进作用。

       七、宣传工作生龙活虎,焕然一线。

      宣传报道工作,是记载研究会发展历程、弘扬正能量、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组建了“报道组”,负责研究会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报道工作。说是“生龙活虎”,其实负责这项工作的贾旭、刘会来老师等,也都不是小岁数了,刘会来老师作为老知青、老记者,充分发挥特长,在多次采风活动中,主动带头采访和报道,不仅形成全方位报道的综合稿和活动花絮小品,甚至形成多位人物专访的系列专题稿件。每当有采风或会议活动,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山西太原和宁武的颁奖采风、本市的多次总结交流大会、迎国庆联欢会等活动中,宣传报道组积极热情的工作精神、丰富多彩的报道作品,也成了一个亮点。初步估计,报道组组建1年多来,发出的各类报道(包括视频和图片报道)超过了前3年的总和。应该说宣传报道工作,发挥了多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报道稿件水平,报道组于今年五六月份举办了宣传报道培训班,约请多位有报道经验的老师畅谈记者素养和采访体会,分享通讯报道写作稿件写作,收到很好的效果。为适应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宣传报道组改组为“宣传部”。

       八、团结向上的气氛浓厚,风清气正。

      2020年我们接手研究会的时候,面临的难题很多,当时就是几十个人,队伍不大年龄大、活动不多内耗多,存在论资排辈、“重名而不做事、做事而不让人”的现象,有的各行其是搞小圈子,是非自吹,从里往外拉人,涣散了队伍;对外联络不畅、缺乏专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对市作协或者本会的文学活动参与度不高、资金运转困难等等。

      在改组之初,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不仅在完善制度、扩大交往、包容办会上下功夫,更在用人上下功夫,用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一个团队的形象、带出一个什么样的队伍。班子内部的团结配合尤为重要,有一定的文学水准,也要一定的修养格局和服务精神。我们看到,过去那种搞小圈子、拨弄是非,如今在这里没有了市场。我本身也是一个善于团结、平和待人的人,始终倡导虚心学习的风气、低调做人的风格。

      如今我们这个队伍,大家可以主动承担任务而不讲条件,辛苦工作而不求回报,支持集体活动而不求名利,不要什么“头衔”“名分”而默默奉献。我们曾有过约定,除了必要的对外招待外,无论班子成员还是其他会员的聚餐,自掏腰包,由参加者分摊。除了平台、大赛、采风、会议等必要的运转开支外,其他都是自理,从领导班子到各个环节的成员,因研究会的工作而外出办事、采风和各种事务,自负交通食宿费用。大家基本上是义务工作,坚守岗位,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公益之心、大爱之情和团队素质。

      班子和理事会成员,善于团结他人,甚至一些同志为了顾全大局而委曲求全,宁可自己吃亏而不能削弱团队的力量,这跟过去比较有多么大的反差!人多事多,人与人的交流,是个复杂之事,因为你要面对各种情况,有时候会遇到你意想不到的情况,人性的虚弱无所不在,哪怕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文学爱好者,“文如其人”有时也不见得。我们别无所求,不图什么回报,只想做大家文学道路上的同路人、知心者。

      我主持研究会的工作,收获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广大文友的温暖。在日常工作和各类活动中,我们看到有很多会员真心爱护和尽力帮助研究会。上海的王德章老师带着他的儿子一起参加征文活动,张向明老师拉着他的儿子一起入会。我记得年初举办年会的时候,会员王彦邦老师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从河南赶来,还带来了书法作品,多个兄弟文学社团前来助兴。在文学采风、联谊、聚会、招待、演练等活动当中,许多同志自发地自掏腰包购置有关用物品礼品,有的带着伤病参加活动。穆怀书等好几位老师,对研究会非常关心,曾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多项可行性建议,穆老师在去年做过大手术,刚刚恢复不久就回到了我们各个交流群与大家互动,推介我们微刊的作品。今年夏天我们组织会员为学校赠书,穆怀书老师和老伴一起来到了约定地点,他们步履蹒跚,相互搀扶,此情此景,让我们的内心里很是感动和不安。王建老师也推着一小车书来了,我才得知当时他还在住院期间。

      徐桂兰老师由于身体和家务方面的问题,多次恳切提出辞去副会长。刘银环老师近期因照顾老人负担较重等原因,辞去原职。她们都为研究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时常念及研究会不算久远的历史,念及研究会初创时期的老同志,如今,他们有的还在承担着研究会的工作,有的可能出面较少,但无论怎样,始终以来对研究会都是给予爱护支持的。不少老会员, 这几年由于身体等原因,工作做的相对较少,说起来总有歉疚之意,我说有这样的心态就足够了,这也是无声的声援,我们多做一点也高兴。

      研究会讲团结、讲奉献、讲正气的良好风气,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树立起来的,所以我的内心除了感谢更多的就是感动和信心。

       九、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有句话说“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一个团队的成长,背后一定是有着无数的付出。几年来,我们在打开局面上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研究会得以突破自我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就是,有一个努力转变作风、坚持高效务实、具有服务意识、善于配合协调的管理团队。这里介绍一下王浩亭老师,他加入研究会时间不算很长,我们认识大约四五年的时间,他给人的印象就是勇于担责,仗义执言,挑重担多受累而无怨言;对研究会有感情,身先士卒,思路清晰,善于协调配合,广泛团结文友。这是做好管理工作、使人信服的基本素养。新一届散文研究会的日常工作,仍由浩亭老师来负责,希望大家包括班子成员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看到,近一两年来又有不少新朋友入列,有些同志积极挑起胆子,逐步成为研究会的业务骨干,还有一部分中青年同志都在我们的考察之列。

      我们有理想计划,但有时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往往以个人的社会资源,来争取外部支持,争取内和外顺的环境。我退休后跨领域的活计有不少,但散文研究会始终是我最为用心的。这个团队不谋求个人私利,更无所谓的“名气”和“地位”之说。可以说,大家都是为了一种爱好、一个目标而走到了一起,这样做也体现了我们所特有的价值观。

      山西晋泰轩的赞助支持,对我们是个有力的促进。总体说来,我们是个资源匮乏的组织,条件有限,来自于企业的支持赞助也就格外珍贵。我们将不定期地在会员群做适当的宣传介绍,我们多个工作群、会员群、交流群,是宣传文学作品的纯文学群,除了个人散文作品和研究会工作动态,也只有合作企业、合作团队的信息可以发布。晋泰轩的高档白酒、高档茶叶、老陈醋,我们用过的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大家不妨做一些了解。我作为晋泰轩酒的形象代言人也做个宣传,感谢大家的理解。文学组织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如何与企业合作是很多文学部门都在探索的路子。

      4年来,天津散文研究会坚守社会主义文学阵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她离不开天津市作协的大力关怀和帮助,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广大散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心爱护。

      十、认识不足,着眼未来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文学交流深度和层次不够、散文研究的特色不够突出、一些同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团队中存在不协调现象、中青年骨干会员偏少、某些外联关系不够稳固,班子的工作由于都是业余时间来做,有时不能及时回应和解决文友们的关切,等等。同时应该看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我们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后在发展过程中,仍将面临来自某些方面的挑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强和知名度的提高,大家对我们的要求也会提高,研究会在新的条件下怎样保持旺盛活力?怎样在深化服务和专业化研究上更有作为?新的课题在等待着我们。新成立的“散文研究室”,就是为了加强专业理论研究,深化前沿思想观点的观察与探索,更好地实践我们的“研究”目标。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看到,研究会有了今天的局面,正是通过大力调整整顿、施行新思路而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不仅是各种具体的付出,更是新思路带来新面貌,凝聚着许多同志的心血,来之不易。我们今天所分享到的,其实是大家多年的心血换来的,值得倍加珍惜。我想,一个团体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奉献中去实现,希望新的理事会和工作团队更加团结,更加有为,要不辞辛苦,有大局意识,善于奉献,努力工作。要按照市作协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部门建设,细分职能,做好协调和服务,做文友们的贴心人。

      文学团队的工作,也是大家的事情。我相信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在市作协的领导下,通过广大会员朋友的共同努力,通过团队不断改进各项工作,天津散文研究会一定会更加成熟、稳定并始终充满活力,在散文领域迈上新台阶,在文学团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作者在天津散文研究会换届全体会员大会上的总结报告,2024.11.17)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