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董贵森:苗寨风情
文摘
文化
2024-11-11 11:00
天津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现在人们出门旅游已成寻常事,国内国外,游山逛水,欣赏异地风情,愉悦心情。可在三十年前,出门旅游还算是稀罕事,很少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海某公司和我单位有着长期的业务友好合作关系,我在单位跑物资供应时,常和他们打交道。1995年10月,这个公司的全国订货会在广西柳州召开,我和一个同事一起去参加订货会。 会议期间,几个客户撺掇我俩:“你们和主办单位关系熟,能不能让他们安排咱们到苗寨玩玩?” 我说试试吧,和主办方带队的一说,他们乐了,悄悄地和我说:“我们也正想去玩儿呢,可公司没发话,你们客户是上帝,你们如果有要求,问题就不大了。” 果然,“上帝”的建议变成电波,去上海一个来回儿,很快就被采纳了,连“上帝”带“仆人”,全都兴高采烈。 当地的旅游公司安排了大客车和两三个导游小姐,车出柳州市,沿融江北上,在一个叫融水的县城吃过早饭,进入贵州省界,到了某一苗寨。 未进入苗寨前,导游小姐就提示我们,进苗寨大门的时候,要预备点儿零钱,要单数,一角的、五角的、一元的都可,不要给双数。 远远的,我们看见村寨搭起的简易寨门外,一群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几个小伙子手捧芦笙一类的民族乐器,边吹边扭动着身躯,时而与姑娘们穿梭而舞,一群苗寨村民排成一列,敲打着锣鼓一类的乐器对远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 下了车,穿过欢迎的队列,往一个苗民端着的盘子里放了钱币后,我们进了苗寨。 呼啦啦,一群苗族姑娘蜂拥而上,往男游客手中塞东西。我还蒙蒙的时候,手里也有了一件。细看,是一个荷包一样的绣品。 导游小姐的手提喇叭响了:“这是苗族姑娘对远方男人爱慕的表示,是不得拒绝的。” 听了挺高兴,刚想把荷包揣起来,人家姑娘就要钱来了,说是定情的礼钱。我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不过是一种经商手段。载歌载舞表演节目的是她们,扔荷包的还是她们。好在不贵,5元一个,游客中除几个“不懂爱情”的拒绝之外,大多都“私定了终身”。 与和我“私定终身”的小姐聊了几句,很快明白了:她们是当地类似文工团的演员,哪个寨子有游客就到哪里赶场,演节目有固定收入,趁机再卖点小纪念品。 节目还算精彩,我对小伙子吹的芦笙感兴趣,休息时要过来欣赏,立刻就有推销的过来。我知道不能买,路上不好带还在其次,一到北方,这竹子做的芦笙过冬时必裂无疑。 参观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民居,很不错,感兴趣。中午吃饭时,苗寨给我们来了个意料之外: 我们三四十人分别围坐在四个大饭桌旁,桌上摆满农家饭一类的十几个菜,每人的面前还有一大碗米酒。 刚吃上饭不久,苗寨安排的“秘密武器”露面了。我的位置背对门口,没看到最初瞬间的“壮观”,却饱尝了突如其来的痛苦。 我们正在吃饭,突然门打开了,二三十个苗族青年男女冲了进来,每人奔一个客人(苗女找男客、苗男找女客),一手拎着客人耳朵,一手抄起桌上的米酒就往客人嘴里灌,边灌还边呜哇地乱叫。 可给我害苦了。 我背对门,看不到他们冲进来的情景,坐得离门口又近,只觉得耳朵突然被人拎起,接着一声类似鬼哭狼嚎般的声音钻进耳廓,差点没把我吓昏过去。 惊魂未定,一碗米酒就往我嘴里灌。我没思想准备,下意识地躲避,结果,我出门穿的挺讲究的西服被米酒撒满前襟,更难受的是,米酒顺着脖子往下流,里边昨晚刚换的白衬衣也黏黏糊糊贴在身上。一大碗米酒没糟蹋,全浇在衣服上。 里边两桌的客人还好一些,起码看见他们冲进来时有了思想准备,有的仓皇离桌而避,有的把桌上米酒倒掉藏起了碗。苗家的小青年们愣是不依不饶,一个个追着自己的既定目标绕桌子跑,那些女游客被苗家小伙子追得吱哇乱叫。 突然,一位女游客大声哭了起来,那可是真哭,哇哇地,这些苗家青年这才陆续出了门。苗寨的主人和导游小姐这时揭示了这个游戏的来龙去脉和意义,可惜我没听到,已经跑出去到附近河边投洗自己的衬衣去了。 下午的行船对歌很有意思。我们分乘两条游船顺水而下,河面弯曲,水清澈湍急而叮咚作响,坐船头赏沿岸风光,很有诗意。 分乘两条船的导游小姐肯定是串通好的,挑动两船客人对歌。先是俩导游小姐对唱,很快就把两船客人的情绪调动起来,这边唱来那边和,这条船唱个开头,那条船就得接上,对方的歌一接不住,就是一阵起哄。所以双方都把难度大些的民歌扔给对方。 对方的歌儿扔了过来,因是男女声对唱,导游小姐一人不好接,赶紧找男生。我倒是会唱,哪好意思放肆,别的男客也一时未配合,我们的船对不过人家的歌,一阵阵叫人家起哄。 我们最终还是参与了,反正是玩呗,我和几个男士也上了船头,依次和导游小姐配合,跟对方的船吼起歌来了。嘿!还别说,不仅立马得到本船热烈的掌声,还压过了对方的势头。 刘三姐系列歌、“芦笙恋歌”“满山葡萄红艳艳”“棉桂花开十里香”等,大多是老一点的民歌风味的情歌。男士站了出来,女士们也勇敢了,加入了对歌,对方的“挑衅”立刻被压了下去…… 红红的夕阳快要与河面平行的时候,我们下船了。旅游公司的大轿子车早已等候在预定的地方。上车的时候,导游小姐让我们等一等,不一会,几个人端着许多雪糕来了,说我们这些客人和以往客人不一样,难得相处这么愉快,自己掏钱买了雪糕给我们吃。我们也挺大方,把车上带的许多食品回赠给了他们。 虽然心情挺高兴的,但吼歌吼的,第二天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了。
董贵森,天津知青,曾编辑和撰稿多部知青书籍 ,作品散见于一些省市报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