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万事成:走进古村九股树

文摘   2024-11-11 11:00   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走进古村九股树   

  陕西   万事成

   


      “九股树”,一个以“一棵树”命名的古老村庄。一听村名,就非同凡响,充满了诗情画意,不由得叫人浮想联翩。一棵高大的古树“巨伞”似地高扬着脑袋,静静耸立在村头凝视着远方,像是在迎接远方的客人,又好像要向人们述说九股树的前世今生。古树躯干粗壮、高大结实,其上方约4米处分发出九股碗口粗的分枝,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犹如一位美丽、慈祥的母亲养育了九个高大、帅气的孩子。母亲用自己丰满的身体和健硕的臂膀托举着自己可爱的孩子,让它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孩子们健康而茁壮,它们吸取母亲的乳汁和大自然的日月雨露之精华,紧紧地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慢慢地成长:不断地长高、长粗、长壮。“树高千尺不离根”,母亲和孩子们骨肉相连,永不分离。自然而然,这棵长着九股粗壮枝干的大树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九股树”;而生长着这棵“九股树”的村庄也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村名:九股树!

      九股树,既是一棵古老的皂荚树,又是一个拥有茶马古道的古村庄,树村同名,吉祥如意!

      我们的汽车朝着“五龙洞”方向,逆着波光粼粼的八渡河,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向“九股树”进发。

      这是秋天的一个清晨,天空乌云笼罩,显得又低又矮,冰凉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整个天际线像一张又大又密的巨网,撒向大地,笼罩着高山、森林和田野,一片湿润的、朦朦胧胧的景象。汽车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沟,像一个金色的小甲虫,在丛山峻岭间蹒跚而行。一条“S”型公路顺着起伏不定的山势不断地伸向远方,最后消失在茫茫无边的大山深处。公路两侧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峰峦,高大、雄伟、陡峭,树木丛生,植被茂密,绿得滴水发亮。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左突右闯,两边险峻逼人的青山绿树快速向后退去。坐在车上,抬头远眺,群山苍茫,高不见顶;俯视谷底,绿中带黑,陡峭险峻,深不见底,让人心惊胆战,却欲罢不能:依旧默默地欣赏着窗外美景,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逆河顺沟而进,越往里走,河水越纤细,却愈发清澈明净,宛如一条银光闪闪的丝带在青山间自由自在地飘荡。山却愈发青翠、险峻,气势咄咄逼人!感觉车子走得太慢,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到达“九股树”,心里不由得焦急起来,时间在急切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慢慢逝去。穿过几条深不见底的山沟,爬过几座高耸入云的陡峭大山,翻越最后一座碧绿青山的垭豁口,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平展展的坝子出现在眼前:“九股树”到了!

      九股树!秦岭南麓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一个古村庄,现为略阳县五龙洞镇的一个行政村,它北接甘肃省徽县虞关乡的关山村。站在九股树的最高点——海拔1250米的西湾梁上,美丽的徽县关山村景象一览无余,这里“雄鸡一鸣,响彻两省”;它的东面就是闻名遐迩的“4A级风景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九股树,古称“白马关”,又名“柳树坝”。可以想象,远古时期,这里应该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从村庄中间流过,河岸两侧全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柳树。一到春天,成千上万条嫩绿、细长的柳条随风飘扬,像一群群腰肢柔软的美丽少女翩翩起舞;而洁白、轻盈的柳絮在和煦的春风中漫天飞舞,犹如冰清玉洁的雪花仙子在碧蓝如海的天空优雅地漫步……

      九股树地形呈三河三沟状:古墓河、全家坪河相继汇入九股树河后,其水量越发丰盈,顺着山形地势千回百转,穿越了整个村庄。

      山水,山水,就得有山有水,且山水交融,山滋养着水,水又润泽着山。而九股树不仅有山有水,还有平坦的坝子,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梧桐树,自然就会招来金凤凰,九股树是也!作为九股树这个古老村庄的“大动脉”,九股树河千百年来总是默默无闻地流淌着,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用自己宽广温暖的怀抱,养育着两岸勤劳、智慧、朴实的乡亲们。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最后在白石沟流入略阳的“母亲河”——八渡河,在略阳县城流进波涛汹涌的嘉陵江,在重庆汇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最终流入浩瀚的东海。

      九股树村内地势平坦,清凌凌的九股树河穿村而过,居民大多依河而居。街头是村级活动场所之一——古香古色的乡村广场和乡村大舞台,是村上召开村民大会、举办文艺演出活动、群众跳广场舞、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好地方。据村上透露,当初修建乡村广场、乡村大舞台和广场边的河堤时,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上级拨付的建设资金根本不够。面对困难,坚强、质朴的九股树乡亲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项目建设,投劳出力捐助青砖、青瓦等物资,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确保工程质量达标、过硬,使其成为精品工程、惠民工程,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乡村广场、乡村大舞台结构独特、造型优美,非常漂亮,竣工后立即成为九股树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深受乡亲们喜爱。

      广场边上则是一排排崭新的、白蓝相间的两层小洋楼,彰显着新时代九股树村的繁荣。村庄里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洁白无瑕的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幅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画卷:有“蓝天白云绿树清水”的图画;有独具特色的九股树“全村福”巨型照片;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宣传图画;还有新时代“新二十四孝”文字图案等等。每户人家门口的墙壁上都安装着红底白字的牌子,那是九股树村的“村规名约”和“家规家训”,每座房子前都有个小小的花园,郁郁葱葱的,一片花红树绿的景象。门口那平平整整的水泥院坝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幅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画卷。

      九股树村山大沟深,耕地少,但是森林面积大、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满山遍野都是树干挺拔、枝繁叶茂的青冈树(学名:辽东栎)。一到春天,目之所及,全是花红柳绿,尤其是夏天,满眼碧绿、凉风习习,九股树村立即淹没在无边无际的绿色森林海洋之中,好一个让人欢喜的天然大氧吧!

     目前九股树全村人口仅144户,却拥有森林2.63万亩,户均森林面积186亩。青冈树是发展香菇、木耳、天麻、猪苓等菌类产业的最主要原材料,而九股树村大面积的沙壤土质,则是栽植天麻、猪苓的绝佳之地。因而,长期以来,九股树村因地制宜,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香菇、天麻、猪苓等产业。

      作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略阳天麻两大种源发祥地之一(即红杆、绿杆两个种源),九股树独有绿杆天麻种源,那是独领风骚,为九股树的天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是九股树村两委的首要目标。当前,村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发展天麻、猪苓等产业,而村上集体经济更是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流转了农户二十余亩土地发展袋料香菇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发展产业致富起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吸收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想方设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有劲。

      现在的九股树村庄由新街和老街组成,老街街道窄短,且房屋低矮陈旧,还有少量“明清时期”的老房子,老街目前居住的农户较少,比较冷清。为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好传统文明,记住历史,记住乡愁,在九股树群众的不懈努力和当地政府的关心下,九股树老街得已恢复性重建。如今走在这条仿青石板老街上,让人感觉特别沧桑和寂静,时间在这里似乎停止不动,我仿佛一刹那间实现了穿越,回到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九股树……

      远古时代的九股树,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属于蛮荒之地。秦汉以来,诸侯藩王割据称雄,内乱不断,而外族匈奴又不断入侵,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生灵涂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核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适者生存”规律,也适合人类社会。穷则思变,乱则改变,为了求得一线生机,躲避战争和天灾等灾难,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远离人口密集、战争频繁的城市和平原地区,转而向偏僻、人烟稀少的大山和原始森林深处迁徙。这样,大山深处的九股树就有了人类居住、生活的历史。这些携家带口、长途跋涉的拓荒者到了九股树就停下了迁徙的脚步,他(她)们看上了这片温情的土地,于是便就地取材,用石头、树木和茅草在水草丰茂、土地肥沃的地方搭建房屋、圈舍,饲养小鸡、小猪和小狗,利用锄头、砍刀等原始简单的工具开荒种地,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在九股树繁衍生息了下来。

      后来,游牧民族氐羌由北向南迁徙,强势占据此地,因氐羌民族图腾崇拜,加之此地地势险要,故得村名“白马关”。隋灭唐兴,国家趋于稳定,农业、手工艺和商业逐渐兴旺,社会经济逐步繁荣,人口、商贸流动趋于频繁,而白马关作为陕甘两省交接点和茶马古道出陕入川的一条捷径,深为商贾骡队和文人墨客所青睐。又因此地偏远,人烟稀少,朝廷极少在此设立收税卡点,这样偏僻的白马关逐步成为民间商队首选的避税走私通道。因祸得福,白马关反而热闹、兴旺了起来。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白马关在兴旺的同时,盗贼匪患也日趋猖狂起来。为此,明朝年间,朝廷在白马关设置“巡检司”机构,用于维护地方治安,确保途经白马关的甘肃省天水至陕西省汉中的这段官道畅通无阻,史曰“白马驿”。这条茶马古道的大致路线如下:天水—徽县—虞关—白马关—磨坝—略阳—汉中。朝廷的严峻律法和铁拳管理,让这条茶马古道又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茶马古道的再次兴起,让白马关也迎来了一段发展的高光时期,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来来往往的骡队和客商带动了白马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古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此,白马关商贸市场初步形成,“农历三、六、九”(即每月的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和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共计九天)成了固定的逢集日(俗称:赶场)。那条约三百米长的古街上,骡马店、客栈、饭馆、药铺、茶馆和戏楼等如雨后春笋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其中,最为繁华的地段是那沿着河流而建的“成县一条街”(店铺多为甘肃成县客商所建)。白马关集市的繁荣,吸引了汉中,关中、河南、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量南来北往的客商来此做买卖。每到逢集的日子,走路的、挑担子的、赶牲口的、推车子的、骑马的、坐轿子的,四面八方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涌向白马关,这时候,整个白马关街上顿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说话声、吆喝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白马关上热闹非凡,一片繁荣昌盛景象。

      人口和古道的兴旺,需要村庄有一个辨识度较高且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名。因为叫“白马关”这个名字的地方太多了,最后,经乡亲们反复讨论,最终确定村庄的正式名称为:九股树。

      其实,关于九股树的村庄名称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一,以村庄口的那棵独特美丽、有九个分叉树干的大皂荚树为新的村名“九股树”。这个村名独具特色,叫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一直延续至今;其二,也因为村头河边有一大片柳树林,又叫柳树坝,但这个村名既没有特色,也没有得到大多数乡亲们的认可,故最终被遗弃不用。

      就地取材,以当地青石板铺设出的街道原始而朴素,结实而耐用,古色古香,历经千年沧桑变迁,却依旧如初。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腐朽、残暴的元廷被农民起义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元朝虽然覆灭,但是天下却并没有迎来人们向往已久的太平。为夺取政权,争夺帝位,各路起义军之间相互攻伐不断,人们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逐渐厌恶战争、看破红尘的大将军刘明彦不想再参与到战争血腥的杀戮中,于是便急流勇退,果断离开军队,悄悄地携带族人,千里奔袭,最后隐居在山清水秀的九股树,在远离战争的这个秦岭深处的偏远村庄颐养天年,其子孙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安居乐业。

      由于老街狭小且房屋密集,发展空间太小,现在的村民大多数居住在新街上,尤其是脱贫攻坚期间,移民集中安置点也放在新街区域,还有村委会、村卫生室、乡村大舞台、村图书馆等建筑也在新街上,因而新街居住的居民逐渐增多,也愈发兴旺起来。

      太阳若隐若现,金秋里的九股树,一片丰收的景象:庄稼地里碧绿粗壮的苞谷杆子上,全是金灿灿的、沉甸甸苞谷棒子,饱满的苞谷棒子已撑破了层层包围它的苞谷壳子,露出那美丽红头发的小脑袋;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黄豆地里,繁茂的叶子下是大串大串的绿色豆荚;河边的平地里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蔬菜大棚,一群群男女正在出出进进地忙碌着,那是村集体经济——袋料香菇生产基地。

      在村委会,我们采访了九股树村的“活字典”陈宗文、刘光辉和刘万财三位老人。他们三人都年过八十,却依旧身体健康,腰杆挺直,眼不花、耳不聋,记忆力惊人,上世纪六七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至今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仿佛昨天发生的似的。他们向我们讲述了九股树的历史变迁,随着老人们声情并茂的述说,我们立即进入到那个激情燃烧的沧桑岁月……

      “……我们都是在解放后才上学读书的,那时候条件确实苦,刚解放,啥都缺。我们几十个娃娃就挤在一座破庙里上学,老师只有一个,是个老先生,好像是个老秀才,很有文采,教学严厉。而课程只有两门:语文和数学。那时候语文叫国学,学的是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而数学就是算数,学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法。我们学习用的课本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的毛边纸手抄课本,写字的笔就是几分钱一支的廉价毛笔,再带一块石墨,一沓粗糙的宣纸。几块砖头垒起、上面放一块长木板,就是课桌。坐的凳子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教室不仅破破烂烂、光线黑暗,还四面透风,夏天热,冬天冷。夏天蚊虫成群,叮咬得我们头上、脸上和身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疙瘩,又红又痒又疼;冬天,教室四面漏风,几乎和外面一样,寒风刺骨,冻得我们身子僵硬、浑身直打冷颤,那单薄破烂的棉衣棉裤和单帽子根本顶不住刺骨的寒风,好多学生的双手和耳朵都得了冻疮,裂着血口子,又肿又胀又痛的。唉,那时候的学生可艰难啊,吃了不少苦。即使那样,学生们依旧学得很认真,每天按时到校上学,课堂里专心听讲,一笔一画地写字,认认真真背诵老师规定的文章。当时也没有什么手表计时,老师给我们上课前都是先点燃一支香,一根香燃尽,就算一堂课结束了。我们上了三年多,就回家参加劳动了。解放70多年,九股树的学校前后变迁8次:从最初漏风漏雨的火神庙到土木结构、低矮简陋的教室,再到如今钢筋混泥土结构的高大、宽敞、漂亮的新学校,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好,简直不敢想象,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现在的学生娃娃多好啊……”

      “线香计时”,那是一个非常古老、原始的记录时间的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从“线香计时”到“锣声计时”“人工打铃计时”再到现在的“电子智能计时”,时代发展的变迁在九股树这个小村庄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一下那棵做了村名的“九股树”,其实它就是一棵古老的皂荚树。几百年前,它风华正茂,树干粗壮,枝桠茂盛,犹如一座巨塔,威风凛凛地耸立在村头。

      现在它依旧静静地耸立在古街边的村头,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电闪雷击,多次频临死亡,却依旧顽强地活了下来。如今,它的主干几乎被雷火烧灼殆尽,直径一米多粗的树干只剩下半片一拃厚的“船型”树干,树枝再也不是九股,而是两三股稀稀拉拉的枝干。整棵树伤痕累累,像一个历经无数苦难、年老古稀的垂暮老人,苍老异常,但是它依旧坚强地活着……

如今,九股树通往外界的狭窄、险峻的茶马古道早已变成了结实平整、畅通无阻的水泥路;一排排错落有致、漂亮的小洋楼早已替换了昔日简陋、矮小的茅草屋和土坯房……

      九股树的变迁,就是一个时代发展史的小小缩影,却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烙印。

      新时代下,相信焕发生机的九股树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一定会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万事成,男,汉族,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其文学作品散见于《文学陕军》《读书村》《当代作家》《阅读时代》等网络平台及刊物。陕西省略阳县人。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诚邀加入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王小平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


天津散文
天津散文•微刊为天津散文研究会的网络微刊,倡导抒写真情实感,讴歌美善人生,展示精良原创散文,力推优秀作品,开展作品研讨,促进创作交流。欢迎关注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