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朱仙寿:童年的炊烟味
文摘
文化
2024-11-13 08:01
天津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童年的记忆都刻在朱家大院里,记录在上世纪60年代的山沟沟里。一双脚印重叠在街阳、院坝、河边、田埂的上学路上,撒在童年的欢歌笑语里。那简单而纯粹的日子,充满了懵懂和好奇的色彩。我踏着贫穷的节奏,拉长了成长的影子,托举着稚嫩的愿望,漫步在青涩的岁月里。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沟里,我便坐在水牛背上拍打着牛绳,指挥着牛在河边、山坡上吃露水草,嚓嚓的咀嚼声淹没在流水里,淹没在空旷的日子里。我哼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左手握绳,右手执鞭(小桑枝),时不时地遥望家的方向。那木屋黛瓦的上空弥漫着烟雾,从烟洞里冒的是柴禾黑烟,一阵浓一阵淡,绕成圈拉成线。灶屋青瓦缝隙里散发的是蒸汽白烟,时聚时散,辛辣味撩人,五味杂陈。黑白烟雾缭绕,渐渐稀释在山岚中,房顶不冒烟了,说明早饭已煮好,我就吹着口哨扬鞭策牛而归。 上午在学校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一到中午放学,我和同队的小伙伴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鸽子,展开翅膀往家的方向飞。过了一弯又一坎,走过田埂路,远远望见竹林深处炊烟袅袅,便隐隐约约闻到朱家大院子里那熟悉的炊烟味。有素有荤,素的清香,荤的浓郁,散发着农家小院的味道。 我们加快了脚步,香味更加浓郁了起来,走进厨房,柴禾燃烧的味道混合着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锅里煮着的是简单的红薯稀饭,红薯的香甜味弥漫在房间,让我忍不住咽口水。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她的身影被炊烟笼罩,显得有些朦胧却又无比温暖。我帮着母亲添柴禾,看着火苗欢快地跳跃,感受着那炽热的温度。有时候,母亲会做一些简单的炒菜,那油烟味伴随着菜香,让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味道。一家人坐在桌前,吃着母亲做的饭菜,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幸福的滋味。 下午,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我放下书包,背着小背篓拿着镰刀,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割牛草。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们在田野里穿梭,寻找着鲜嫩的青草。当我们装满一筐筐青草时,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夕阳西下,家家户户的炊烟又开始腾升,一缕又一缕炊烟,浓淡相宜,组成一幅水墨青烟染山村的画面。柴火烟味,炒菜香味,煮饭蒸汽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气息。闻着这些炊烟味,想象着家里的晚饭会是什么?也许是香喷喷的玉米粥,也许是简单的青菜萝卜汤。那时候,虽然生活穷苦,但这些平凡的食物却能带给我们满足和快乐。吃着简单的饭菜,感受着家的温暖,它是一天劳作后的慰藉,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春天是大地复苏的季节,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各种野花竞相开放,院子里的桃树、杏树、梨树也都开满了花,五彩斑斓。我和同院的长辈小辈小伙伴们,在春天里只顾玩耍,过早地脱下春节的新衣服,赤着双脚(新衣服舍不得穿入箱,新布鞋每年一双不够穿,正月尾到秋末很多时候都习惯了赤脚)。肚子饿了,紧紧那大裤裆布条裤带,只要心中有阳光,有花香,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念,学着大人们战天斗地的精神,饿肚子的问题就暂时化解了。 那些年,正二三月是最难熬的日子,粮食作物青黄不接,粮柜见底,口粮紧缺,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家家户户都是靠卖鸡蛋鸭蛋、家什、或竹篾编织品换取食物。生产队的仓库里能清仓的、不能清仓的各种粗细粮食,像切香肠似的偷偷地分给大家充饥。到时候种子不够,就靠生产队长厚着脸皮向上级求援,向公社粮库要麦肤皮,碎米或救济粮款购粮。还好农村政策允许保留一小块自留地,每家每户都种植了各种蔬菜,饭不够菜来凑,度过了春荒。家家有巧妇,都能为自家做上温馨的春菜饭,炒韭菜,炒莴笋,烧菠菜汤,盐多油少足以果腹。炊烟里还带着春耕春播的泥土芬芳和青草香味,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饥饿并没有削弱孩子们贪玩的兴趣,我们依旧在田野里奔跑,在山坡上玩耍,追逐着蝴蝶,闻着那春天特有的炊烟味,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夏天,蝉鸣蛙叫,声声入耳,阳光炽热地烤着大地,炊烟在炎热的空气中缓缓升起,炊烟味更加浓烈。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也会有所变化,昼长夜短,劳动消耗量大,饭量大增。夏收小麦、碗豆、胡豆、高粱和油菜籽除了交公粮,所有粮油都存放在生产队集体库房里,按月分发粮油。蔬菜瓜果也多了些,孩子们都会饱食母亲做的可口饭菜,如:石磨面粉做面圪塔,或去面房换挂面煮面条吃;石磨碗豆浆熬凉粉,或凉拌黄瓜、西红柿拌沙糖等。我最喜欢吃的挂面菠菜汤饭,加上少许菜籽油、小葱、小蒜叶,香味沁人心脾;那凉粉上蒜末、葱花和醋的调味,更让心动不已;还有那凉拌黄瓜的清爽味道,让大人们喝点小酒提神,顿时精神抖擞。我们小孩子在炊烟味里,也感受到了炎热中的一丝清凉、宁静与安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院里一片金黄。田野里的稻谷成熟收割了,院坝里翻晒着黄灿灿的稻谷,一片喜洋洋景象。国家征收稻谷任务较重,每年交完公粮后所剩无几,到年底还要吃返销。稻谷存入仓库,每月按人头预算分配,年终决算。预算分配有时按人头分发,未成年人(包括上学的)算半个人,三岁以下的酌情处理;有时按劳动工分计算分发,未成年人按预算平均数半人分配。我家人口多,读书人多,分得的粮食省着用,也能勉强度日。秋天的蔬菜瓜果多,新鲜蔬菜炒在锅里,和着新米饭的炊烟味,在朱家大院香气四溢,使家家户户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冬天格外宁静,炊烟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温暖。母亲会在厨房里做一些热乎乎的油辣汤面、汤元、小米粥等饭菜,为我们驱走寒冷。这时候,厨房里的炊烟味会让我们感到格外安心,仿佛它能抵御一切寒冷和黑暗。我们会在温暖的被窝里,想象着明天会有什么好吃的,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冬天的炊烟味,是温暖的味道,它让我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传统的端午节,在川北农村是另一片景象,下雨栽红苕。朱家大院这一天格外繁忙,炊烟在风雨中摇曳,没有粽子香味,只有被雨水淋湿了的烟火味、忙碌中的便捷面食味,和栽苕苗的劳动汗水味。端午节的炊烟味,是传统文化的味道,是门楣上悬挂艾草驱蚊的味道,是小孩子们脸在涂抹雄黄酒的味道,是植种希望的味道。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中午的朱家大院,到处弥漫着糯米香的味道。家家户户蒸糯米饭,舂糯米团,搓糯米丸子,好好吃一顿糯米丸粘红沙糖、糯米团粘南瓜籽粉。那炊烟味中全是土产食物的味道,是农家的味道和节日的喜庆。当月亮升起时,我们会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明月,那糯米香味,混合着炊烟味,让这个夜晚变得格外美好。中秋节的炊烟味,是团圆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 春节的炊烟味更浓更鲜。每年宰年猪,一半交肉联厂,一半自己享用。炒点新鲜肉和猪肝,加上蒸米饭给邻居和亲朋好友尝尝鲜,人情味、亲情味世代传承。薰腊肉,薰香肠,用鲜柏丫烧烤,其烟呈白色,缭绕在空中,浓郁馨香,入鼻黏喉。年夜饭用它做几盘花样肉菜,再炒几份素菜,全家人坐在一起,喝几碗白酒(家乡习俗,一人一口传着酒碗喝),守夜迎接新年钟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日子里,炊烟味使我感受到了家人亲情的珍贵,感受到了时光流淌的真挚爱意。 童年的炊烟味,是苦涩的味道,是甜蜜的味道,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它伴随着我成长,见证了我的童年岁月。那柴禾味、油烟味、乡土味,还有各种节日的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尽管岁月流逝,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童年的炊烟味,却始终如一地在我心中飘荡,让我永远怀念那段简单而快乐的时光。那炊烟味,是童年里关于家的温暖记忆,是母亲的爱与关怀的味道,是亲情乡情凝聚在一起的友情味道。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让我在今生的岁月里,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一刻的美好。那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那独特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朱仙寿(年丰益寿),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在《作家之路》《代表作选》书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VV音乐文章》《新疆文学》《现代作家文学》《现代作家文学·淮畔艺苑》《天津散文》等发表多篇作品。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天津散文研究会欢迎天津和全国的散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加盟,共享文学盛宴,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有意合作,或者申请入会者,请联系刘银环老师手机(微信):13512073421,电子邮箱:lyh621017@126.com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王小平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范忠民 穆怀书 郭淑红 杨晓霞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tjsw20230403@163.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欢迎关注天津散文微刊
合作单位:晋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