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的乐陶陶且天真

文摘   2022-12-31 23:31   中国  

​*图源自网络


本来不想掺合蓝兔子的争论(是争论而不是讨论),对无趣的人和少数心术不正的人失语,但是又觉得有责任说一说,起码对自己从事的领域,和能讲道理的人做尽可能的沟通。也算有那么点“你不站出来谁站出来”的自觉。

要指出有的人在视觉艺术这一点上的无知,对方肯定会跳脚,没错就是无知,导致感知的狭隘(美学的本义就是感知学而非追求美),因为视觉上缺乏各种“看”的经验,对美丑的裁夺就永远只能是固化的、无法灵活转化的,能接受的图像就永远是极为有限的,能装下的视觉的世界是狭小的,对于艺术家的特立独行更是惊恐莫名的。偏偏这样的人更急于表达自己,因为感觉自己的人格全都被这一点“无知”否定了,可是谁又是全知的,敢把自己对一个领域的熟稔放诸所有领域?

所以懂的人“自然”懂,从事视觉艺术的人,起码不会那么容易在多样化的图像上去“投射”自己内心的“阴间风”(话说玻璃心们的语言到底是有多贫瘠,以及有多贫弱才会把自己的感受跑在孩子的感受的前面,认为某些绘本“阴间”),更不要说呼唤宣传口去清理自己看不惯的事物了,这已经演变成另一个问题了,这些人去他们认同的那些纯化的社会去生活就好(实际并不想)。早上看到朋友圈同行就说了一句:“別具一格黄永玉,卓尔不群老顽童。”就一句,他理解,我也理解,原谅我要说理解是有门槛的,还真不是谁故意画个圈圈排外,明明有那么多人致力于消除壁垒,可惜狭隘的人看不见他还是看不见。没错他当然也有权利表达自己主观的喜好,但是发现没有,有那么些人并不能区分什么是表达,什么是攻击,而且这些言论的市场还不小。

可不可以表达“真的觉得丑”呢?当然可以,绝对有权利。我们给5岁多的孩子看毕加索的恸哭的女人,他们就会由衷地说“好丑啊”!我们不会觉得被“观众”攻击了,我们只是去观察,孩子们很天真,也比很多大人诚实,他们对美的意识,处于人类的艺术史中--古典美术带来的那种和谐性带来的正向情感之中,我们接受他们的不接受,接受他们说丑,并且教他们追问为什么,这是向内的审视,学艺术就是学习如何去看--感知。我们不会去评判他们的感受,我们只做一个工作就好:随他们的理解能力去拓展他们的视觉体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看”的经验的累积,让一个人在图像、造型艺术、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价值观上历练得越来越包容。人类漫长艺术史里的过去的那些“丑”,那些不可接受,在今天已然成立的例子比比皆是,它说明两件事:美丑是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的,艺术的任务不再是“美术”。最起码,接受过最基本的现当代艺术教育的人,就能知道脱离社会集体历史背景、和艺术家个体的发展历程,单独挑出一个作品来谈美丑是耍流氓的。


*继续找了一些网上的图~


最后真诚地祝愿我们每一个人,在2023 年像黄永玉老爷子一样,活出一份勇敢天真。( ˘ ³˘)♥



寒假PBL 艺术
日期见文中调整



·


𝗮𝗹𝗹 𝗶𝗻 𝗮𝗿𝘁   |   𝗮𝗿𝘁𝘀•𝗸𝗶𝗱𝘀   |  𝗰𝗼𝗻𝘁𝗲𝗺𝗽𝗼𝗿𝗮𝗿𝘆 𝗮𝗿𝘁

©欢迎转发传播。转载请留言申请开启白名单。

​​​​

知了造型艺术
艺术是对人类生活的感知的呈现,形式即观念、物质即精神,我们拒绝把它降维到手工、装饰、消费的层面——认知它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呼唤4-15岁孩子到IknowArt来的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