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压力锻炼孩子?什么样的压力摧毁孩子?

文摘   2022-10-11 21:34   四川  

*封面图自英文版《登天之梯》。


👤


如题关于压力以及常常有人提到的挫折教育,不要说看到别人一直在争论不休,其实自己心里也常常疑惑,在某个具体时刻,是该狠下心推动(逼迫)孩子一把,还是接纳抱持一下?我也常常反思我小时候的艰难成长、和我的孩子的成长,抽丝剥茧直到那些答案慢慢清晰。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压力使人坚韧?什么样的压力使人脆弱?我直接把这个答案放在这里吧(《登天之梯》p262)。



如图明辨不同压力的区别,左边给出的压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造成“创伤”。《登天之梯》介绍了10个案例,在那些不幸的儿童所遭受的创伤中,其中一部分是由养育者造成的,我根据这本书和看过的其它一些书,整合了一张我自己可用的思维导图:



其它相关书目如下:

☁︎︎范德·考克的《身体从未忘记》,讲人的发展性创伤的生理机制;

☁︎︎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讲无助这种创伤的实验、生理机制;

☁︎︎弗朗西斯·詹森的《青春期的烦“脑”》,讲大脑如何成长、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

☁︎︎马克·沃林恩的《这不是你的错》,讲家族的代际创伤和遗传;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讲如何表达和倾听感受;

☁︎︎约瑟夫·勒杜的想看但还没搜到,讲关于杏仁核的科学研究;


☁︎︎讲依恋关系、情绪以及各种的书就不放了,直接去陈忻老师那里看一篇相关文章:挫折教育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顺便说陈老师的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今年秋季班马上开始招生了,上完了能给自己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再往里拿相关的书一个一个地填,一年一年地填,把育儿育己这件事渐渐修通~


因此,这篇读书笔记不仅仅是为我自己的成长和养娃历程做一个小结,也是为提升更多同其他孩子们相处的技能,无论这些孩子是否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创伤,比如最轻程度的来自家庭中的难以承受的压力(父母却不一定有觉察,此处安利《热锅上的家庭》)⋯⋯


最后想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推动本来不应该变成伤害,接纳本来不应该变成溺爱。道理似乎人人都会说,操作起来却都不觉得自己是在造成什么后果,因为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太有限、太陈旧,又或者自身就是情感匮乏的父母、老师,心理能量有限,所谓的教育的价值观,差不多就是由这些构成⋯⋯


毕竟,一个人的情感(缺失)决定他的(无法或者虚假)理智。而对于儿童正在发育的、尚未完备的大脑来说,要时刻记住那句话:唯有温暖御风寒。


🫂


一些重点勾划:







网上找到一张图:


💛

·




𝗮𝗹𝗹 𝗶𝗻 𝗮𝗿𝘁   |   𝗮𝗿𝘁𝘀·𝗸𝗶𝗱𝘀   |   𝗰𝗼𝗻𝘁𝗲𝗺𝗽𝗼𝗿𝗮𝗿𝘆 𝗮𝗿𝘁

©欢迎转发传播。转载请留言申请开启白名单。

知了造型艺术
艺术是对人类生活的感知的呈现,形式即观念、物质即精神,我们拒绝把它降维到手工、装饰、消费的层面——认知它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呼唤4-15岁孩子到IknowArt来的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