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钱库岭脚老街

文摘   历史   2024-11-10 10:22   山东  

提示:请点击上方▲ 乡音乡语  关注公众号




苍南钱库岭脚老街


岭脚老街(陈红卫摄)
一、岭脚街市今昔

苍南县钱库镇括山片区岭脚老街,自宋《太平寰宇记》至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均作将军岭脚。盖地处将军山北麓,故名。以四字累赘,简称岭脚。据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志》记载,早在800多年前的宋代,这里曾出过3名进士:宋庆元二年(ll96年)进士韩漪,字夷清,官兴化县主簿兼主学事,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宋淳祐七年(1247年)进士何中行,字士可,事迹不详;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何士圭,字公锡,官江阳教授。稍后的元朝,将军岭名人何岳,字汝樵,与陈高、林齐并称瀛州三杰,他隐居不仕,以孝行为人所称道。只是不知此4人后裔今天迁居何地?

岭脚老街远眺(杨道敏摄)
岭脚老街三面环山,两条小溪由此汇合,注入方金线内河,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属河谷坡地。明朝初年编印的《苏平仲集》卷十四《两山处士王君墓志铭》称,640多年前的明初即有将军市:(两山处士王元佑)筑室将军市之北,大道之旁,命项善惠居守,而岁衣食之以田六亩,月给以钱,使具茗饮、草屦、火炬济往来者。这说明当年的将军市行人已络绎不绝,甚至夜间赶路者众多。据明弘治《温州府志》(1503)记载:将军市在县南七十里。岭脚老街因地处交通要道而曾繁华一时,是早年江南垟最热闹的街市之一。

推荐阅读链接

  古代平阳的台风往事

 您知道南雁荡山千年的历史吗?仙姑洞都有哪些神奇的传


将军岭作为江南垟与蒲门沿海间的交通要道,江南垟的大米等物资要通过将军岭输往沿海,沿海的海鲜等物资也要经过将军岭运往江南垟。清初,占据台湾的郑成功部常到大陆沿海募粮。为此,清廷严禁米谷出海,流向台湾,并在将军岭等地设点查禁,凡过路谷米,皆被兵差扣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后,一些地棍勾结官兵,继续以私贩下洋为借口,在将军岭等地私自拦截抄没,愈演愈烈,以致江南垟多余粮食不能供应沿海,青黄不接时,沿海居民百姓苦不堪言。

将军岭脚福寿亭(杨思好摄)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何子祥调任平阳知县后,体恤民情,任内惩治地痞,放开蒲门粮米流通渠道,在将军岭立下了《米准流行示》,违者严禁,使原来一度十分萧条的将军岭交通再度繁忙起来,岭脚老街成了货物集散地,出现各式伢户,街市、码头一派繁荣,百姓好评如潮。

现存老街从山脚附近到埠头,原为一条石板铺设的东北西南走向街道,长200余米,宽6—10米,比一般老街宽很多。现存建筑多为清末至民国年间建筑,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街两边的房子大多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也有一层砖木结构平房,居家、开店两用。
岭脚老街以往比较富裕,富裕,元末闽括山冦、明代倭寇多有入侵抢劫。在江南垟大多数居民还没用上电的时候,岭脚电站于19685月建成,利用田螺湾水库水力装机1台,容量18千瓦,供应岭脚村200余户村民照明用电和岭脚碾米厂用电。每当过年或村上有人家里办红白喜事时,便会发电供应,老街灯火通明,成为老街最热闹的时候,小伙伴们从街头跑到街尾,再由街尾跑到街头,快乐无比。

关于岭脚老街的行业,当地居民陈志坚在《记忆中的老街》一文中写道:

在这条老街上有首蛮话童谣传得很火,大概把各行各业的人都编排在一起,只要会这顺口的童谣,就知道老街上那谁、谁、谁,是做什么行业:

鹃鹃花,满山红;桃囝花,做媒人。

媒人烂腹肚,生个作母囝(女儿)给阿虎。

阿虎抬兜,作母囝给阿骚。

阿骚划船,作母囝给阿龙。

阿龙做糕饼,作母囝给阿想。

阿想做白糖,作母囝给阿阳。

阿阳剃头,作母囝给阿楼。

阿楼打铁,作母囝给阿滴。

阿滴做衣裳,作母囝给阿康。

阿康开饭店,作母囝给阿卫。

阿卫做鞋,作母囝给阿前。

阿前穿蓑衣,作母囝给阿飞。

阿飞雕花,作母囝给阿家。

阿家卖南货,作母囝给阿库。

阿库打草席,作母囝给阿石。

阿石打拳,作母囝给阿文。

阿文打肉,作母囝给阿杰。

阿杰做医生,作母囝给阿威。

阿威烧酒,作母囝给阿表。

阿表做布帐,作母囝给和尚。

和尚念经,作母囝变成老妖精。

听完童谣,我们再由远而近,由春天到冬天,一件件事情连结起来,把村里的人情世故一一列出,看看是否能够还原儿时对老街的印象。

1978年改革开放后,岭脚老街居民陆续外迁,今剩下的多是老人。近年来老街拆建较少,街两旁房子多数还保存着当年商铺的模样。但石板路已被富裕起来的村民们改造成水泥路,以便于行车。如今,岭脚老街已没有市场和庙会,但从街上一座座老式建筑,还可看出昔时的热闹与繁华。由于附近山区坟墓众多,到清明节和春节,老街还有几天热闹,前来此地祭祖扫墓的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卖花篮、卖小吃的小贩也随之增多。时过境迁,又归于平静。
二、老街的老字号
清末至民国初年,岭脚老街先后开设各种店铺与作坊24家以上,比较有名的有王振仁眼科、杨阜丰棉坊、董记协恒盛米店、李养和南货店、陈同丰染布坊、吕春和水作坊、董氏打铁店、黄恒兴南货店、余万春南货店、老陈理发店、老苏饭店、董三元客栈等,一度成为江南垟货物贸易中心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每天天才朦朦亮,街上已是人声鼎沸。要想在这条小街上顺利通过,就得叫人让路。因地处交通要道,改革开放前的100多年间,这条短短的岭脚街凭借工商业,居然养活了1000多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1家眼科诊所、3家商店和1家客栈。

王振仁眼科。位于岭脚街160号,创办人为王振仁,继承人为王成业、王宝善,主营中医眼科。这家眼科至今已传承六代,王振仁祖上是福建省徐新人氏,世代以开药店为生。王振仁太爷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独自一人经镇下关(今称霞关),游方到到岭脚老街,给人治疗眼沙眼、结膜炎、眼部息肉、白内障、青光眼等病。因医技精湛,得以立足。后经人撮合,与附近仰头山村周家城的一个女子结婚生子,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岭脚老街王氏眼科诊所(吴宝城摄)
至清末,王家已繁衍成四房,成为江南垟三个祖传眼科家族之一。后来,大房王振晃、四房王德先(王承芳的爷爷)从周家城移居岭脚老街开设眼科诊所。对于在周边地区的业务,兄弟们也作了分工:大房业务范围在桥墩和观美一带,四房业务在蒲门一带,包括今天的霞关镇、沿浦镇、马站镇、岱岭畲族乡、凤阳畲族乡、赤溪镇、大渔镇和矾山镇坑门岭以南区域,蒲门一带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知道王振仁大名。

王振仁长子王承业浙江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一直在括山卫生院当眼科医生,直到退休。王振仁次子王承芳1961年在平阳中学高中毕业后,也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无法升学,不得不子承父业,配合哥哥王承业开展白内障手术,让很多人恢复光明,从而名声大振,业务扩展到福建霞浦三沙、小白路和福鼎前岐、前屿一带。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当地眼科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才未再去。七八年前,霞关仍有患者断断续续来到岭脚,找王承芳、王宝善(王振仁长孙)治疗眼病。今天,王宝善中医眼科诊所仍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军岳中医眼科。位于岭脚街174号,创办人为周家城人王成住,也为王振仁家族成员,主营中医眼科。因有相当经济实力,王成住还于民国年间在岭脚街143号创办军岳小银行,主营贷款放利。

谢长生国药。位于岭脚街157号,创办人为河西人谢元,主营中医药。

杨阜丰棉坊。位于岭脚街200号,由李家堡人杨登道创办,经营棉花、洋纱、绸缎、布匹等,曾经扬名温州,被誉为棉花王。张家堡名士杨悌曾为之题写对联大启尔宇,长发其祥。对联从《诗经》中集句而成,上联出自《鲁颂·閟宫》,下联出自《商颂·长发》。

杨阜丰棉花印(蔡听涛摄)
岭脚老街杨阜丰商号实物(杨观达摄)
王万春花线店。位于岭脚街180-184创办人为钱库西街人王定俊,主营丝线、棉花、眼镜。

老苏饭店。位于岭脚街96—98号,创办人为钱库新安玉龙口人苏炳传,继承人为苏忠恢、苏守田,主营饭店,住宿。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家饭店由第三代苏守田负责,断断续续开办,为周边居民和高速公路、228国道建筑工人提供餐饮服务。

老苏饭店绘图(杨观达摄)
老苏饭店第三代传人苏守田(蔡听涛摄)
董记协恒盛米店。位于岭脚街168号,创办人为将军南垟村人董银领,主营大米,兼营棉纱。

董记协恒盛招牌(蔡听涛摄)
陈聚源米店。位于岭脚街155号,创办人赤溪吊壁灯村瓜瓢潭人陈源同,主营大米,兼营屠宰。

李养和南货店。位于岭脚街162—164号,创办人钱库项桥李家车村人李文科,继承人为李章诚、李作志、李道养,主营糕饼、面坊、酒坊。

黄恒兴南货店。位于岭脚街158号,创办人为金乡倒桥村人黄克招,继承人为黄照景,主营南货。

余万春南货店。位于岭脚街121—125号,创办人为将军余家人余朱文,继承人为余善斗、余作明,主营南货。

金顺兴南货店。位于岭脚街153号,创办人为钱库金处人金观昌,主营南货。

陈同丰染布坊。位于岭脚街103号,创办人为仙居柘园人陈昌西,继承人为陈克相、陈加宽、陈钦恩,主营中国蓝染布。

杨永丰染布店。位于岭脚街31号,创办人为杨相叶,继承人为杨洪苏、杨瑞林,主营染布,兼营圆木。

吕春和水作坊。位于岭脚街159号,创办人吕资俊,主营豆腐、豆腐泡、五香。

王乃志豆腐店。位于岭脚街156号,创办人为张家庄人王乃志,主营豆腐、五香、豆腐泡。

董氏打铁店。位于岭脚大坝北边,今岭脚岭脚街59—71号,创办人为平阳县北港腾蛟照阳尾人董光余、董光庆、董光欧,主营锄头、镰刀、菜刀等。

林雪春裁缝店。位于岭脚街162号,创办人为钱库管店人林雪春,主营服装加工。

缪氏裁缝店。位于岭脚街86—92号,创办人缪家桥人缪立维,继承人为缪克芬、缪克树,主营服装加工。

陈良媄烟什店。位于岭脚街166号,创办人为金乡南门人陈良媄,主营旱烟。

老陈理发店。位于岭脚街134号,创办人为陈钦洋,继承人陈瑞高、陈瑞兵,主营理发、吹打、出租花轿。

今天尚存的老陈理发店(蔡听涛摄)
陈加赞草鞋店。位于岭脚大坝北边董氏打铁店对面茅草房,今岭脚街70,创办人为陈加赞,主营草鞋

陈钦棣草鞋店。位于岭脚街136号,创办人为陈钦棣,主营草鞋。

三、老街国营商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成立的括山乡虽然设在离岭脚老街有几公里的将军村,但因岭脚老街人流量较大,市场活跃,括山卫生所和括山供销社均在此设立分部,括山供销社岭脚分部的规模不小于括山供销社。1962年,括山公社将兴国堂5间二层楼改建为岭脚供销社,向周边居民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品种繁多。1975年,供销社又兴建3间平房,设立岭脚生产部,向辖区内各村供应柴油、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物资。为便于茶农卖茶,还专门在街上建了一个茶叶收购站。

岭脚老街上的供销社大楼(蔡听涛摄)
括山产茶历史悠久,本地有平阳白毫、早蓬春等茶树品种,20世纪50年代又引进云南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永嘉乌牛早、武夷山大红袍等10余个良种,1970年生产茶叶230担。通过农业学大寨1970—1971年的一年半时间里,括山公社发动干部群众开垦茶园3000亩,新建茶场24个。1974—1975年建成5个茶叶加工厂,其中公社办1个,南垟山、尤家坑、半岭、仰头山4个大队各办1个。1975年茶叶产量1160担,在岭脚街兴建一座5间的茶叶大楼,内有接待室。

岭脚老街上的供销社生产部(左)和茶站大楼(蔡听涛摄)
括山公社1978年推广密植速生茶园,茶叶产量1300担,名列平阳县第一名。1982年,括山公社有茶园2400亩,生产茶叶1093担。1982年,新成立的苍南县供销社在岭脚设立茶叶收购站,收购茶叶。1983年改造低产茶园,茶叶产量明显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年收购量达700多担。为扶植茶产业,钱库供销社还聘请外地制茶师傅前来指导山区农民采茶、制茶。1990年,括山茶叶种植面积达3276亩,是年茶叶收购量达796担,茶叶品类以绿茶为主,其中大多数是眉茶,也有红茶、茉莉花茶等,成品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汤色清澈、香气持久、滋味爽口。1990年后,因效益比低,括山茶叶产量逐年减少,茶叶大楼改为他用。1997年,括山一带茶园因所产粗茶效益不佳,而遭废弃。
四、船埠头的草市
岭脚老街船埠头位于街尾,是江南垟南北运河主道的最南端源头,地理位置优越。自唐末五代将军岭和江南垟主运河开通以来,这里就建有船埠头,船只经过泥山(宜山)直达湖前直浃河。随着江南垟河网不断完善,通过岭脚老街进出的行旅越来越多。船埠头前面有一座神庙,当地人称江福庙,庙内还较好地保存着拱顶式老戏台。庙前为热闹的岭脚老街,行人和客商从这里上岸,翻越将军岭,可到达赤溪、藻溪、矾山、马站等地,进而前往福建。庙后就是船埠头,人们从这里坐船,可通达金乡、宜山、舥艚、龙港江口和方岩下,进而前往平阳、温州等地,将军岭脚船埠头成了水上客货运输的重要中转码头,鼎盛时期长期在此做生意的船只多达数十只,每天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江福庙(金余仁摄)
岭脚老街因有将军岭与赤溪、藻溪等地山区沟通,山民种植的番薯、马铃薯、盘菜和采集的野生菌菇等山货,以及赤溪等地渔民捕捞的鱼货都挑到这里出售,船埠头旁清末就形成草市,交易量最大的是柴草、松枝、柴爿,曾为江南垟最大的柴草与番薯交易市场。过去江南垟几十座砖瓦窑与几十万城乡居民所需草柴、松枝、柴爿,三分之一以上要从这里采购。山上番薯收成时,平原农民从这里购买番薯藤作为养猪饲料,买番薯和番薯丝作为杂粮补充家庭口粮。1970年,这里大米每斤0.136元,番薯丝干每斤0.07元。山民在这里出售薪柴、山货后,也从这里购回副食品和日用品,每天早上至少有五六百人到此集市,船埠头停满装运薪柴和山货的船只。

柴市场最早的伢郎(中介人)是黄明永,钱库仙居十二岱人,其子黄开乾、孙黄国仕子承父业。稍迟的伢郎是陈仕清,柘园人,其子陈加馀、陈加富子承父业。柴市场常因散户与船贩争购草柴、松枝、柴爿和番薯、番薯丝、番薯藤干、番薯藤尾等而发生争执。

民国13年(1924年)八月,平阳县知事熊钧据乡绅报告,指令订立禁约,并在岭脚街184号屋后河边立《奉宪勒石碑》布告。碑青石质,长100厘米,宽57.5厘米,八字额阴刻奉宪勒石”4字,正文行书刻19行、满行43字,首行为平阳县公署布告第二〇七号,尾行为落款,落款上叠刻印章。正文如下:

案据江南自治委员杨慕份呈称:“案据敝镇二十三都绅民颜寿楠、王珍、颜寿鹤、董常东等函称:‘敝镇将军岭脚往往有散户与船贩为争买草柴等各种山货彼此口角,滋生事端。同人等居同里闬,情难坐视。爰集商拟订规约七条,以资取缔而杜争执。惟事关初创,非请官厅出示晓谕,恐不足以凭信守而垂久远。敢乞执事迅赐据情呈县,不胜盼祷,并附送规约七条等情前来。’据查,该将军岭脚地方草柴、茹丝等各种山货麕集,投伢经售,历有年所。散户与船贩等彼此争买,致起争端,亦复时有所闻。该绅颜寿楠等所定规约七条于散户、船贩双方兼顾,办法周妥,尚属可行。为此备文缮送规约,伏乞俯准察核施行等情,据此,除指令外合行布告。仰该地方伢户、船贩人等一体知悉,自布告后,务宜遵照后开规约,勿稍违犯,其各凛遵,切切!特此布告。

计开取缔将军岭脚伢户经营草柴等各种山货规约七条:

—草柴、番薯、薯丝、藤干、柴爿、藤尾等各种山货到埠投伢时,先就各散户另买。如供过于求,始可转售私贩。

—草柴等各种山货到埠投伢时始可开秤,不许在里山争买,以杜争执。

—伢户抽赀价目照旧。惟从前各项抽赀系出买主,往往私擅增加,希达争买目的。嗣后应改由卖主照出,以省手续而杜弊端。

—伢秤定用自洽公秤,不得擅变更,以照划一。

—如有违背本规约上列各条者,准报告就近警所核办。

—本规约自奉县公署公布后实行。

—本规约如有不尽事宜另行集商修订。

中华民国拾叁年捌月六日 知事熊钧

奉宪勒石碑(蔡听涛摄)
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后,伢郎以股份制继续从业,并建有柴行房舍。1978年改革开放后,除恶劣天气和农忙、过年过节外,平时每天在此交易的柴草、松枝、柴爿都在300担以上,最多时达到600多担,一担接一担薪柴从将军岭田螺旋上首尾相接,陆续挑到岭脚柴行出售。贩卖薪柴大村神宫桥村每天早晨在此购买薪柴的就至少有15只载重量在3000斤左右的四仓木船,有时多达30多只结队前来。若是再有十二岱、塔头、山北等村再有一批船只过来购买,就会出现抢购现象。这时,卖薪柴的山民们就能卖上好价钱了,因为抢购者不会再与他们讨价还价,也不会对货物挑三拣四。此地每天还有大量山货交易。

1992年后,岭脚周边山民大量迁居平原城乡,山上部分番薯园退耕还林,番薯、番薯丝、马铃薯、菌菇、野果等山货淡出民间。特别是随后石油液化气普及和通村公路主干道全面建成后,岭脚薪柴市场消失,将军岭古道逐渐失去原有作用,从此岭脚老街风光不再。今天,昔时热闹的2个船埠头依旧,只是船只寥寥无几,边上的薪柴、山货交易场地被辟为停车场。

20241030
感谢黄孟广先生和蔡听涛先生

的友情支持!


 作 者 简 介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苍南县委办公室新闻信息科科长、龙港镇宣传委员、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三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苍南名山》,主编《钱库镇志》《岱岭畲族乡志》《浙江文史记忆·苍南卷》《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 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特此鸣谢!

编 辑|陈 朔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阅 读 
 (点击下面标题接)

   苍南沪山老街

  苍南沿浦老街

  苍南桥墩老街

  苍南埔坪老街

  苍南藻溪老街

  世界矾都—矾山福德湾老街

  苍南仙居桥头街

 成就龙港镇和龙港市的方岩老街

 苍南灵溪渡龙老街

 灵溪渡龙萧氏与渡龙老街

 龙港湖前直浃河老街

  浙闽“中英街”— 梨尾搝老街

  苍南渎浦老街

➤ 龙港鲸头老街

➤ 龙港下埠老街

➤ 苍南霞关澄海老街

➤ 苍南蒲城老街

➤ 苍南望里北茶寮老街

➤ 十里长街——龙港白沙老街

➤ 苍南钱库新安街市

➤ 龙港芦浦老街

 平阳顺溪古镇

  中国象棋之乡,世界棋王谢侠逊的故乡,腾蛟悠久的象棋历史和文化

  千年古镇,北港中心,您知道平阳水头的历史吗?

 您知道南雁荡山千年的历史吗?仙姑洞都有哪些神奇的传说?



乡音乡语
乡音、乡土、乡情,致力乡土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