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下埠老街

文摘   历史   2024-07-31 22:43   山东  

提示:请点击上方▲ 乡音乡语  关注公众号




龙港下埠老街


20世纪90年代经过改造的下埠老街
(池长峰摄)


一、下埠千年前已有丘

氏居住

龙港市下埠村,地处鳌江下游南岸,属海积平原。古称丘步、邱家步,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公署》除了有丘步地名,同时有下埠地名:江口巡检司,旧在下埠。正统五年知县章惠徙渡头。

全部拆除、正在重建的下埠老街
(池长峰摄)
下埠为东塘之起点。自丘家步南岸沿海而东至斜溪(在今舥艚)的东塘,今称外塘,位于江南垟平原海滨,宋代以来屡毁屡修。因海涂不断淤积、延伸和围垦利用,塘线多次外移,于是有几道塘线平行于江南垟海滨。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财力的充裕,温州知府曾炎发动江南乡民,沿今龙港至舥艚公路一线修筑东塘,以抗御咸潮入侵,江南垟几十万亩海涂从此变成了良田。同时代的南宋大臣和文学家楼钥在《攻媿集》卷九十七《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中,高度评价曾炎倡建的这项伟大工程:为东塘以杀其冲,皆使可久,至今人赖其利。

推荐阅读链接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何时来温州? 在温州留下怎样的诗篇和传奇故事?

  浙南金钱会起义大事记

《平阳县志·舆地志》云:“自江口邱家埠南岸沿海而东至斜溪为东塘……元大德元年(1297)海溢东塘外,九年提供控滕水骥修筑之。后坏,延祐五年(1318),知州张仁方修筑。盖其地邱氏世居,沿江与内河均筑有埠头,故名。又因位居江口埠之下,俗称下埠。

清雍正三年(1725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故乾隆《平阳县志》改丘步为邱步。民国《平阳县志》作邱埠,又说丘家步即下步盖其邱氏世居,沿江与内河均筑有埠头,故名。又因位居江口埠之下2里,当地人俗称下埠。村民生活一靠近海捕鱼,二靠晒盐度日,三靠开荒种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下埠老街外渔业码头(方健惠摄)

近年来,温州文史学者潘猛补和蔡新祥通过深入研究,查得元代平阳名人丘楠的一些史料,证明丘步丘氏于五代时期(907—960年)入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丘楠(约1330—?年),一作邱楠,字彦材。尝以户部主事从江浙行省左臣答纳夫里讨方国珍。历江浙行省理问、庆元路总管、行枢密院副使。方国珍降元,丘楠随从参佐。明军将至,唯丘楠劝方国珍投降。入明后,方国珍的参佐多被杖死,唯丘楠因行事廉慎,仅遭责贬,后又被启用为韶州府知府。

丘楠的父亲丘世荣(1278—1334年),赠中顺大夫浙东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上骑都尉,河南郡伯。卒后元朝名臣贡师泰为之作墓志铭。文曰:按状,宣慰君字仁里,其先福州人,五代末因避乱徙居永嘉平阳州之儒立里。曾祖某,祖某,故不仕。父庆祖,承务郎,漳州路总管府判官。这支丘氏后来不知去向,今下埠有几十户邱(同丘)氏聚居,但据其族谱记载,这支邱氏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从平阳县北港凤林内塘牛路头(今属凤卧镇)入迁江口下埠,其先世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从福建汀州府永定县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入迁平阳时间不超过400年,而邱步地名出现至少已有500年以上,故两者并无关系。


二、下埠老街形成于民国初期

据当地老人口述,下埠老街形成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此前,这里原是一片滩涂,遍地芦苇野草,仅有几间茅屋。下埠地处鳌江近海口,有1700多米长的江岸线,江宽而深,上有龙江水闸,可放水冲淤,成为建筑码头之佳地,便于渔船停泊进出。后陆续入迁20多户人家,搭棚为屋,以近海捕鱼为生。几户富户在此开设行,收购和批发鱼货,除台风等恶劣天气外,全年集市交易从无停息,是当地与外界进行海产品交易的主要埠头,逐渐形成了常年村街小集市桥头北至江边老码道,一条长250米、7的碎石路面小街开始形成,沿街两旁最早是出售柴、米、油、盐等渔民生活必需品和鱼货的摊点。

全部拆除、正在重建的下埠老街

(池长峰摄)

鱼行,旧时指专门经营水产买卖的行栈,遍及渔乡、集市,以放行头船头两种渔民建立渔货关系。放行头,即每汛前或每年初由鱼行借给渔民钱或实物,渔民将约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鱼货卖给鱼行,鱼行抽取鱼货5%—25%仲银;放船头,即由鱼行出资建造新船给船主使用,3年内所生产的鱼货以83.3%价格折算给渔民,价格由鱼行主临时决定,大秤进、小秤出,以多报少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渔民称鱼行为四六行。没有领取定金的渔民,鱼货可以自由交易,但须交纳5%—25%的水产品售货款给鱼行,渔民称之为八折九五扣。鱼行出现于清朝中后期,发展于民国时期,1953—1955年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消失,由水产交易所取而代之,1958年并入水产采购批发站。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下埠老街外渔船停泊地(方健惠摄)

池浦桥又名木桥头,坐落于池浦村北首,是通往白沙、钱库必经之道。原是木桥,始建于清末。民国初期,由于下埠老街鱼货贸易的发展,及至池浦渔民、鱼贩云集于此,木桥已经不适应这里的交通,民国19年(1930年),由白沙乡象岗人章银判发起募,拆除木桥建石桥,至1964年重修时才易名池浦桥。

民国初期至民国24年(1935年),下埠老街有打铁铺2家,从业人员6人;并有小五金和白铁修理铺2家。其中乐清籍王同鑫铁铺有师徒5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打造家具、刀具及船用锚链的打铁铺随着渔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到了民国25年(1936年),下埠老街向南延伸,形成一条长约1000米、宽约3米的石板铺面小街,左右还出现众多小巷,成为初具规模的海产品集散地,2400多名渔民云集于此,拥有渔船300多只。每当涨潮渔船进港,村街小道摆满鱼货,销售的海鲜极为新鲜,且价格十分便宜。

20世纪80年代初下埠老街外码头停泊的帆船(方健惠摄)

民国30年(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两次(1013日一次)轰炸下埠街,房屋大部分被焚,街道被毁,且有人员伤亡,海运停航,货源断绝,加上国民政府当局苛捐杂税重重,部分商店和手工业作坊被迫相继歇业,街市萧条。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近海捕捞作业人数渐增,外来渔民纷纷云集此间定居,渔业生产日益发展,下埠街打铁、制鞋、竹器等店铺相继复业,且新开了圆木、方木、鞭炮作坊等,还有2家米行,又有杨森泰、协昌、联泰、裕发、泰记等鱼行陆续在下埠江畔开业,全街共有大小商号、店铺、摊点20多家,因鱼行、米行、柴行众多,故称行前街。

由宜山人创办的杨森泰鱼行曾兼营杨森记钱庄,放款对象主要是渔民,来招揽下埠、江口周边渔民的鱼货,集中贩卖。解放前夕物价飞涨,纸币贬值,老百姓重物轻币,钱庄资金来源枯竭,放款难以回收,业务随之箫条而停业。

三、新中国下埠老街渐趋繁荣

解放前夕,下埠村约有844人,仅有平瓦房57.5间,草房172间。相比于村中的大多数泥路,由石板砌成路面的行前街是村中最好的道路。解放初期,龙江乡10多名个体船舶修理工和几家打铁铺、小五金修理匠,分别在下埠老街组建龙江乡造船厂和龙江乡机械五金修配厂。至1954年,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及从业人员大量增加。10月,又成立了龙江信用合作社,为当地居民提供存贷款金融服务。此时,街上已有餐饮店、南货店、布店、药店、副食品店、裁缝店、补鞋店、打铁铺、理发店和制伞作坊,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各种服务。

2004年的下埠渔业码头(方健惠摄)

1956年,对私营商业实行全面社会主义改造后,收摊并组,撤点并店,经营网点减少。到了1957年,除供销社代销点外,别无商店。因龙江公社驻地下埠街,平阳县供销社于1961年在这里建立龙江基层社,并开展粮油代销业务,市场逐渐繁荣。1961 年开始的调整国民经济时期,先后恢复合作商店(小组)和个体商贩。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系统的组织机构、购销业务遭到破坏。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支持和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下埠街个体商店、小摊小贩大量增加,出现了店前有摊的繁华景象。

老街工业、手工业方面,1956年,下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纺织厂,生产土布。1957年,龙江乡共有建筑(含油漆、泥水匠)、成衣、制鞋、五金白铁、船舶修理、补网、蛎灰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从业人员上百人。1958年冬后,龙江生产大队(乡,又称管理区)相继创办大队棉织厂。1963—1965年调整时期,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工业、手工业实行整顿而重新组建后,建有龙江造船厂、龙江农机厂、龙江制鞋小组、龙江成衣生产合作社等4个手工业厂社(组)。1967年后,龙江公社兴办以制造为主的社队机械修配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下埠老街外渔业码头(方健惠摄)

19816月苍南建县之初,下埠街有龙江供销社、龙江信用社、龙江生产部、水产品交易市场、冷冻厂等。第二搬运码头建于老码道西首,年物资吞吐量约十几万吨。东首为蛎壳场。陡门街,横穿龙洲路、龙美路与人民东路连接。宽10米、长180米。村办第一搬运码头建在街北首,年物资吞吐量超过10万吨。

原先低矮的下埠老街已经变成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池长峰摄)

早年,下埠街道虽历经修理,仍未改石板路面的旧貌。直到1984420日龙港镇政府挂牌办公后,才准备改建为水泥路面。1985年,经过拓宽的下埠老街东起下埠江边码头,西至龙翔路,长260米,宽101986年,下埠村群众集资在下埠老街盖了龙翔电影院,共有20股,每股投资1.2万元,每个月电影院可以盈利5500元,扣除税收和积累,每股每月可分红近300元。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民进城就业问题,又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2016年,下埠老街因龙港镇下埠村A09地块城中村改造而被拆除,今已了无痕迹。

2024728



 作 者 简 介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三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苍南名山》,主编《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特此鸣谢!

编 辑|陈 朔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阅 读 
 (点击下面标题接)

   苍南沪山老街

  苍南沿浦老街

  苍南桥墩老街

  苍南埔坪老街

  苍南藻溪老街

  世界矾都—矾山福德湾老街

  苍南仙居桥头街

 成就龙港镇和龙港市的方岩老街

 苍南灵溪渡龙老街

 灵溪渡龙萧氏与渡龙老街

 龙港湖前直浃河老街

  浙闽“中英街”— 梨尾搝老街

  苍南渎浦老街

➤ 龙港鲸头老街

 平阳顺溪古镇

  中国象棋之乡,世界棋王谢侠逊的故乡,腾蛟悠久的象棋历史和文化

  千年古镇,北港中心,您知道平阳水头的历史吗?

 千年平阳,千年古港,您知道平阳这两处千年港口吗?

 浙南明珠南麂岛,您知道她悠久的历史吗?古代地图是怎样绘制标注?

➤ 始阳、横阳、平阳三个县名的来历如何?平阳县城建于何时?选址是否为郭璞所定?

  您知道平阳建县千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吗?请看平阳千年大事记
   平阳县(平阳、苍南、龙港)历代人口状况
 平阳历代县官名录(晋至民国)




乡音乡语
乡音、乡土、乡情,致力乡土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