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藻溪老街

文摘   历史   2024-04-24 00:21   上海  

提示:请点击上方▲ 乡音乡语  关注公众号



苍南藻溪老街

藻溪老街俯瞰图(周功清摄)


一、移民与老街的形成

(一)早期的老街

苍南县藻溪镇古称燥溪,是一个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镇,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印行的《温州府志》称:“燥溪,去城(指平阳县城)南五十里,在亲仁乡。又为村名,下枕阳岩山趾。其水自南宋洋分源,有东西两溪,其流悉注于江。”这说明燥溪既是一条溪名,又是一个村名。至于是多大村落,有多少人口,都没有记载。

藻溪老街一角(周功清摄)

今藻溪老街的居民,其始迁祖与那时的燥溪村民无任何渊源关系,这也是藻溪老街历史上的一大怪事。查阅今藻溪老街居民的宗谱,发现他们的始迁祖均系外来移民。据藻溪老街过桥黄厝内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修宗谱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其始迁祖黄大芳从乐清沙川迁到藻溪时,藻溪附近仍然人烟稀少。据传,黄大芳本是铁匠,遂在藻溪开打铁铺营生,从此发迹。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其后裔在附近的两溪分流处,借助水力建起水碓,替周边居民舂米等,以此营利。

推荐阅读链接

   科甲连登,这里宋代曾出过三十多位文武进士;风景怡人,这里有朱熹、王十朋留下不朽诗篇

   中国象棋之乡,世界棋王谢侠逊的故乡,腾蛟悠久的象棋历史和文化

清乾隆年间,随着矾山、南宋至藻溪的挑矾古道开通,当地人口渐多。商人们便利用今藻溪老街所在地的山川平原地利和水陆交通优势,将周边盛产的桐籽、茶籽、乌桕籽、烟草、茶叶、甘蔗、大米等农产品收购过来,加工成桐油、茶油、乌桕油、烟丝、茶叶、红糖、白酒、黄酒等成品或半成品,运至鳌江港中转外销,再从鳌江港运回附近居民所需的生活和生产物资出售,在此逐渐形成一个乡村贸易集散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知县青浦徐恕修,平阳张南英、孙谦等纂的《平阳县志》,已有“二十七都在县南八十里,燥溪有市”的记载,说明当年藻溪老街已经形成。

藻溪老街(周功清摄)

乾隆元年(1736年),由福建永春十二都小岵迁入的陈长泰、陈阜泰祖上陈保诸,先居东溪白漈脚。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才迁徙藻溪老街,是藻溪老街最初的住户之一。后陈长泰次房陈鸿佑在街上开办南北货商号,立“陈长泰”店号,成为藻溪百年老店之一。据藻溪街《罗氏宗谱》记载,振盛内的店号是罗(杨)振盛,其始迁祖罗天培、罗天伍两兄弟于乾隆年间,由附近的平阳县二十九都渎浦六板桥大浃头入迁。

当年,还有赖文俊(1693—1780年)从宜山垟底入迁藻溪街,至其孙辈开始发迹。藻溪俚语“沈宅一万亩,赖氏半条街”,极言当时藻溪街上赖氏和沈氏两个大户的富裕程度,也说明藻溪老街已有一定规模。“赖半街”东从顶街与横街交界处始,西至长仁,街道两边房屋皆属赖氏。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藻溪老街,即后来俗称直街的一部分已经形成,成为附近的一个中心集镇。此时,赖姓开始家道中落,许多房子出售他姓。据“长仁”《陈氏宗谱》记载,其始迁祖陈盛炼、陈盛爣也于此间入迁藻溪老街。


(二)清末的老街

到清末,藻溪由于出产较多农产品,诸如烟叶、蔗糖、茶叶,又兼为矾山和南宋溪光明矾到鳌江入海口的重要中转站,挑矾者和运输船只众多,商业渐趋发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生内”和“春和内”章氏倡导在藻溪下街建桥,以方便两岸往来,因下街西南岸有一座供行人歇脚的路亭叫泗洲亭,亭内供奉着泗洲大帝和蔡氏娘娘等神龛,故得名泗洲桥,原老街的直街也称泗洲街,后俗称藻溪街。泗洲街由顶街头的东山殿至泗洲亭,全长约200米,从东南向西北分为顶街、中街、下街。中街铺设宽1.5米左右的花岗岩石板,两边竖中间横,石板两旁至沿阶用鹅卵石砌就。顶街和下街全部用鹅卵石铺砌。又有街道从顶街中间岔出,按东北—西北走向,和经过九堡通往南宋、矾山的古驿道相连,称横街。泗洲街是藻溪的商业中心,南货店、百货店、棉布店等大部分集中于此。而横街则是粮食、水果的经营中心。

北京大学教授阙维民考察藻溪老街挑矾古道(周功清摄)

藻溪东北岸的桥头湾正处于中转明矾的廿七埠头和廿八埠头之间,有一条人称新街的小街,它的建设,说明当时藻溪直街和横街已经容纳不下想来藻溪街经商的商人,于是不同姓氏纷纷迁居此地经营,如章氏的“旗杆内”“春和内”“春生内”等,并建筑大宅院和店面,藻溪的十三座大宅院,新街占了近半。公共建筑则有过桥宫、娘娘宫、陈府庙等宫庙,光绪三十四年创办的公是学校也设在过桥宫文澜殿内,民国19年(1930年)设立的藻溪乡政府也长期驻扎于此,新街成为当时藻溪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最为热闹。

“春和内”发迹于章昌彰(1851—1883年),他原居藻溪繁枝魁桥,后移居藻溪新街开酿酒作坊,商号“春和”,意为“春意盎然、和气生财”。他生子四,其中长子章才墀在乃父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再生产。章才墀长子章志先(1889—1962年),号寿田,于民国初期将生意做到鳌江和温州。他与人合股在鳌江设立申平钱庄,并与温州钱庄互通有无,成为藻溪首富。据说,当年藻溪一大半商铺经营都需从申平钱庄贷款,其中在藻溪就有数万大洋呆账无收,最大一户就欠了3000大洋。他也是藻溪的大茶商和大矾商,在矾山投资矾窑,在江西垟有良田数千亩。


二、矾运与老街的发展
(一)矾运促进老街运输业发展

藻溪地处鳌江上游,1965年7月朱家站水闸建成前,藻溪水路直通鳌江,成为周边交通中转点,矾山、南宋垟等山区群众外出,多经三条溪、险口、吴家园,自藻溪转水路坐船至鳌江出海,或到平阳县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随着矾山和南宋溪光明矾产量日益提高,矾山和南宋至藻溪古道商旅络绎不绝,藻溪至鳌江的航运畅通无阻,位于二十七都滩下坡的廿七埠头和位于二十八都黑龙潭边的廿八埠头也逐渐兴起。挑矾民工从矾山和南宋溪光挑来的明矾,经潘庄、九堡到达这两处埠头,把明矾打包好,然后装上小木船,趁着鳌江潮落时,顺流而下,运到鳌江港后,再用大船中转温州、上海等地。由于人来人往增多,促进了藻溪老街的进一步发展。

藻溪挑矾码头(周功清摄)

抗日战争时期,矾山明矾主要销售通道福建省福鼎县(今福鼎市)前岐港和沙埕港被平阳县政府明令禁止运销明矾,矾山、南宋溪光明矾中转的主要途经转向藻溪,藻溪迅速变得异常热闹起来。矾藻挑矾古道上挑矾工最多的时候,每天来回达到上万人,除了沿途如藻溪、南宋、昌禅、东西溪等地农民外,江南垟的农民也上来挑,形成一个独特行业——挑矾业,使得藻溪老街人烟日渐绸密,经济得到大发展。

矾馆也称矾栈,是矾商们设立的明矾仓库和销售点,主要收购、运输、经销矾山、埔坪和南宋矾窑出产的明矾,历史上曾在藻溪、赤溪、中墩、前岐、鳌江、温州、丽水等地设立矾馆,对外开展销售业务。矾山大矾窑都在各地设立自己的矾馆,由四五人组成,分司记账、结算、搬运、装矾等。藻溪桥头湾(新街尾)地处廿七和廿八两个埠头之间,是设置矾馆的最佳位置,故桥头湾小街道的两侧房子,就有许多被租作矾馆。一些祠堂也被用作矾馆,如九堡李氏祠堂。那时,从黄厝内到廿七埠头,从新街尾到廿八埠头,矾馆一个挨着一个,促进了藻溪矾运业的大发展。在藻溪设矾馆的商人,最有名的是来自鳌江的大商人王理孚,有“王广源行”店号,资本雄厚,曾在矾山与人合办矾窑。

(二)矾运促进老街服务业发展

清光绪年间至民国38年(1875—1949年),藻溪作为矾山和南宋溪光明矾输出的重要中转站,挑夫商贩云集于此,三教九流各显神通。过往的人员一多,客栈、饭店等服务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光旅馆就有三家。此时,廿七埠头和廿八埠头中间供奉林泗大帝的“戏台宫”已成为藻溪老街中心,经常演戏,吸引各地挑矾客、船夫以及闲人前来看戏,各种小摊小贩随之而来,赌桌也摆了好多,拿到工钱的挑矾工,自然会吃吃喝喝,甚至赌上一把,试试运气。藻溪甚至定期在街上开设花会,许多人都参与下注。老街还有妓院这些旧时代色彩很浓烈的行业。

藻溪颖川郡《陈氏宗谱》中记载的清代中期藻溪街(章学军摄)


此时的藻溪商业、手工业也十分发达,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五花八门的店名琳琅满目,商号争奇斗艳,主要有南货店、百货店、酒坊、茶店、布店、肉店、水产店等,其中“元发”经营米行、酒坊,“余同昌”和“陈华昌”经营百货店,“陈长生”经营中药店,“陈长发”经营南货店、花纱店,“陈德利”经营山什、豆腐、百货店,“谢永德”经营客栈、饭店,“广裕生”经营南货店和茶叶店,“罗振盛”经营染布坊、棉布店、花纱店,“章义和”经营豆腐店,“陈隆兴”经营海鲜、干货、旱烟丝和山什,“黄同春”经营饭店、客栈、南货店……商业气息十分浓郁,繁华程度曾远胜灵溪、钱库两地集镇。街上的许多南货店除了零售,还供矾山、南宋等地客商前来批发。“陈长泰”“章春和”“罗振盛”“郑裕和”“广裕生”“陈元兴”等商号还把生意做到宜山、钱库、金乡、灵溪、鳌江,甚至温州、福州、上海等地。

藻溪靠近龙沙,步行约两个小时,海头海鲜通过藻溪岭头进入,一天有两头鲜,各地都有人来购买。当年钱库著名的虾虮捕捞专业村李家车村离藻溪街有一小时多的路程,当地冬春两季盛产的河虾虮,早晨主要挑到藻溪街出售,能够卖出比钱库街还要高的价钱。望里神山村一些人还直接搬到老街上居住,在这里开店营生。当地挑矾工多,挑矾日用品是急需的。每天便有妇人站在顶街两边,手拿一串串草鞋叫卖,销量很大,还有卖笠斗、蓑衣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天仍有上千担明矾在藻溪通过,藻溪老街又持续繁荣了一段时期。1953年,整个矾矿挑矾工计有四五万人,矾藻挑矾古道到了鼎盛时期,藻溪老街整个夜晚都有人来人往。是年,藻溪设区,辖藻溪、挺南、繁枝、渡龙等多个乡镇,在老平阳县颇有影响。

1957年,观美至矾山的78省道开通,矾山出产的明矾通过卡车从公路出运,矾藻挑矾古道从此行人商旅日少,藻溪老街作为交通要道的作用逐渐减弱,从此走向衰落。今藻溪镇被称为苍南县城灵溪镇的后花园,已经明显处于附属地位。


三、旅游与老街的复兴
(一)老街老宅院

藻溪老街位于藻溪城区西南岸,是以商业贸易为主的老街。街上建筑多为商铺,是一种前店后居的木构建筑,也有各种建筑风格的宅院建筑。今藻溪街兴康居民区和建光村辖内老宅院尚有十三个内,分别是“大厝内”“黄厝内”“旗杆内”“春和内”“春生内”“长泰内”“裕和内”“元兴内”“振盛内”“赖厝内”“横街大厝内”“皮瓮内”“广和内”等。

藻溪老街仿欧式建筑陈阜泰居(周功清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达到鼎盛时的藻溪街道风行仿欧式建筑,这种建筑或隐或现地展现在这些既是民居又是店铺的房子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大宅院部分分给无房或少房的穷人,部分改建成学校和政府办公场所,面貌大改。时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老房拆旧建新影响,一些颇具特色的建筑陆续被拆除。特别是2009年10月,随着藻溪小流域的治理,靠近溪边的一些老宅院被拆除,给人们留下了些许遗憾。藻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目前藻溪五处老宅院还保存较好。此外,还有一些近代风格的仿欧式商住建筑,如“长泰居”“长仁居”“元兴内”“陈长发”“广裕生”“罗振盛”,故老街建筑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

藻溪老街仿欧式建筑陈阜泰居(周功清摄)

近年来,该镇根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对藻溪老街进行改造提升,让小镇更具特色、更富活力。先后委托多家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老街改造提升进行专项设计,并成立老街保护委员会,广泛发动群众去各地参观,激发群众改造意愿。目前,藻溪镇已根据老街设计方案,对老街东西两侧入口区域进行改造,增加标识,强化老街慢生活和休闲功能,保护老街历史建筑,对沿溪立面及环境卫生进行改造提升,提取老街特色元素用于翻新,打造镇区传统文化风貌特色街,使之更富有时代感。

(二)老街老文化

藻溪老街是苍南县内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搞得较多的一条老街,近年来正月有舞龙、走马灯活动,元宵节前后举行一年一度的抬大猪“摆殿”祭祀陈府爷活动,七月廿九有“扦抛球”活动,中秋节有赏月活动,通过这些民俗活动,让年轻人不忘民俗传承,也给像上了年纪的人们满满的儿时回忆,并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2023年七月廿九,夜幕降临时,藻溪老街已经张灯结彩,大人忙着在柚子上插香,有的还插上了香烛,以祈求消灾得福。此时,孩子们则特别开心,在烛火旁嬉戏玩耍,让往日里沉寂的老街变得异常热闹。许多游客也带着孩子参加这个活动,让他们体验一下藻溪民俗。

藻溪长泰内老宅院外景(萧若驹摄

灯笼摇,福星照。为丰富藻溪镇广大人民群众元宵佳节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2024年元宵节到来之际,由藻溪镇人民政府主办,藻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长泰茶书院文化驿站、藻溪镇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办的庆“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藻溪风情老街,成群结队的小伙伴们穿着汉服参与元宵节游园、猜灯谜、吃汤圆、闹元宵、体验书法等活动,传统佳节氛围浓郁。

藻溪长泰内老宅院内景(萧若驹摄)

谜语竞猜活动现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长泰内茶书院文化驿站古色古香的氛围吸引着众多居民朋友前来参与打卡,百姓书屋里的清新书香的环境也让大家享受其中,400余条寓意深刻的灯谜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积极思考,踊跃抢答,猜出灯谜后便纷纷前往领奖处报出谜底,在智慧大比拼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精美小礼品。

(三)老街猪油渣

今天的藻溪老街最有特色、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商品莫过于猪油渣,吃了之后往往要带一些回家,让亲朋好友分享。这是一种由藻溪老街赖纯德于20世纪90年代创制的肉制小吃,选用肥瘦适中的本地猪五花肉,放入铁锅中以火熬制,待到熬出大部分油后,沥去猪油,趁热将猪油渣装入专用设备进行几个小时的慢慢挤压,使猪油渣内猪油基本渗出,再用刀切成一片片扁平状猪肉渣,精瘦,不油腻,香味浓,嚼劲足。先是供应老街上的餐饮店,好评如潮,产量加大。后来厂家进行了现代化真空软包装,保质期加长,于是老街有关商店也开始零售。

藻溪猪油渣(网络图片)

近年来,随着藻溪老街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游客日多,猪油渣的销售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老街周氏、陈氏等纷纷加入,猪油渣制作作坊已有十多家,年产值已有数百万元。其实现代旅游业不仅仅限于游,还包含了食、住、行、购、娱等内容。单食和购两个字如果发挥充分,就能将当地一些原本知名度不高的特色小吃变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造福于民,这才是发展旅游业最大的意义所在。 

                                                          2024年4月6日

主要参考资料:

《藻溪的记忆》,周功清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一版

《藻溪镇志》,谢敦浩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


 作 者 简 介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三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苍南名山》,主编《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特此鸣谢!

编 辑|陈 朔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阅 读 
 (点击下面标题接)
   苍南沪山老街
  苍南沿浦老街
  苍南桥墩老街
➤  ​苍南埔坪老街
➤  世界矾都—矾山福德湾老街
 平阳顺溪古镇
  中国象棋之乡,世界棋王谢侠逊的故乡,腾蛟悠久的象棋历史和文化

  雷必贵 | 求学回忆录


  奇!奇!奇!年年相骂成风俗,岁岁相骂报平安!


  苍南摄影名家萧云集,29幅作品入选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林立谨 | 苍南母亲河,横阳支江的前世今生


  时光之山—太姥山


  南渡耀孤忠  千古大义士一一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
  他倾尽心血兴修南港水利,用个人薪酬偿还水利工程欠债,被民国浙江省府表彰送给“勤宣公益”匾额
 苍南有个小山村,两兄弟曾为元代著名的诗人,父亲为南宋进士
  寻找林景熙故里—平阳林坳里
  六岁能写诗作对,清代苍南观美这位神童有多牛?

 民族英雄林则徐与平阳的渊源


  您知道平阳建县千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吗?请看平阳千年大事记

   平阳县(平阳、苍南、龙港)历代人口状况

 平阳历代县官名录(晋至民国)








乡音乡语
乡音、乡土、乡情,致力乡土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