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点击上方▲ 乡音乡语 关注公众号
鲸头秀水街(杨道敏摄)龙港市鲸头村是浙南宗教民俗文化名村,历史悠久,传统文化遗存丰富,是一个集民俗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特殊景点。其中秀水老街基本保存完好,街上的三峰林氏三代儿科草医闻名江南垟。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鲸头村石岗下出土文物《朱曼妻地莂》记载,早在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已有先民在此居住。村庄得名于境内的一座小山——鲸山,这里儒、道、释三教兴盛共融,各种神庙众多,香火鼎盛,堪称中国宗教博物馆。鲸头今有石岗下、鲸头内、鲸头街3个自然村,居民87个姓氏,绝大部分姓氏居住在鲸头街,而石岗下、鲸头内2个自然村主要是同姓聚族而居。鲸头杨府殿中主祀的杨老爷又称杨府爷、杨府侯王,是浙南影响最大的民间神祗,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民间神祗之一,奉祀神庙有500多座,信众遍布浙江、福建和台湾三省。因他是海神、财神,尤为商人和渔民所尊崇,在东南沿海民间影响力仅次于海上女神妈祖。其中苍南县就有200多座大小杨府殿(庙),数量居全县民间宫庙之首。又以龙港鲸头杨府庙影响最大,每年前来烧香许愿的信众达百万之众。近年来,除去2020—2002年新冠三年管制,平常每年正月初一,前来烧香许愿的香客都超10万人,可谓是人山人海。前来进香朝拜的游客,北起舟山、宁波,南到漳州、厦门以至台湾、新加坡。
传说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当地居民在鲸山半山腰杨老爷修炼处灵岩古硐建成杨府殿上殿。为方便香客烧香祭祀,明崇祯八年(1635年),又在鲸山山脚建成杨府殿下殿,香火日盛,善男信女敬香朝拜者络绎不绝,便在杨府殿下殿至鲸头埠建起了一条庙路,以方便各地香客。鲸头杨府殿正月初一烧香盛况(虞威摄)1987年,钱库信士杨金标、陈仕林与本地信士陈达淼、吴传金、孙步高发起重建庙路,铺设花岗岩石板路面,总长210丈,宽6.5尺,相当于长670米,宽2.17米。如今龙船路分为龙船街和鲸头街,其中拓宽后的龙船街北起秀水路,南至杨府路,长120米,宽5米。
因龙船路是鲸头每年正月划太平龙的必经之路,每年有大批祭祀人群,经商条件较好,各地商户纷纷入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鲸头最古老的街道龙船路由此形成。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安氏从新斗门入迁鲸头街。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昭浃从凰浦张家堡入迁鲸头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吴氏从金家垟吴易地方入迁鲸头街。民国12年(1923年),陈氏从王公门入迁鲸头龙船路。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孙文森从白沙二河入迁鲸头街。民国12年(1923年),魏氏、沈氏从山前村入迁鲸头街。民国27年(1938年),黄氏从灵江乡江南苏村入迁鲸头街。民国29年(1940年),姜氏从凤江乡麟头村入迁鲸头街。民国年间,还有灵溪凤池黄氏、江山乡三大庙谢氏、宜山塘西薛氏、北港青街池氏、藻溪蒋氏、汤家垟詹氏、石头岙叶氏等入迁鲸头街。还有安法弟从方岩下入迁龙船路18号开设南货店,经营烟、酒、糕饼和红枣、桂圆等干鲜水果。安锦上在龙船路廊桥边二层楼里开设南货店,自己加工糕饼,零售兼批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又有联友村石头岙王氏和三峰林氏等入迁龙船路。
古色古香的鲸头龙船路(杨道敏摄)
龙船街不长,清末至民国年间,街上有食品店、客栈、饭店、烟什店、海鲜店、猪肉铺、米店、香烛店、打铁店、酒店、药店、木器店、裁缝店、理发店等,以为宗教服务的香烛店和扎纸店数量最多,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宗教色彩十分浓烈,大部分居民的传统职业是制作和销售宗教用品太平龙、香和蜡烛来维持生计。今街上香烛店有14家,纸扎店也有十几家。旧社会农民收入低微,点佛灯时只用“八灯”蜡烛,民间俗称“三拜烛”,意为燃香后拜三拜蜡烛即快点完。今天人们手头宽裕了,点佛灯逐步用上每对重十斤、百斤、千斤甚至万斤的蜡烛,龙船街香烛店生意红火,全国罕见。舞太平龙是杨府爷信仰中的一项重要民俗,规模宏大,参与者达数万之众,旨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太平龙又叫彩龙,有开门龙、净龙、关门龙、小龙(俗称龙仔)四种,单是小龙每年的需求量就有2000余条,均由各地善男信女事先定制,用后即焚毁,来年必须重新定制。太平龙视形体大小、制作难度和精美度,一对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龙船街上的纸扎店经营者收入颇丰。舞太平龙(谢康生摄)龙船街不长,却有几十个姓氏的居民杂居。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街上闽南语和瓯语方言杂处,居民闽南语、瓯语大多说得都不地道,经常闹出笑话。民国时期,有说瓯语者上街买菜,用不地道的闽南语说要买蛏子,而卖蛏子者一听说是买铳子(与蛏子音近),顿时吓得变了脸色。也有操闽南语者到主家那里要东西,主人说在厅边,他听成了天边,以为主家戏弄他,差一点与主人争吵起来。
宫庙遍布的鲸头村(杨道敏摄)
历史上龙船街上最热闹的是鲸头一年四次的庙会,以演戏、赶集为主要内容,同时祭祀杨老爷。四月初一庙会于民国10年(1921年)创立,由于庙会正处于立夏和小满两个节候之间,农家趁此机会赶集,购置农具或家具,主要商品有铁器、木器、蔑器及农副产品、被子、花卉、各种美食小吃、水果、衣服、鞋袜、玩具等。鲸头五月十八庙会,为纪念杨老爷诞辰而举行,是全年四次庙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五月十五至五月十九)。前来还愿、进香、看戏、赶集的人山人海,多达数万人,主要来自浙南、闽东沿海一带的渔民与商贾。十月十五庙会,相传是为纪念唐玄宗开元壬辰年(752年)十月十五日杨老爷坐洞修行羽化登仙,十月十四至十七日演出“额子戏”四天,并在十月十五庙会日恭迎邻庙杜三侯王(民间称地主庙)圣驾来杨府庙看戏,仪式非常隆重,俗称“抬香案”,这在浙南闽东500座杨府庙中独一无二。正月廿八抬香案,鲸头也举行庙会,此举源于晚清时期新杨府殿落成之前。近年来,随着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日益丰富,庙会功能已经逐步淡化,特别是以销售农具、家具为主的庙会已经萎缩,参与的摊贩只是经营一些比较便宜的小商品。而正月廿八抬香案活动却愈演愈烈,居住在灵溪、龙港一带,以前从鲸头迁居出来的信众,在这一天各组织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抬着全猪、全羊,在10多支文艺化妆队伍和乐队的欢送下,从灵溪、龙港徒步送到鲸头杨府殿,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并连续演戏五天左右,前来演出的越剧团有杭州小百花、绍兴小百花等。正月廿八抬香案活动盛况,已不亚于以前的庙会活动。
二、秀水街依靠水陆交通要道而形成
鲸头河道连接横阳支江,是水路通往南港的交通要道;经过秀水街的古道也是江南垟通往南港的重要道路,这十分有利于促进鲸头第二条老街——秀水街的形成和繁荣昌盛。秀水街临山滨水,于清末始建,民国初年全面建成。相比于更为古老的龙船路,鲸头人称秀水街为鲸头新街。今秀水街东起紫荆路,西至菜场街,长300多米,宽3.55米左右,街道基本保持初建时期的历史格局,清末、民国时期与当代建筑并存,现还剩下4幢二层砖木结构清末和民国初年建的老房子,古街风貌犹存。秀水街不长,街上也是姓氏众多。
秀水街的形成,得益于一批移民的入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中豹从文成县迁居鲸头秀水街开设打铁铺,商号“大具”,手工锻打粉干镜工艺独一无二,远近闻名。民国年间,从矾山入迁的周宣泼在秀水街5号以做豆腐为生,产品有豆腐、豆腐泡、五香干、千张卷,技艺至今已传承三代。薛广盛也在秀水街开豆腐店,后转行当船工,从事运输业。林运茂从石头岙坑口入迁秀水街48—52号开设酒坊,生产黄酒批发零售。民国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秀水街上的陈余植糕点行制作的传统糕点,堪称鲸头一绝,产品有炒米糕、白糖阴糕、绿豆糕、状元糕、五仁糖糕、蝴蝶糕、橘红糕、面茶糕、双炊糕、史茶糕、花生酥、三锦油酥、东坡酥、冰雪酥、雪花酥椒盐风宵、玉兰片、芝麻巧、杮饼松巧、月饼、刀花饼、空心麻月、桂花云片、油炮枣、芙蓉面、芙蓉糖、生糖月、糖金杏、马蹄麻花等几十种特色糕点。20世纪80年代设在老街船埠头的菜市场,当地卖海鲜的有黄有隆、黄有盘、杨仁道、杨仁仕、林定金等人,经营肉铺的有赖锦勋、赖秀举、吴上埕等人,经营蔬菜的有吴加兴、林邦绸等人,另有其他各色商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鲸头村成为云岩乡政府驻地,1954年5月建立供销社和信用社,也有助于这里的繁荣。其中供销社坐落于秀水街1号,设有棉布、副食品、油盐什货、农肥农药农机具柜台。20世纪60年代建起一座砖混结构二层楼,占地面积69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1968年又建6间仓库和1个氨水池、1个柴油池。受市场经济冲击,云岩供销社于2015年停止经营。2016年,云岩供销社大楼改办博物馆,收藏有3000多种物件和1952年以来的上千种各类资料,以原商品、原柜台等历史物件还原供销社的历史故事。一楼展区有中西药区、文化用品区(门市部)、副食品区、棉布区、日用百货区、五金交电区、农副产品区(采购站)、农业生产资料区(门店)九大区块;二楼为资料和票证展示区,花票、布票、煤油票、化肥票等各种票据,荣誉证书,牌价表,统计制度,社徽,网点服务章,财务管理材料,社员股金凭证,股金分红明细表等资料陈列于17个展示柜中,以不同年代分类摆放,每天均有人参观,并有一位供销社下岗人员担任保管员兼接待员和讲解员,已经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团体和个人不下千批次。
地处鲸头秀水街的云岩供销社旧址(杨道敏摄)
秀水街的显著特点是药店较多,中医儿科非常有名,治疗婴幼儿咽喉病痛、新生儿胎黄(黄疸)和肝炎综合症等有独特疗效。民国25年(1936年),原居鲸头石岗下的中医陈桂山在秀水街建起2间二层楼房,开设中医诊所,由于治病有方,求医者日众,为方便患者购药,他又在家中开设中药店,因医术高明,1950年调任宜山区医院院长,中药店停业。后有一子陈可涛继承父业,又在秀水街开设诊所,并于1981年迁居对岸的灵江新街开设诊所。民国年间,林发(1889—1975年)从鲸头石岗下入迁秀水街,建起2间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并自学成材,以按摩推拿治疗痛风而闻名江南垟,求医者逐年增加,1965年,温州卫生局邀请他传授痛风病治疗方法,各县有医务人员共300多人听课,1959—1969年,他任平阳县政协委员。谢盛岳也于此间从三大庙村入迁秀水街,自建2间楼房开设中药店,解放后调入云岩卫生所中药房,子女各有事业,中药店停业。1956年,金家垟中医内科医师金银声带头组建鲸头联合诊所,在秀水街租用一间民房当作诊所,参与者有三峰儿科医师林运茂和吴家岙(今属联友村)外科医师庄岁峰。鲸头儿科草医闻名江南垟,已经传承六代。草医儿科名医林运茂利用草药和针灸为幼儿治病,效果明显,闻名江南垟,求医者络绎不绝,口碑颇佳。林运茂草医传自其祖父林昌缝(1832—1905年,一名演,系乡饮宾,又是南拳师)。据传当年林昌缝从事儿科医,主要活跃于宜山、望里、钱库一带,医术精湛,特别擅长婴幼儿咽喉病痛医治,在民间有“神医”之誉。民国32年(1943年),林忠纯(1925—2012年)受业于三叔林运茂。1963年函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加上自己善于钻研,医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善治儿科中的危重疑难之症,创制的清肺化痰法治疗小儿麻疹肺炎,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的特点。他创制的温中健脾汤,对独生子女中比较普遍的厌食症疗效显著。他创制的加味小青龙汤,温肺止咳,益气解表,治疗肺寒久咳短期内就能见效。我家几个侄儿周岁之前都远道让他看过病。林孝金是林忠纯的长子,生于1951年,20世纪80年代起在秀水街经营草药房,他创制的调气和胃宁汤主治胃脘胀闷,缓气恶心,胃痛呕吐,慢性胃炎,胃溃疡,一般服用3—9剂即见效。阳黄清解汤治疗新生儿胎黄(黄疸)和肝炎综合症有特效。特效感冒灵汤治疗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咳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发热恶寒、舌苔白薄、脉多浮乱,一般三剂即愈,重症再服三剂。林孝金之子林振渺又将诊所开到龙港市区,进一步方便龙港患者。2011年云岩乡并入龙港镇,对当地商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今鲸头街道有鲸头街、文峰路、锦秀路、灵宜路、瑞鲸路、民主路、恒丰路、明峰路、新闸路、龙船路、杨府路、杨府东路、文鲸路、鲸东路等,包括1个菜市场、2家超市、1家美团,共有商户140家左右,主要有面店、五金店、超市、理发店、小吃点、杂货店、小型汽车修理店、香烛店等。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三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苍南名山》,主编《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