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形水系
淡紫色,绯红的渐变,沉默的蓝
今夜湖水像桃花
一个喝得烂醉的少女
眼影晃晃,锁骨悬着当哭的剑
今夜湖水和旧爱不同
行人把石板路践踏得
头痛欲裂
那么多氧气跟随老年妇女跳舞
湖水说,叫我去试她的红妆
那么长醉酒的滋味,那么轻盈
彩虹脱洒了颜色
鱼静止下来,释放
波纹肉眼可见,蝉鸣难以捕捉
每一颗细胞都在品尝
噎泪的青春,今夜桃花,处处桃花
2
雨后
蓓蕾娇艳了,我们的花群
爱的雨滴出栏,鸟鸣的脆声如汁
团簇的罂粟,山坳还在等待
蒲公英的帽子,蜻蜓的翼失重
房屋被拆卸了,鸟语倾倒大地
电线将抚媚拉直,湖水的焕息灭了
汽笛失神,太阳谷空茫一片
骤雨拨动开关,风突然地
挟裹,云是大片的渴,残碎是我
一场雾等待开裂,美是生人的王
云霄舒卷用白配你,我用
瞳孔配你,晴柳呼出绿的蓝空
问答
诗歌写作的技艺不单是语汇的技艺,是感受和表达的技艺
《翼》:你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性别议题或有意识地去思考性别问题与自己的关系的呢?在你看来,“女性诗歌”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位诗人,你是如何处理性别与写作的关系的呢?
倪亚婷:2016年冬天,学校有一个类似于社团的小型组织“渊澄”,负责人是诗社的朋友,我参与了他牵头举办的《第二性》读书会,领读的是法学院的一位女老师。那次读书会让我知道了波伏娃和《第二性》,读这本书时,发现其中有很多触动我的文字,那时我刚过18岁。读到书中写的女性境遇时,我会想到母亲和自己。读到“她十二岁,而她的历史已经刻写在天上”这一句时,好像照镜子一样,少女时期的记忆,通通涌向我的脑海。我突然觉得,自己成为如今的模样,似乎是社会化的结果,并不是我主动选择的,和我的母亲一样,仿佛我的未来一眼能望到尽头。想到这里,我感到伤心,去海边散步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后来取题为《自主的力量》。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开始思考性别和自己的关系,这算是一点点性别意识的萌芽。2019年,我进入社科院读研究生,参与了“慧新读书”的读书会,开始了解更专业的女性主义理论,会参与社团举办的活动,这算是性别意识产生的开端吧。
让我说说自己对“女性诗歌”的理解,我更愿意引用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说的话:“妇女的身体带着一千零一个通向激情的门槛,一旦她通过粉碎枷锁、摆脱监视而让它明确表达出四通八达贯穿全身的丰富含义时,就将让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母语以多种语言发出回响。”这篇文章我和朋友石迦宇讨论过多次,印象很深刻。但真正感受到文字中振奋的力量,是在生活中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有一次我在学校北门遇到男推销员,不想扫他推销的二维码,和他发生了口角,他愤怒地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摔到地上,我没再继续和他争吵,直接离开了。回到学校后,这一幕场景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自觉是一个坚强的人,但还是忍不住哭了,可能是惊吓。和几个朋友说这件事,也包括迦宇,就从如何面对男推销员的纠缠这个话题开始,我们从倾诉心事聊到写作,她对我说,要像西苏说的那样,要一直写下去。她对女性主义理论有所研究,会和我分享心得,诸如此类的对话还有很多。女性前辈和她们的语言都时刻鼓舞着我,这种力量和亲情、爱情和友情非常不一样,更像是一种心底自发的信念。
让我说说性别和写作的关系,我想到的是,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性别给我写作带来的影响,即是性别给我生活带来的影响。如今我27岁,身为女性,体力让我在职业选择上受到极大的限制,有些行业无法从事。如果职业选择更自由,就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思考和创作。
《翼》:回顾你的创作历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满意的第一首诗?能否简单谈谈这首诗的写作缘由、创作过程和你认为它比较重要的原因呢?
倪亚婷:我自己满意的第一首诗是2018年4月写的《你有风暴之力》。那时正在准备考研,一边要上工商管理专业的课,一边要学习和复习文学系的专业知识。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课和休息的时间,其余时间我都在图书馆看书,主要精力用于复习考研的知识,只有在复习的间歇里,才会看一些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闲书”。
我常常去旁听文学系的课,对黄万华老师讲授的香港文学史很感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会根据老师的要求,读香港作家的作品,刘以鬯就是我在那时读到的的香港作家之一。学习累了,我会在图书馆四楼逛一逛,每每感到眼睛和大脑疲惫的时候,我就会走到刘以鬯的《寺内》所在的书架边,拿起这本书,逐字阅读。读的次数多了,那些文字和声音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有一天在教室里上课,老师讲的是“创业管理”,我注视着图东教学楼墙角的裂纹,临下课时,在手机上写下了这首诗的初稿。每逢休息,就拿出来反复读和修改几遍,自己读起来十分通顺的时候,这首诗就算完成了。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首诗,也许是因为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在大学里我参加了玛珈诗社,结识了许多朋友。我们会把自己写的诗放到QQ空间的日志里,也在聚会的时候发到临时创建的群聊中,相互朗读自己的诗,也会聊聊近期生活和写作的变化。这首诗得到了诗社朋友一致的赞许,后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我认为,自己的诗歌被他人看见和听见的时候,才是成立的。如果没有获得读者的理解,只有自己明白想要表达什么,那就是没有表达清楚,一行行诗句就好像是一串闲置的符号。因此,这种满意,还是来自于读者们的认可,读者也许是生活中的朋友,也许是陌生人。
《翼》:印象中,你的诗有时会引入古典语汇并重新加以凝炼、组织。是否可以认为,这是你在诗歌表达上自觉追求的结果?你如何看待诗歌写作的技艺问题呢?
倪亚婷:无论是古典语汇还是现代语汇,都是我在阅读中的积累和吸收。通过和身边的人打交道,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库,一个人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有可能是两套系统。因此,引入古典语汇并不完全是自觉追求的结果,更像是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每种情绪可能运用的语言都不一样,只不过许多发表的作品看起来比较繁复。
在诗歌写作中,风格练习或许是必要的。在我的写作中,诗歌写作的技艺不单是语汇的技艺,是感受和表达的技艺,无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还是阅读来的故事中的角色,或是生活中的见闻,行走在世间,能够洞察,也能够想象,能够充分感受,也能够理智地思考,并选择最恰切、最不可替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言的能力,但背后是更复杂的思维活动——一种脑力劳动,而不仅仅是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除了语言文字,音乐、线条、色彩和镜头也都是一种表达。
诗人介绍
倪亚婷,1997年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硕士,现居北京。
购买链接
购买说明
请扫描上图二维码购买
提问:多吃水果
编辑:多吃水果
戳原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投稿邮箱:1531739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