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报道|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专业委员专业中医优势病种––慢性瘙痒

学术   2024-11-14 17:56   北京  

慢性瘙痒

圆桌会议

2024年11月2日

2024年11月2日上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中医优势病种一慢性瘙痒]圆桌会议"在昆明云安会都酒店成功举行。会议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曾宪玉教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李斌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郝飞教授三位主持下进行,会议邀请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瑞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福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欣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谭立文教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马欣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杨雪松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林颖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谭城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白彦萍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汪海珍教授、陕西省中医医院赵一丁教授、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张锡宝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宋坪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孙占学教授、重庆市中医院王禹毅等,会议围绕会议针对: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湿疹急性期和慢性期瘙痒的不同机制、治疗、研究前沿中中医的治疗优势和发展方向;二是紧张、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诱发加重躯体障碍性瘙痒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前沿、治疗中中医的治疗优势和发展方向。

  首先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郝飞给大家带来《瘙痒医学;面对的问题与困惑》,郝教授认为中西医诊断思维的差异,提出瘙痒并非独立成熟的“诊断”,应归纳症状体征,正确建立慢性瘙痒的诊断思维,病因诊断同样是瘙痒诊断的最高要求且尽量减少“原因不明的瘙痒”诊断,最重要的是郝教授提出慢性瘙痒应当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医学------瘙痒医学(Pruritus Medicine),建立完善的诊断思路,完整精准的治疗策略。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瑞平教授从《基于症状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思考》结合瘙痒诊断不清晰、合并疾病多样以及发病机制复杂所导致的研究工作开展困难,提出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等临床研究方法,尤其以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为重,为瘙痒的临床、基础研究工作难点进行剖析,也为慢性瘙痒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随后各个专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李斌教授认为多学科论坛中,慢性瘙痒是为最具中医优势的病种,他提出肤疾病中瘙痒的控制,重要举措是提出核心方剂,以核心方剂为基础,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重视其中“口干”“二便干”的问题,协定处方的临症用药时间可为后期询证医学的研究提供重要前期基础。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张锡宝教授认为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是深化管理慢性瘙痒的关键,现有的有关瘙痒的研究尚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临床问题。其一强调了“润燥”、“睡眠”与瘙痒之间的关系,中医思维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结合起来。

  中日友好医院白彦萍教授则强调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微观宏观上的区别,不仅认可润燥在瘙痒管理的重要性,还在致病因素方面进行强调,期待更多的中医效方产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宋坪教授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汪海珍均认为除内服的中医汤剂以外中医外治手段在瘙痒的控制方面极具成效,如针刺、局部放血,外用药物中医面膜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福伦教授提出慢性瘙痒可以作为“学科”建设,瘙痒不仅仅是病理状态,某种程度上看,瘙痒也是一种生理状态,应加大其生理性质的研究,更有利于对其病理性的学习与认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谭立文教授根据其精神疾病研究背景,突出表达了精神类药物在瘙痒疾病的应用,再次强调睡眠异常与瘙痒之间的相似性与不同。

  江苏省中医院谭城教授强调因肝肾损引起的瘙痒,不可忽略药物伴随的肝肾功能负担,针对此问题中医外治能较好的处理其中的矛盾,达到即刻止痒也不损伤肝肾的两全。再次强调情绪与瘙痒的双向关系,提出“清热泻火”“清热养阴”治疗慢性瘙痒症状,注意气血津液的补充与清火的关系,最后谭诚教授提出多中心一同建立慢性瘙痒的公共数据库,为慢性瘙痒管理提供科学、便利的数据集。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孙占学教授提出慢性瘙痒问题实际涉及患者整个家庭,重视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联合管理,重视瘙痒项目的开展,同意“核心方剂”的随症加减治疗策略,精神类药物如何克服政策困难、患者恐惧心理困难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中医医院赵一丁教授强调脾胃以及调神在瘙痒当中的重要性,如面部夹针对瘙痒的疗效,大脑节律性与瘙痒的相关,儿童推拿手法的异同对瘙痒控制的疗效研究等。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马欣教授、重庆市中医院王禹毅教授强调“热”“干”在瘙痒中的相关性,重视温热痒觉的研究,认为瘙痒症状是由于疾病因素导致患者痒觉敏感,并开展改变个人痒觉阈值来改善瘙痒敏感的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林颖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欣教授两位专家则强调重视临床病例的规范收集,重视科研积累,认可“核心处方”基础的临症加减,并提出中西医融合的办法管理疾病。

  云南省中医医院杨雪松主任认为既往瘙痒虽然被重视,但也易忽略其可作为专病看待,由于瘙痒常合并在不同的疾病当中,因而难以单一视角处理,瘙痒管理的多学科学习对于慢性瘙痒具有重要意义。

  经研讨,会议最终确定未来慢性瘙痒管理应聚焦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建立完善的诊断思路,完整精准的治疗策略;二是构建多中心、共享性、规范性的慢性瘙痒疾病管理数据库,以此克服区域限制、数据不均等困难,形成网状的慢性瘙痒管理系统;三是建立慢性瘙痒专病门诊,形成专人专病诊疗结构。


通讯员:云南省中医医院 王志敏

推荐阅读

一文盘点!螺内酯在皮肤科的5大应用

皮肤光老化的预防和治疗

一文盘点!光电治疗在痤疮中的应用


联系我们

☎️17627884451

📮guozhen.wu@lbmedtec.com

声明:皮科在线原创内容版权均属皮科在线所有。转载文章或“皮科在线”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皮科Online
关注皮肤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皮肤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