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以红斑、丘疹、水疱或糜烂、渗出为特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通常在面部、颈部、四肢等多个部位呈对称分布,常伴有强烈的瘙痒感,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极大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临床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湿疹,短期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欠佳,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湿疹历史悠久,用药经验丰富,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哪些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可以治疗湿疹?本文进行盘点。
一、治疗湿疹的常用中药
1.清热药
清热类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其药性寒凉,寒能去热,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里热病证。药物中含有的钙、钾离子有维持细胞代谢平衡、消炎、抗过敏等作用,能直接作用于皮肤,抑制炎症反应,杀灭细菌,对有严重炎症反应的皮肤病疗效明显。
苦参: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祛风止痛等功效,对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苦参碱和挥发油等,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等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痹止痛的功效。黄柏中的生物碱类和黄酮类为其主要的效应成分,具有抑制免疫反应、抗菌、抗感染、抗炎等作用,可作为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用药。
白鲜皮:味苦、性寒,有祛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白鲜碱、黄酮类、挥发油、色素等,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等作用。研究发现,白鲜皮挥发油中部分成分的靶点可通过5-HT发挥抗过敏作用,调节外源物刺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用于皮肤病治疗。
2.利湿药
利湿药味苦、性寒凉而偏燥,具有清利湿热、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疹湿疮、咽喉肿痛等病症。
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之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多糖类、氨基酸、黄酮类、生物碱等,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过敏等作用。
地肤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利尿消肿的功效。地肤子中的三萜皂苷、地肤子醇具有抗炎止痒的功效,对治疗湿疹有一定作用。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薏苡仁中的黄酮类、蛋白质、脂肪酸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菌、镇痛、抗病毒、改善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薏苡仁油中的部分成分如内酰胺、脂肪酸等有镇痛抗炎的作用。临床上薏苡仁被广泛用于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
3.解表药
解表药是指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透疹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邪所致表证为主的药物。解表药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病毒及抗过敏方面。
防风: 味辛、甘,性温,具有祛风胜湿、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麻疹不透等病证。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次是萜类化合物,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
荆芥:味辛、性微温,有解表透疹、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等病证。荆芥挥发油可抑制细菌活性,发挥抗菌作用。
蝉蜕:味甘、性寒,临床常利用蝉蜕的散热透疹功效,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二、治疗湿疹的常用中药方剂
1.龙胆泻肝汤
方中以龙胆草苦寒清热解毒为君,臣以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水渗湿泻热,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柴胡疏肝胆之气,甘草护胃和中。研究证实,龙胆泻肝汤可通过调节湿疹瘙痒发生时患者机体内H1R、PAR-2/TRPV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止痒作用。
2.甘草泻心汤
中医治疗内热盛而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的皮肤疾病时,宜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为大法,故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甘草泻心汤清热解毒、补益正气,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瘙痒,从整体上提高机体免疫力。
3.除湿胃苓汤
此方为治湿热蕴结证的代表方,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亚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
4.其他方剂
临床常用银翘散、参苓白术散等治疗湿疹。银翘散加减常用于治疗小儿风热型湿疹。参苓白术散常用于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其能降低血清IL-1β、IL-2、IL-4、IL-5、TNF-α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17627884451
📮guozhen.wu@lbmedtec.com
声明:皮科在线原创内容版权均属皮科在线所有。转载文章或“皮科在线”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