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场报道|自由投稿专场-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

学术   2024-11-14 17:56   北京  

自由投稿专场

2024年11月2日

2024年11月2日上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第44场-自由投稿专场”成功举行。本次专场由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张建波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杨凡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张韡教授共同主持,专场邀请了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优秀青年学者以及硕、博士研究生等发言。各位讲者分享了对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治经验和理论探讨,包括疑难少见病的病例报告、经方、验方以及单药的现代研究等。各位讲者的精彩发言和深入交流,不仅丰富了与会者的专业知识,也为皮肤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首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伍景平教授团队的高俊松医师带来《基于“形与神俱”探讨调神治形法在治疗黄褐斑中的运用》,高医生在总结川派名中医钟以泽教授的学术经验基础上,基于“形与神俱”理论提出“形神失调”是黄褐斑形成的核心病机,并以“调神治形,形神共养”的治疗大法治疗黄褐斑,为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云南省中医医院的黄昌翥医师带来题目为《带状疱疹同位反应2例并文献复习》,黄昌翥医师报道了2例带状疱疹继发湿疹Wolf's同位反应,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使病情快速缓解。同位反应在临床不少见,但多因各种原因导致其诊断率不高,通过这2例病例,可以为临床医生更加注意此类情况的发生,准确的对此疾病诊断。

    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历代医家多从风、湿、热三邪立论,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胡炜圣医师从先秦占风家八风观提出“湿热化风”之论,探讨了三邪间相互影响的方式与途径、轻重之别与传变规律。并“祛风必先化湿,疏风必先清热”为治疗大法。为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诊疗提供了独到的辨证视角与行之有效的治法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李弘扬博士介绍了团队对激素抵抗的新型驱动靶标及相关干预药物,团队研究发现ANGPTL4在地塞米松抵抗细胞中的高表达是驱动该激素耐药的重要因素,该蛋白也是改善Dex抵抗的关键靶标;具有强效抗特应性皮炎作用的中药单体苏木酮A可以通过抑制ANGPTL4的表达显著提高地塞米松抵抗细胞对地塞米松的药物敏感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林文君博士基于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首次评估了91种炎症因子与AA的遗传相关性及因果关系,并鉴定出9种与AA存在显著因果效应的炎症因子,这些发现为AA的早期诊断、进展评估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方向。

    虫咬皮炎是皮肤病急诊病种之一,由于患者对叮咬昆虫叙述不清,或者失治误治后原发皮损失去典型性等,临床上常被误诊漏诊。昆明市中医医院的陆毓医师报道了1例误诊为猴痘病毒感染的特殊昆虫咬伤,最终通过病理结合病人复诊后皮损修正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刘志勇主任从止痛不限活血化瘀,重在祛寒热之邪、以“虫”通络、毛刺法等方面总结首都名中医王萍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经验。并附典型病例向大家展示其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提供了新视角。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牛凡琪博士向大家展示了团队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证明了以王清任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为基础的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机制,桃红四物汤加味可以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2、TNF-α等炎症因子,调节T细胞的平衡改善银屑病。

    重庆市中医院潘琦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团队对黑色素瘤研究的新进展,揭示了CEP290可作为新的致癌基因,可能通过Nrf2促进铁死亡来促进黑色素瘤的形成。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分子事件对于开发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是高雄性激素性痤疮中的一种,严重影响现代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云南中医药大学的邵梦秋博士从病因病机、防治经验和验案举隅三个方面阐述了云南省名中医姜丽娟教授基于和畅玄府理论防治PCOS痤疮的经验,为该疾病提供了防治思路与方法。

    乌梅是药食同源的一种代表性药物,常用于皮肤科疾病的相关治疗,也是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优化方的核心药味之一。重庆市中医院的汪晴博士介绍了团队使用乌梅对咪喹莫特(imiquimod ,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发现其可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保护小鼠皮肤屏障。

    贵州中医药大学的王贤医师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视角,介绍了黔贵皮科流派对阳虚型带状疱疹及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及传变规律。以阳气虚衰是部分患者的核心病机:阳化气不足为其发病之本,阴成形太过为发温阳通络的治则。提出了丰富了蛇串疮的辨治思想。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未明,重庆市中医院徐伟教授团队深入研究了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证实了Hedgehog (H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探索了中药单体姜黄素通过此机制治疗瘢痕疙瘩,为深入了解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及靶向Hh通路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紫外线辐射是导致急性/慢性皮肤损伤、皮肤光老化甚至皮肤肿瘤的重要因素,重庆市中医院肖玉娟主任团队通过UVB诱导的动物和细胞模型,证实紫背天葵可激活UBA1,调控Nrf2-Keap1泛素化,促进Nrf2入核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表达,缓解皮肤光损伤的光防护机制,为皮肤光损伤机制探索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中医药防治光线性皮肤病提供了客观科学依据。

 脱发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中医药诊治在临床上有明显优势,云南省中医医院余仕普医师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方面,探析毛发与肝肾二脏的密切联系,为脱发疾病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云南省中医医院闫志颖医师总结了杨雪松教授在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经验,认为本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与阳气的虚损密不可分。对于阳虚证患者,使用温阳法,扶助人体阳气,疗效比较显著。为临床医生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参考。

    云南省中医医院的张吉霞医师等总结了云南省名中医欧阳晓勇教授对于治疗火赤疮的独到见解,从“风毒、热毒、湿毒”这一核心病机,遵循“宣上、畅中、渗下”法则进行论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天疱疮提供思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群,疼痛明显且常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贵州中医药大学的张梅医师等总结了贾敏教授重视老年人“阳气亏虚”这一核心基本病机,基于“阳不化气,阴过成形”理论,以温阳通络法成功治疗多例老年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给临床医生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提供参考。

    陕西省中医院的李江徽医生向大家分享了闫小宁教授从寒、湿、瘀、毒四方面治疗银屑病的思想,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了闫教授对银屑病的一般规律和核心方药,为临床医生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

    在对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对口腔黏膜的护理至关重要,重庆市中医院的刘亚菲主管护师从创面护理、心理护理、疼痛管理、生活指导等方面像大家分享了团队对口腔黏膜精细化的护理体会,从中医辨证分期的角度,提出“新型辅料动态化换药模式”,并展望护理实践中的创新与改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唐明倩医生基于《景岳全书》中郁证理论探讨了从“病郁同治”治疗特应性皮炎,以初期重开郁,后期重补益为原则指导用药,并分享了导师王畅教授在临床中从该理论角度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病案,王畅教授独特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王文洁博士从银屑病共病的角度探讨了银屑病与抑郁症共病的辨证论治策略,分享了孙丽蕴教授从凉血调神、养血安神、活血调神三法探讨对银屑病-抑郁症共病的调神治疗策略,这一调神治疗策略从整体出发,将身心同治理念融入银屑病-抑郁症共病的治疗过程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由于龙江地区气候特点,中医外科中多数疾病均有以寒邪为致病特点的证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俞鹏飞医生基于“寒邪”致病特点向大家分享了龙江皮科流派学术思想特色,从表寒、里寒、寒热错杂三方面入手以祛风败毒汤,乌头通痹汤,升阳防风除湿汤一系列方剂治疗寒性皮肤病,展示了龙江皮科流派在寒邪致病机理下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他的分享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寒邪证型的理解,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疗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朱晓茹医生从开阖枢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银屑病的病机与治疗思路。她的演讲围绕开太阳、益气固表、解表发汗等治疗原则展开,强调了通过清阳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方法来达到改善银屑病症状的效果。这种系统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帮助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同时也促进了银屑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创新。

    这是一个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专场,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不仅见证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在推动皮肤病学科进步方面的共同努力。此次专场也为年轻医生、硕博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锻炼平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学术追求。期待在未来的会议中,继续汇聚智慧,分享经验,共同开创中医皮肤领域的新局面。


通讯员 云南省中医医院 秦成

推荐阅读

一文盘点!螺内酯在皮肤科的5大应用

皮肤光老化的预防和治疗

一文盘点!光电治疗在痤疮中的应用


联系我们

☎️17627884451

📮guozhen.wu@lbmedtec.com

声明:皮科在线原创内容版权均属皮科在线所有。转载文章或“皮科在线”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皮科Online
关注皮肤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活动等前沿内容,推动中国皮肤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