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主流精英的热门话题,普通公众对此并不买账。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着显著的矛盾:如多数精英虽热衷于环保话题,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未能切实践行环保行为,如减少私家车使用等。精英的环保叙事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脱节,让普通公众对这些呼吁产生怀疑。
在中国,绝大多数普通公众更关心极端天气对具体人的影响,并且会自发地提供帮助。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通过各个互联网平台的公众捐款可以体现出来,但这些捐款的流向却常常未知。此外,公众中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大多数公众并不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却被要求更多地参与环保,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同时,普通公众在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时,比富人更加脆弱。
社会问题与经济压力加剧公众脆弱性
生活成本的增加、就业的不确定性以及医疗成本的上升,使得普通公众的负担不断加重,脆弱性加剧。环境保护如何从精英叙事走向民间,让公众真正参与并从中受益,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例如,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农业可持续,赋能农民进行生态种植,提高作物品质,从而确保共同受益,这本身就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模式。随着碳交易的火热,如何让贡献更多绿色的公众获得受益也变得异常重要。将社会问题视为机遇,并加以解决,让公众可以有更多收入,或者在更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下更加大胆地消费,这尤为重要。
公众不消费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从底层出发,公众不消费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缺钱,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普惠的产品;另一种是不安全感,需要更多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然而,许多决策者本末倒置,让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公众去鼓励消费,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由决策部门买单。
解决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当上述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公众才会真正关注环境问题。对于精英来说,他们很难直接感受到社会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或者有更强的能力和韧性去应对。而环境问题则成为精英交流的准入证。环境也逐渐成为一门生意,在商业化和成就上,成为新的风口。
有些人有天然使命去解决环境问题,因为他们内心真正觉醒,但更多人是受到主流叙事的影响,将此视为一种机会。无论哪种,对社会都有好处,但同样也会导致资源分配更加不均,忽视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与其关注环境的未来,不如更关注当下的生存问题,发掘新的社会问题并视为机会,与将环境问题视为机遇同等重要。
环保叙事走向民间
如何让环保叙事走向民间,走向关心人,需要更多人有一颗关心人的心,利他向善,让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精英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这样,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从精英叙事变为全民行动,从而有效应对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