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创造和创新是如何被扼杀和催生的,几点思考

文摘   2024-10-02 12:46   北京  

再写之前,依旧强调生活对于创新工作和可持续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亲密关系陪伴的重要性,而对于一直工作,而不能更多时间陪伴爱人,听起来就很糟糕,也很抱歉。


所以,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努力平衡这一点,都是我的优先级,用爱来驱动创造力和价值创造。


关于这点不做多讨论,我也把这放在社会价值创造和创新的起点,无论是爱人的爱,还是亲人的爱,还是对周边人的关心都是如此。


一个充满猜疑、对人的不关心和相互伤害的环境,一定是破坏的。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一个工作中因为别人的错误去不停贬低和质疑对方,最终也会扼杀创新和动力,这种现在基本在工作中属于普遍现象,人们总用压力而非支持去推动事情的进展,这种驱动,忽视了当事人的心境,本质上是一种 PUA 。


接下来,从具体做事的角度聊聊,扼杀社会创新和创造的因素。在过往,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机构钱也花了,成绩却并不多。


首先,这背后是什么原因,我觉得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关注宏大,而不具体,这在公益行业尤为如此,这两年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现在,在学术界也有很多。


出现这个的主要原因,我个人的感觉有几个,一个是急于求成,第二个是急于求名,求成就会缺少思考,求名就会迷失心智。


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也好,多是总结而无观点,很多产品和服务多不关注受益人,而搞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丧失了对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到底需要什么流程,用假想来意向结果,最终可想而知,而这对于真正想做好内容的人也是一种伤害。


第二,团队不对和牵头人的惰性和责任心。我自己感觉,一个价值的创造,最可怕的不是人在这一方面有没有经验,而在于一个人有没有热情和责任去驱动。


过往,看到很多志愿者参与一些项目,经济缺少激励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愿意参与,团队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也有人退出,也有人留下,这些都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牵头人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地有没有认知,另一方面是牵头人有没有责任对目的地的过程竭尽全力去推,还有一方面,就是牵头人本身对好的想象,很多人鼓励共创,共创当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共创有特定场景的价值,比如参与式发展和设计思维都需要,但是一个价值的创造,或者最终成果的判断,需要一个人长期对一个领域的认知,而建立审美,这才能确保项目质量。


而团队所需要保持的是参与式学习,一个团队,有一个词叫做干中学,做中学,而如果做一个事情团队中的人不愿意保持这种,我个人觉得一定做不出好项目。


此外,还有一种现象,是团队对“好”的要求和共识,比如,当我们去完成一个产品交付是,是应付心态,还是真的觉得这个事是我的,我觉得怎么更好可以更好优化,还是觉得这件事事不关己的态度。


这种态度下,催生大概率是残次品,而大多情况下,有这种心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免责心态,或者团队激励的缺乏,或者团队缺乏支持导致的,这在某种程度和团队负责人和领导人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想再说下。社会价值创新怎么产生的,互联网和当下的环境,用于创新的元素其实是大大增加的,我个人认为,创新是一种旧要素和新要素的新组合,旧指已有的元素,新指未被场景应用的新技术、技能或其他的资源禀赋。


而其中人也是重要的元素,人的时间、热爱、想象力,都是可以被激发的,而与此同时,整个社会是未被充分挖掘的元素有很多,闲置的元素,都可以再利用在开发,因此有时候搞得创新来自于重组资源支持的非指令的探索,也有些是志愿和热爱下的探索和挖掘,因为这两种是被充分自由下的心灵驱动的。


而与此对立的是官僚化的机制和父权主义下的指令,这会促使创新陷入窘境,同时也和刚刚上面提到的很多现象有关。


这也是在研究社会创新案例和商业向善案例中,企业在鼓励内部创新时和企业转型觉醒中的深刻观察。


而从小的个体而言,到大的团队,目前的环境下,能够产生创新的地方,多不是命令和指令,而是热爱和兴趣驱动。


有一家社会企业的社会使命是为青年人提供向上流动的动力,我特别喜欢这个词,向上流动,那怕当下很糟糕,依旧能有一种把贫瘠化为富有的力量。


上面提到了两点,错误认知和正确认知,接下来,还想聊聊衡量创新。如何衡量创新,我想还是要回归到价值,无论慈善,还是企业,甚至公共部门,在服务一个特定的人群时,都会催生价值,对于价值创造的过程,我们很难衡量,比如一个研究观察或者技术等,在未被社会应用时,比较难去说它的影响力,但是依旧不妨碍对结果衡量价值。


如何衡量,一个简单的公式是看他和当前解决方案相比的可及和可负担的广泛性,还要看他对于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成效。关于衡量的具体方法,国际上有很多,大多都聚焦在结果货币化去衡量,这可以作为衡量创新的重要工具之一,比如 SK 的 SPC 计划,再比如;ESG 的净值测算等等


有了一些工具,并且在正确认知和错误认知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分析现状。当然这里的现状,不仅仅是结果,还有过程的纠正。


最后,回到今天的主题,我想说的是,价值创造,一定要投资新青年,特别是一定让青年有向上流动的能力和空间,这是社会层面为创新建立的空间。


而从个人层面,青年,挖掘各种要素并把要素化为价值,这会存在几种现象,一种是青年有想法无资源落地能力,一种是青年有一员无想法和资源,还有一种是有落地能力无想法和资源。


有落地能力,意味着,项目管理和运营的能力。有资源和想法,意味着把资源发掘和物质,以及寻找新想法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把过去没有价值的元素,变为有价值的事情,并不容易,考验着是一个人的耐心,还有韧性。


以上是我的思考了,一个职场失败,创业也失败,然后不停乱撞,最后觉得还有待提高的部分。


对自己深刻地认知,也更加对能够把社会价值创新落地的社会企业家敬佩。

向善实验室
为致力于社会美好的社会创新者,提供思想产品、方法与案例,通过生命曲线哲学观,为面临困境的个人、组织,提供回归人性的思想与人生重塑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