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想象共同体的塑造,是企业社会价值创造的文化根基

文摘   2024-08-02 18:52   北京  

社会价值一词,是美好的另一种称呼。美好事情发生,始于需求者对未来的信心和想象。



之所以提到信心,要从机会缺失者是否对“向上流动”还有期盼有关。


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哪怕他现在是破碎的,但是只有存在想象和信心,就能勾勒美好的方向和产生前进的动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生态伙伴,去共同让想象成为现实。


笔者从信心与信念、美好想象和共同体三个方向来诠释社会价值的根基。这一点的理清,可以帮助企业家在开启企业变革前,思考企业存在的意义,如何为机会缺失的人群创造新可能,如何与员工一起,与更广阔的利益相关方一起,塑造一个值得大家努力的共同目的。


■ 重构信心与信念


为何将信心与信念放在首位,对于机会缺失的人来说,特别是已经缺乏对美好的想象的人群,对他们描述美好,不如更实在地给与直接的好处。


以艺术家叶蕾蕾在美国费城的艺术转置项目为例,在一个充满暴力、犯罪和贫困的社区,去建造一个美好的花园,甚至在建设前期资金和人力等资源也短缺的情况下,去告诉社区人员,我们要做一个美好的事,你需要帮我。可能很难吸引他们参与,甚至还要祈祷自己的作品不要被破坏。



前期叶蕾蕾采用的方法,是与当地的居民合作,付给他们劳动报酬,由于居民中存在吸毒和犯罪的群体,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对于参与者的背景也从不过问。


这件事的结果是,对生活无望,用毒品麻醉自己的人因为参与艺术创作而获得社区居民的夸赞。


从被躲避和畏惧,到迎来夸赞,这个过程给参与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慰籍,也激励了他长期参与项目,从世俗定义的坏人,到社区居民尊敬的人。


叶蕾蕾在费城黑人社区第一个项目进程中,随着效果越来越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种加入的本质一方面是信心,另一方面是信任。信心是我自己也可以参与共创这样的美好,信任是相信她带我完成这样的创作。


在这一过程中,信心和信念的构建,是需要共同参与的,而如何参与,需要从小事做起,一定程度上,还需要转变的心态是:从帮助者心态,变为共同创造者心态。


这是在很多公益慈善中常常出样的问题,行动者往往陷入自我感动。


在采访叶蕾蕾中,问到公益和艺术的先后目的时,她更认为破碎社区给了她创作的机会,她将社区作为画布创作,而公益更多是溢出效应。


心态的不同,决定了,她将传统公益视角下的受益人放在了共创者的位置。


正因如此,信心和信念才如此重要。而这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下一个内容,就是将个人对美好的想象,与集体的想象进行融合。


■ 美好想象


在以另一个在香港的社会企业要有光为例,这家企业的口号是为青年人提供向上流动的动力,他们通过为青年提供低价住房和就业支持,帮助青年更好的过渡。


这一信心的构建在于,他让人们看到一条路径,可以通过住房和就业支持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过渡。



有了信心,才敢对美好有所想象,并付诸于实践。要有光的想象,从被服务者本身,是未来有自己的房子住,对于服务者来说,是一个群体可以通过有尊严的过渡性住房支持加就业支持,让青年人不会因为住房,阻碍他们发展和向上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有住房需求的青年人,通过支持,可以看到一种可能,自己通过努力可以买到自己的房子。


而作为创业者来说,也需要所服务的青年去行动,去相信,去认可这个美好的期望——不让高价住房阻碍自己生存和发展,有更多向上流动的可能。


想象的共同体,由实践者,被服务者,以及被想象远景吸引的人。在采访要有光的创始人中,笔者也了解到,他的远景也吸引了朋友的支持,以至于得到朋友提供的住房,用以实践他的想法。


而这也就导向我们所要聊的第三个话题,共同体。


■ 共同体的生态


愿景能被落地,最重要的是相信这一愿景的不同背景的人的支持。有时候,人们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作为核心,但是更为核心的是人的参与,人的参与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被落地的核心。


这就不得不谈到另一个概念,在对社会创新生态,共享价值和社会企业等社会价值创新的模式研究中,一份研究将生态均衡的构建作为核心。


在对叶蕾蕾的采访中,她提到了一词也能更好地形容生态,其中「生」是核心,她用雨水艺术来形容她所做的项目。


简单概述她的艺术项目会发现。破碎是她的项目落地的首要因素,叶蕾蕾本人是国画出身,在创作中又深受道家文化影响,特别是道家所描述的无尘世界。在她的理解中,越是破碎的地方,反而隐藏的生机,因此她的艺术项目落地均在破碎的地方。



如早期费城的项目怡乐村,曾是黑人社区,其中充满暴力、破碎、犯罪、贫穷、贩毒等;再如卢旺达大屠杀地区;再如北京的蒲公英中学,一个流动儿童学校。均是常人所理解的破碎,无人涉及和贫困的地区。如今在看这些地区,可以看到的是充满艺术,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地方。


如何将这些地方变得有生机,有活力,系统性地发生变革的关键是她对生和死的转置,雨水艺术是她对生和死转置的显化呈现。


就想一棵树会带来鸟,鸟带来种子,逐渐汇聚森林,在吸引更多雨水。而这一过程中的参与和演变者用形象的描述便是人。


而艺术扮演的是一棵树的角色,这也是很多时候,可以经常在她的作品中看到生命树,生命树的创作手法是马赛克拼贴艺术,参与者是来自不同的背景的志愿者,他们带来了种子。


而在转置过程中,他们的共同参与,是群创。这几年有艺术家,有资助者,有教育机构,也有企业,更主要是在地居民。而叶蕾蕾所扮演的角色,是通过和被服务者的沟通,找到属于社区独有的生命树,再通过群创的方式,让它呈现。


在群创中,人们对美好的想象被可视化,并因为可视化的美好,共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美好的想象,在商业领域被更多提及。2019 年商业圆桌会议,181 位 CEO 所签署的声明,就是做目的型企业。对于目的,在西方有特殊的含义,指向的是更美好的世界。


而这一转变,也意味着,股东利润为中心的时代结束,迎来了利益相关者共赢的时代。


而目的这一次所描述的美好,与利益相关者共赢则形成了呼应。因为共同体的建设,一定是共赢的,不是以谁为中心的。


回到主题,社会价值创新的基石,是美好的社会目的。这一过程中,只有将具体的人视为目的,才能看到对美好需求的渴望。


而在达成的过程中,社会价值创新是路径和方法,有人将创新视为旧要素的新组合,美好目的凝聚社会价值创造的各个主题,让价值最终产生。


通过打赏、转发、点赞和点击再看,您可以帮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向善实验室
为致力于社会美好的社会创新者,提供思想产品、方法与案例,通过生命曲线哲学观,为面临困境的个人、组织,提供回归人性的思想与人生重塑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