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课程 | 小升初英语不靠背单词能学好吗?——贞元卓越课程研讨实录之H2英语

教育   教育培训   2024-10-29 19:40   河南  

H2是贞元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和初中一年级的过渡阶段,H2这学期英语课程的核心词是:生命的绽放。H2的这群学生是学校里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大部分可以独立的阅读原版英文小说,在课堂上用英文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写作能力高。我期望自己的水平不成为束缚他们的绳索,推动孩子们走向更高的巅峰。


2020年春夏学期,是不平凡的一学期,这个学期的前一半,我们上网课,努力的维持着教学,这个学期的后一半,我们回到了学校,终于与孩子们面对面,开展我们丰富的教学。最后期末总回顾,还好,我们做了我们要做的事,达成了我们的目标。



图 / 冯丽老师


本学期H2的英语课依然延续丰富的课程。包括:孩子们最爱的歌曲晨诵课程,筑基听说读写能力的教材课程;共同欣赏英美经典文学的经典小说共读;了解西方文化,体验和思考中西不同的文化节日课程;将艺术和语言结合的戏剧舞台课程。



图 / 英语分级H2的课程框架


01

晨诵课程


本学期的晨诵目标是:用经典的摇滚音乐打开孩子,用流行的、动感的乐曲点燃孩子,用经典的诗歌促进孩子们思考,同时完成舞台剧《音乐之声》的歌曲的学习,为舞台剧的上演做准备。



图 / 晨诵课程的几个板块


在声乐老师马辉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经典的皇后乐队,流行新星A神Avicii的积极向上的歌曲,诗歌选择了经典的艾米莉狄金森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浪漫主义诗歌。



图 / 马辉老师教孩子演奏It’s my life


晨诵中的Bon Jov的it’s my life还成为吉他授课曲目,孩子后来走上小桥舞台共同演奏和唱这首歌,实现了跨学科学习相结合。


晨诵课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英语课程内容之一,适合孩子们的晨诵课程,确实可以唤醒孩子们,让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光,打开英语课程的突破口,让一些不喜欢英语课程的孩子喜爱英语学习。


这学期的晨诵课程,是在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喜好的基础上选择教授的曲目,虽然由于网课,减少了孩子们上舞台展示的机会,但是孩子们的热爱不减。


这学期的经典摇滚,吸引了Harry 和Frank,他们唱出了皇后乐队的感觉,而且真正喜爱了皇后乐队,去研究这个乐队的资料。


晨诵的形成性评价


我们去观察孩子们是否喜爱歌曲,晨诵歌曲是否感动了他们,是否在课后不断被传唱,孩子要不要拿这些歌曲上小桥,歌曲是否打开了他们的生命,老师进而调整授课方式或者内容。


晨诵的期末终结性评价


期末评价,根据孩子们唱歌的情况给予等级,在测试中,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孩子们或者打节奏清唱,或者自弹自唱,大家都陶醉于其中,是很没有考试味的期末考试。


昆仑班的几个孩子,受到小桥的影响,更愿意唱小桥歌曲,小桥歌曲也改变了他们,带来了热爱。



02

教材课程


本学期的教材课程目标是:


完成国家要求的教材教学,教授教材要求的英语语言知识点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在教授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材课程做了更多的充实,将课程丰富化,链接孩子的生命,促发孩子们去积极探索。


比如:在教授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时,课程引入了濒危动物保护的材料,孩子们通过学习这些材料,了解到濒危动物的糟糕状况,在情感上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老师再进一步去激发孩子们组成小组去做探索和调研项目。



图 / 教材Unit 5 的调研设计


同学们提交上来的项目研究结果,十分出色!



图 / H2孩子们的调研作业


孩子们各自组成小组,调研了很多种不同的濒危动物,有大象,有金丝猴,有白犀牛,有鲸鸟,他们对保护动物贡献了各自的建议和想法。看到孩子们对这个主题这么投入,于是老师趁热打铁,请孩子们进一步将自己的调研方案制作成一个动物保护宣传的小视频,于是在老师的倡议下,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开始视频设计和制作工作。



工作小组的名单改了又改,恰逢疫情后复课,几名先回学校的孩子贡献了大部分的时间。


同学们讨论了宣传片的风格,敲定了视频内容,形成了制作方案,最后制作出了一个宣传片,这次制作,给了作为总策划的Frank以很大的触动,Frank是非常优秀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但是他在小学三年级之后基本是在家自学,没有过团队合作的经历,他接到总策划的任务后,第一句话是:我不会团队合作,我不知道要怎么做。于是,老师一步步的指导他去组建团队,研讨方案,这次宣传片的制作让他树立了信心,为他接受更挑战的任务打下基础。


教材的形成性评价


我们会在授课时,落实英语语言点的掌握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并制作学习档案袋,及时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材的终结性评价


利用终结性考试,帮助孩子定位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挑战目标。



图 / 教材的评价


03

经典小说共读


本学期,根据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发展阶段,我们选择了《奇迹男孩》(wonders)作为共读书目, 这本书是美国畅销小说,讲述了一个叫August的面部有畸形的男孩,艰难的成长之路,十分励志。


《奇迹男孩》的小说有100多章,几万字的英语原文,授课的方式采取了:课前发阅读导读单,课堂上分析文章,解决导读单问题的方式。孩子在阅读期间,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读下了整个作品,并且做了大量的脑图和阅读笔记。


比如:孩子们曾经做了一个书中角色Miranda的分析。书中的人物从不同的片段反应了出来,孩子们去捕捉这个人物的特征,分析这个人物的变化与成长。孩子交出了非常丰富的作业。



图 / 几名同学的人物分析作业


阅读这样一部心灵成长的作品,得要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和生活啊,于是,在读到August因为面部畸形而被大孩子欺凌,我们启发孩子们去了解欺凌,并且制作了欺凌的课程,在课后请孩子们形成关于欺凌的演讲,为此孩子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图 / 欺凌主题的演讲作业布置


很可惜,由于是疫情网课期间,举行演讲的承诺没能实现,但是孩子们的作业可圈可点。



孩子们对关于欺凌的主题的讨论非常踊跃,而且,欺凌的课程让孩子们对欺凌的表现有了清醒的辨别意识,而且也了解到了面对欺凌,怎样是比较恰当的应对方式。最后,老师们问大家,要不要告诉其他孩子欺凌是什么,怎么应对欺凌呢,我们商量好制作海报给全校的孩子们看。下面就是孩子们的海报作业。



图 / 孩子们的海报作品


共读的形成性评价


我们记录和跟踪孩子们的导读单完成情况,形成档案袋,促进孩子们的读写学习。


共读的终结性评价


我们通过期末的阅读测试,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成长。


04

节日课程


节日课程是我们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我们不只学习西方的节日,还要学习本民族的节日,增进对文化的审辩思考,提高民族自信。


本学期的节日不多,有中国的元宵节和端午节,西方的有复活节,课程大部分是在疫情期间,于是没有了动手体验的环节,我们更多的阅读和思考。



05

戏剧课程《音乐之声》


戏剧课程将艺术和语言结合,而且还结合了孩子们喜爱的歌唱,最后的舞台表演从来都是孩子们既辛苦又兴奋的时候。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美国百老汇长久不衰的经典剧目《音乐之声》。


在演出前,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剧本,分析剧中的人物,用晨诵时间学习歌曲,孩子们踊跃的去竞选角色,并邀请声乐老师和舞蹈老师帮我们设计舞台的呈现形式,在舞台表演前的两周里,老师还把排练工作整个都交给了孩子们,期待孩子们不只是得到舞台上的成长,还有管理和团队合作上的锻炼。



图 / 孩子在舞台上表演


舞台大剧的排练过程艰苦而且有趣,是老师发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的时候,这一次,我们发现的是自然和晨,自然贡献了这部剧里的大部分的歌唱,她是那么热爱歌唱,所有人都喜欢她的演出和歌唱,第一次上台演出就挑大梁让自然兴奋不已,她已经在期待下一场演出了。


晨是不大爱学习的,他一开始就拒绝扮演任何人物,最后他承担起了幕后工作,担任PPT的控制员和舞台灯光的控制工作,这两项工作并不简单,他一次都没有出过错,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06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是英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老师并没有为此上课程,根据孩子们的能力水平和爱好,老师会帮助孩子们制定阅读计划,指出阅读的挑战方向,提出读写的要求,光有计划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每日持之以恒的督促他们阅读,提醒孩子们写阅读记录或者阅读笔记。


H2班的孩子是属于英语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目前孩子们已经读原版的《哈利波特》、《老鼠日记》、《罗尔德-达尔系列》、《篷车少年》、《驯龙高手》、《阿波罗的试炼》、《人类大历史》、《驯龙高手》,每天保持近5,000-10,000字的阅读量。


对于自由阅读,也是有评价的。


阅读的形成性评价


根据孩子们的每周的读书记录表,制作档案袋,记录孩子们的进步,收集孩子们的读后感、自由写作,督促孩子们超越自己,不断进步。


阅读的终结性评价


在期末的时候,我们通过考试工具,测量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水平,包括:所读书的难度、阅读速度,阅读能力,并且累积计算孩子们的一学期下来的读书总数量。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提出更高的挑战,促进孩子们的进步。


07

总结


这学期,每个孩子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疫情和隔离没有阻挡他们,因为每个孩子都积极行动着,探索着。贞元丰富而扎实的课程滋养着他们,推动他们前进。


莉莉校长

点评




一、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给人以惊异感


开拓视野,就是指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让他们看到更加宽广的世界。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局限于某个点;启发思维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只关注语言现象,更要关注以语言为载体的思想。在课堂上跟学生对话的时候,要注意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激发孩子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只有他们有了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才会主动运用语言,进而学习语言。给人惊异感是指将平淡无奇的东西,讲得跌宕起伏,悬念不断,让孩子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比如在讲保护动物主题的时候,可以先找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视频和图片,将学生带入保护动物的紧迫性中。当学生有了强烈的代入感之后,再来讨论知识层面的问题。再比如,在某些阅读课当中,抛出能引起学生强烈认知冲突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惊异感,核心是认知上的惊异,颠覆了以往对某件事物的认知;其次是情感上的惊异,让学生的情感跌宕起伏,时而欢喜,时而忧愁;还可以是课堂形式上的惊异感。课堂组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要总千篇一律。比如可以变换上课的场所,课堂主体,课堂组织形式。总之让孩子时时有认知,情感,体验的新鲜感。这些方面冯老师都做得很好。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给人以惊异感。开拓视野,就是指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让他们看到更加宽广的世界。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局限于某个点;启发思维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只关注语言现象,更要关注以语言为载体的思想。在课堂上跟学生对话的时候,要注意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激发孩子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只有他们有了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才会主动运用语言,进而学习语言。给人惊异感是指将平淡无奇的东西,讲得跌宕起伏,悬念不断,让孩子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比如在讲保护动物主题的时候,可以先找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视频和图片,将学生带入保护动物的紧迫性中。当学生有了强烈的代入感之后,再来讨论知识层面的问题。再比如,在某些阅读课当中,抛出能引起学生强烈认知冲突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惊异感,核心是认知上的惊异,颠覆了以往对某件事物的认知;其次是情感上的惊异,让学生的情感跌宕起伏,时而欢喜,时而忧愁;还可以是课堂形式上的惊异感。课堂组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要总千篇一律。比如可以变换上课的场所,课堂主体,课堂组织形式。总之让孩子时时有认知,情感,体验的新鲜感。这些方面冯老师都做得很好。 


二、做引领孩子人格发展的导师


冯老师对生命的爱护,对孩子的人格精神的引导,非常到位。跟任雷杰老师是一样的,他不仅仅是一名体育教练,更像是一名心灵导师,因为他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和人格发展的趋势。大家从冯老师刚才的讲述当中也可以看到这点。对魁这样的孩子,从小只经历家庭教育,没有经历学校教育,进入学校后,需要什么引领和帮助,冯老师看得很清楚。在恰当的时候,冯老师给他提供需要合作的机会,需要他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还有晨,这样特殊偏才的孩子,如何让他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孩子不愿意往前冲的时候,既给他后退的自由空间,又给他不脱离集体氛围。冯老师都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给予引领。在晨同学的期末演讲中,哪怕做播放PPT的工作,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对学生人格和精神方面的引导。班主任做暮省看到的是班主任层面和语文学科的问题,其他各个学科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寻找契机。这个契机是散布在各个不同节点的。我们各个学科如果能像任雷杰老师,冯丽老师一样,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引领,我相信孩子们会成长得很快。 


三、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领袖意识和领导能力


冯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们自主性的调动,领导力的培养。很多老师都会讲要培养这些能力,但并没有落到实处。但是冯老师真正在课程中落实了这些理念。比如:在做“濒危动物的保护”主题时,让孩子分组去承担调研任务。策划,作品制作和展览,都由学生完成。最后音乐剧演出时,品种繁多的服装道具,海报设计和分幕导演,冯老师都尝试着让学生完成的。不同阶段、不同班级风格的孩子都可以去尝试。关键有没有这个意识去思考:我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班的风格,应该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够调动他们的自主性,培养领导力。我希望老师们能够从冯老师这里得到一些启示。大家看到,全班的孩子都参与了,没有掉队的,无非就是分工不同而已。 


四、高期待、细跟进、勤反馈


更重要的是,冯老师对个体孩子的持续跟进,这是冯老师在最初的讲述中我就感受到了。在观看冯老师播放每个孩子成长历程的时候,我还是震惊了。你不仅要关注在某个板块里,哪些学生涌现出来了。这是你的孩子在生命气质和课程吻合,自我状态良好时,自发涌现出来的,是相对偶然无规划的。你还要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在不同板块的表现。在有意识的关注方面,冯老师做得很出色。她不仅点燃课程层面的热情,更在背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推着孩子往前冲。冯老师给孩子们布置写作作业时,都要一稿二稿三稿地不断提建议让学生修改的。这是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老师经常要同时做很多事情,有时布置了很多任务,判完了就发给孩子,让孩子改一下错就完了。但这个是远远不够的,你想让一个孩子有成就,就必须要有一稿二稿三稿,这个可不仅仅是改他的语法错误,而是对他的主题思想,文本结构,遣词造句的判断,甚至对他卷面美化和设计提要求。只有这样日复一日的要求,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呈现较完美的作品。如果最初,你没有这个意识,孩子改完错就交上来了,那么孩子会永远以这样的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在最初始的状态,尤其大项目,用作品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向标准方向不断精进。主题思想是否深刻,文本结构是否严谨,遣词造句是否准确、优美流畅,整体的版面设计是否美观,只有达到这几个方面的标准才称为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情况下,要达到一个作品的标准,应该至少是三稿以上。以我的经验,有些孩子可能都需要五稿。比如说:你让孩子写教材的主题文章,正常情况下,一般孩子都要写三到五稿。而这个三-五稿并不都是在课堂上让孩子修改的,因为课堂时间不足。基本都是老师在课余的时间单个跟进。River班和昆仑班的孩子本来就这么优秀的么?不是,这是老师以作品标准来要求,用课余时间不断引导和跟进出来的。一个孩子本身再出色,如果没有持续的关注、指导和跟进,这个孩子在这个领域可能就止步不前了。你没有让他看到他还有进步的空间,你没有指出来他还可以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达到,孩子怎么可以做到呢? 另外,孩子同成人也不一样,成人有非常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的意识。但孩子的注意力却经常会被眼前的事务分散。你要不断地告诉他,你要聚焦这里,你要聚焦那里,否则孩子就会聚焦别的东西,就很难深入地研究一个领域,聚焦一个作品。所以你要持续地告诉他。这就是高期待后的细跟进和勤反馈。冯老师对每个孩子的跟进都非常到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五、作品意识


这些作品,老师这里全有电子版的保留,孩子那里却没有。作品意识不仅是我们老师这里要有,孩子也要有。如果孩子能把自己的作品当成宝贝收起来,他自己会很有成就感。我们为什么要打卡?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学习的进程,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效,从而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松懈。作品的收集前期可由老师协助来做,渐渐让孩子自己养成这个习惯。那么,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在作品呈现的时候还要做一点点修改。刚才冯老师呈现的作品既有手写的,也有打印的,有这种纸张的,也有那种纸张的,这就很不容易保存。如果要让孩子有非常强烈的作品意识,最好在规格或者纸张上做出统一,这样孩子在自己保存时也比较容易。这学期,我们确定要练字的班级,都买了特别美观的四线三格的信纸,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作品的意识。有人觉得这是外在的东西,但有时候外在的形式能给人以隆重和肃穆的感觉,从而促使你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如果字练好了,配上这些美观的信纸是能够挂在墙上作为一种艺术品的,这同他随便找张纸写写地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师们的作品意识一定要有两个方面的,一是呈现这个孩子在某个板块的轨迹,孩子的一稿二稿三稿,这是孩子的成长档案。二是孩子最优秀的作品稿做的作品集,可以说,一个是孩子的成长集,一个是他的作品集。期末庆典的时候,当孩子看着自己最好的作品形成的作品集,他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他会知道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这是老师能给予孩子的激励。当孩子看着自己的成长集时,会意识到,他并不是天生就这么好的,他要先接纳原来不好的状态,再经过努力才达到当下的状态。这不仅让孩子看到他自己的蜕变过程,也给他未来以启示。我们的老师都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对老师们,我有一些期望。 


1.打开视野,既帮孩子看外面的世界,又要协助孩子回到当下正在经历着的生活。


在打开孩子视野,为孩子提供大量信息,注重孩子思维碰撞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当下的生活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在共读《奇迹男孩》的时候,我建议选用“欺凌”这个话题的原因。冯老师比较开放,会拓展很多话题,但是你要关注当下孩子的生命状态。不管孩子多大年龄,不管在什么学校,都会经历不同种类的欺凌。我们不能仅仅把欺凌理解为被谁暴打一顿,造成严重的伤害。其实欺凌表现在各个层面,有肢体的,有语言的,有神情动作的。有群体的地方就会有类似的现象,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弱肉强食是动物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成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成人在不断走向文明,因为成人在融合社会的各种规则不断规范自己。但是孩子还没有成型。他们需要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讨论这些问题,明晰自己和他人在一个场合中各自的位置和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当你把生活素材作为学习和思考的材料时,孩子们就会萌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学习后做出来的作品就丰富多彩,因为他们作为主角,发自内心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希望冯老师将来能更多地向这个方向去思考,去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是什么,不仅是要带给孩子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还要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实践中,需要关注校园各个角落里,孩子群体发生的故事;理论上,要多阅读思考儿童心理特征,透过表象看本质。 


2.选择恰当的主题拓展材料


做阅读拓展时,要把握一个度。找英语的拓展资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找与教材主题匹配的拓展阅读有难度。教材每个主题的语言载体都比较简单。老师要将主题深化拓展就需要找繁多的资料。这个工作比较繁琐。找的同主题材料,要么因为词汇量大,语法复杂,孩子根本看不懂;要么就超出了孩子当下的知识结构,造成认知障碍;要么就是与主题有部分关联,但是关联不大。主题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这个主题之下可能有多层次子话题,有横向的关联,也有纵向的伸缩,都与大主题相关,但又都可能溢出或者缩减当下的主题。怎样保证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又不丢失主题要义,既发展思维能力,又兼顾语言学习,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合理取舍?它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平衡,取决于老师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及对班级孩子特征的了解中。 


3.科学地提问,注意所提问题的层次


这是教研的时候,我强调得比较多的地方。冯老师课程内容含量非常多,想呈现给孩子的东西非常多,提的问题也很多。不能觉得哪个问题都很好,都能启发孩子。问题太多时,学生会思维混乱。老师也会觉得,讲着讲着,学生回答的问题同你设置的问题互相交叉了。比如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扯到第一个问题了;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把第三个带出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因为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层次和界限不是太清晰。此时,老师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了。你到底让不让他讲呢?如果继续讲,别的孩子会受到干扰,因为别的孩子还没有思考到;如果不让他讲,你又打断这个孩子的思路,影响他的积极性。如果一节课呈现太多的东西,想要面面俱到,通常师生都会感觉这也没有完成,那儿也没有完成,既很难聚焦核心内容,又缺乏成就感。要改变这种状态,老师就要在课程设计时提前思考如何科学提问。问题和问题之间如果拉开层次了,就不会出现大面积交叉问题。而且问题越少,聚焦越准确。聚焦越准确,孩子理解得就越深刻。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列出了十个问题,不妨试着将其简化成三个问题,而且三个问题之间一定要有层次,要有关联,既有表层的现象,又有深层的逻辑。如果这三个问题太宽泛或者难度太大,可以再在主问题下设置子问题,层层引导。主问题一般可以分为这几个层面,表象的信息梳理,文本的逻辑梳理,个体经验与主题意义的贯通。 


4.鼓励孩子用笔书写


现在孩子们提交的电子版作业比较多,手写很多都不是太好。一二三年级,孩子太小,抽象概括能力不够,表达重在鼓励思维流的涌现,不要被滞后的书面表达能力所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训练孩子的书写能力。思维表达和书写技能培养应该双线并行。如果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书写还横不成横,竖不像竖,写得歪歪扭扭的,这一定是老师平时跟进没有到位。高年级的书写尽可能不要用语音转换,如果实在想用语音转换简单易完成的特点来激励尚处于写作萌芽状态的孩子也未尝不可,但持续时间不可太长。结合理论及我个人写作体验来看,当我用笔或用电脑凝神写作时,我要很精密地思考我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精确的表达我的思想。我必须要想很久,才能把我要表达的东西精准地表达出来。我会一边写一边回顾我当下写的内容是否与我的主题一致;也会一边写一边回看一个完整的段落在讲什么,几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然后反复协调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有时,写到后面,甚至发现开启了一个之前没有预设的主题,然后把根据新主题把前面写的都改了。这些过程才是真正的写作训练的过程,对主题思想的全面把控,对文本结构的整体梳理,对语言准确性的字斟句酌。这些都无法在即兴语音表达中实现。对于一些即兴的小问题,我会用语音与别人沟通。我回头再去听,就会觉得好啰嗦,废话很多。因为语音是即时性的,你没有机会回看,没法仔细斟酌,也无法全局把握。有时说了前面,就会忘了后面。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求学生,不要用语音转换代替手动书写的原因。这不仅是手写字体和打印字体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差别。为什么孩子在发展的时候,书面语言要远远滞后于口头表达呢?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先用听说同这个世界互动的,时间顺序上,书写也滞后于听说,这是事实。但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要求。你用书面语言去表达自己所认识事物的时候,它是抽象符号调用的过程。他需要你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达到一个水平,而这个水平必须要孩子到七八岁的时候才能达到。在此之前,你让孩子去写东西,他也写不出来,因为孩子达不到这样的概括能力。因为书面语言就是抽象的符号,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就是训练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尤其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在起步学英语的时候,孩子就有一定抽象概括的能力。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引导孩子用以写绘为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但是到了五六年级,无论是母语还是英语,我们都要鼓励孩子用书面符号表达自己,必须要拿着笔,边写边思考:这一段话要表达什么,下一段话与上一段话的逻辑是什么。写完后要思考,是否达到了最初要表达的主题。写下来的文字是随时可见的,可反复回看的,反复思考。但在用语音表达的时候,经常会说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是导致口头语非常多,内容不断重复的原因。因此,我希望我们的英语课程作业,尽可能用手写。不仅仅是训练写字,更是训练一种思维。  这篇文字,我现场点评时大概说了十几分钟,但是重新调整结构和措辞却花了两三个小时。其经历的思维过程是完全不同的。现场点评现场组织的框架和迸发的灵感,在书面书写时可以再现,但书面书写时的严谨和准确却是口头表达无法呈现的。另外,如果用手写,孩子的一稿二稿三稿就都会留存,但电子的往往一下子就覆盖没有了。婷婷给我们展示的,孩子们手写的思维导图发展史,就非常好。婷婷展示的是孩子不同阶段的表现,比如一个脑图,孩子最初阶段写三个词就完了,到最后,这个孩子写的脑图能是满满的一篇,呈现出来的是阶段性的孩子的发展。如果你习惯让孩子手写的话,每一稿都留着,那么每一个脑图就有一稿二稿三稿四稿五稿,你再让孩子去看他的一稿和五稿。孩子是什么感觉?第一他会看到自己有多了不起,第二他会看到自己还有什么潜力。下一次你让他修改的时候,他一定是另外一种态度。孩子一般不愿意改错,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但是,当你让孩子有了这种体验,体验到精益求精,体验到修改和不断编辑的过程带给他的成就感,他下次就知道了,我的第一稿一定是不完美的。 整体来说,冯老师这学期带来很多的惊喜,不仅仅是成就了很多的孩子,而且给我们的老师也做了很好的示范,冯老师做的公开课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听起来舒服,同孩子的互动和课堂设计,都非常精彩。非常感谢!


-END-

贞元学校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一座承续薪火的精神家园”为使命,以学习者为中心,扎根心理学、教育学和中西哲学,创造研发并持续迭代新教育K12卓越课程系统。2023年起承办新教育“学科写作”研讨会、“玩游戏学数学”研讨会,“新语文”学科研讨会,均受普遍关注。


11月14日—16日,贞元学校将承办“新教育  新英语”专题研讨会,线上全部免费开放(线下开放少量收费名额)。欢迎广大中小学教师、校长以及对课程研发和教育感兴趣的各界朋友报名参加。

本次英语学科研讨会,可以全面看到:

  • 贞元英语的课程实施原理、方法;

  • 贞元学生的学科表现;

  • 四部贞元学生的英文童话剧、音乐剧展示;

  • 学生英文演讲show;

  • 全校的英文专场小桥音乐会;

   ……


适合:

  1. 中小学教师、校长;

  2. 对课程研发和教育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3. 想要深入了解贞元英语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研发底层逻辑的家长;

    ……



-END-


课程咨询电话:    
    13343780373(微信同号,小小老师)
0371-23253938(办公室)
编辑 | 小小

点击图片查看开封市贞元学校简介


贞元教育
致力于新教育K12卓越课程系统的研发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