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橄榄树教室:红楼梦中的“偶”和“情”

教育   2024-10-31 19:20   河南  
橄榄树老师:
本学期,高中开启《红楼梦》大课程。果老师带着孩子们,按章细读,以文学、中西哲学的视角来切入。孩子们的写作呈现了深度,今发瀚同学的这一篇(后附果老师点评,和之前river的两篇文章)。


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曹雪芹用了很多“偶”。“偶”字的意思除了表示双数以外,当然此处的“偶“很明显指偶然、碰巧。但这一回中的故事果真是如此多的偶然和碰巧吗?我想通过这些偶然和碰巧,我们能看出曹雪芹对命运的思考,进而探讨在种种变化中,究竟哪些东西是真正可以留下来的。
在这一回的故事中,首先是将贾雨村和娇杏之间的爱情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描写这一段故事时,曹雪芹说:“因偶然一看,便弄出这段奇缘,也是意想不到之事。谁知他命运两济。”这与贾雨村有关的小荣枯故事从第一回延续到第二回,看起来确实挺巧的。贾雨村偶然与娇杏结识,回来探访时又凑巧碰到了娇杏,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这个偶然的姻缘其实也是两人争取的结果。在古代有着严明礼法的情况下,娇杏却盯着雨村,雨村也认为这姑娘必定与自己同类。于是,靠着在仕途上的努力,最后争取到了娶娇杏的机会,这偶然的情背后其实是两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个有关偶然的故事是雨村和林如海之间的故事。故事写道雨村“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偶遇两个旧友”,最后结交到了当时为巡盐御史的林如海。雨村游览天下圣迹,怎能如此凑巧来到维扬地界?前面还在甄家当过家庭教师?其实是因为,不管雨村在道德上是怎样的人,他在仕途上有着自己的志向。为了完成高升的目标,他不断寻找机会,抓住一切可能性,广结人脉,这确实也为他日后的升迁提供了可能与支持。
其实,这里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命运究竟是靠个人争取来的,还是等待得来的?究竟是我不断积极地做事情,从而改变了命运,还是我积极做事情,企图改变命运,但最终仍被命运所裹挟?我认为这两种观念在曹雪芹的小说中都有所体现。林小红与贾云之间的爱情故事,贾雨村和娇杏之间的爱情故事,亦或是贾雨村自己的求仕之路,体现的都是他们不断把握住可能性,勇于出击。但是,不管是宝玉在仙界与警幻仙姑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抑或是甄士隐早在第一回就对好了歌做出的注释,我没有感觉到这些主要人物似乎都被作者为他们早已设定好的命运所控制。看起来积极从政的贾雨村可能注定“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的纠结,作者当然并不鼓励一种愤世嫉俗的虚无主义,但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是人无法掌控的,所谓命运无常,有命无运。
而作者想要对抗这一切,给出的便是一个字:情。虽然红颜薄命,但不管在哪一片地域、哪一个时代,真正的真情才能留下来。就好比我们可能记不住清朝的每一位宰相的名字,甚至每一位皇帝的年号是什么,但同样写于清代的《红楼梦》中的情却流传至今,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但同时我认为,光靠情来对抗虚无是不够的。这样的情与本真的存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往往陷入对红颜薄命或有命无运的悲叹之中。贾宝玉固然是一个用情至真的人,但他是否对于自己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更深一步的思考呢?相反,在情里面显得更深,可能还会对自己的存在有所蒙蔽,因为这个情本身是变换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幻的。如果这个情变得再轻浮一些,甚至可能会认为人生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这情好比人生路边的野花,当我走完漫漫人生长路之后,到底有什么真正留下的东西,好像有些却又说不上来。因此,从谋生的角度来看,虽然贾宝玉出家可能不是曹公的本意,但这似乎又是必然的。
可是,如果情并不能对抗虚无,那么我们难道就必定会因为这种无序和无常而陷入一种待命的状态吗?我想这个问题也可以稍微转一下人,毕竟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所以不管你是积极也好,还是消极也罢,最终要回答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积极和消极究竟是为了怎样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活出怎样的人生?这让我想起在课上听到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这句话可能会被理解为君子要不断等待,而小人相反成为了那个积极的人。但我认为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不管是行险还是俟命,如果你最终只是为了官帽、财富、名利,那么你必然会陷入虚无之中。这也是真正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小人看似积极的行为并不能填补他空虚的人生,君子看起来消极的行为也并不代表他的一生是虚无和被动。在《论语》的话语体系中,小人就是那些追随变动事物的人,随着这一行的东西越来越大,欲望也越来越强,最后却会发现这本身是一个无底洞。其实这与叔本华的哲学有些相似之处。叔本华最终之所以走上另一种类似于苦行僧的道路,其实是因为他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欲望永远都在满足的路上,却永远无法被满足,于是就产生了无尽的空虚。而孔子说的“君子居易以俟命”,我更愿意理解为君子并不会因为当下的时局和变化的事物而改变自己信奉的事物。我之所以愿意这样理解,也是因为孔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如果他只是一个不断等待命运安排的人,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去当那个丧家之犬,周游列国。
但是问题又来了,在追求不变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变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个附加问题就是“不变”究竟是什么?我想“不变”在不同的哲学家的话语体系中都有不同的解释。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这些人的观点都是对的,或者说这个不变的东西如果有如此多的解释,那岂不是也成了变的东西?这样的质疑本身的意义会稍微小一些,因为不管是在谁的话语体系中,这种不变总有一种相似性,那就是在精神、道德或理性层面的超越,而这种超越本身是关乎存在的。而究竟该如何在追求不变的同时去应对变,可能对于所有哲学家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是海德格尔加入纳粹党,从而留下了自己一生中的污点,还是孔子周游列国这并没有留下很明显的政绩,就算是看起来有所作为的王阳明先生,最终也只能受时代所迫,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沉浮。我想以现在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这种思考模式应该是不具备可逆性的。也就是说,我应该首先明白自己追求的不变与本身的存在究竟是什么?既然思考该如何去对待变,而并不能因为世间事物在不断变化,于是追求不变就成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就好比在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所谓获得性状不可遗传就是因为并不存在从蛋白质到RNA再到DNA的逆过程。
其实对于这样问题的研究也让我对于悲剧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看法,我以前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悲剧中如此悲惨的一个结局能够体现出的是真正的自由而并不是一种虚无主义,我想正是因为在对抗着无常的命运,这必然会杀父娶母的结果之时仍然愿意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这体现出了莫大的运气很真正的自由。所以,一切与人相关的选择的偶然都不是真正的偶然,因为在其中“人的选择“本身就已足够重要。
果老师点评:
抓住两个关键词——偶、情——进行了敏锐分析,基本可以说得出“行动改变命运,行动创造意义”的结论。但文章又起波澜,对于我上课引用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进行了精彩的批判性分析,实际上是对我的课堂解读提出了不同看法。重点在于,行动本身仍然是不够的,只有行于正道,方能避免虚无。正是不变的坚守支撑引领着不同的变化。


《红楼梦》写作|甄士隐和约伯
《红楼梦》写作|贾宝玉为何下红尘?

-END-

贞元学校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一座承续薪火的精神家园”为使命,以学习者为中心,扎根心理学、教育学和中西哲学,创造研发并持续迭代新教育K12卓越课程系统。2023年起承办新教育“学科写作”研讨会、“玩游戏学数学”研讨会,“新语文”学科研讨会,均受普遍关注。


11月14日—16日,贞元学校将承办“新教育  新英语”专题研讨会,线上全部免费开放(线下开放少量收费名额)。欢迎广大中小学教师、校长以及对课程研发和教育感兴趣的各界朋友报名参加。

本次英语学科研讨会,可以全面看到:

  • 贞元英语的课程实施原理、方法;

  • 贞元学生的学科表现;

  • 四部贞元学生的英文童话剧、音乐剧展示;

  • 学生英文演讲show;

  • 全校的英文专场小桥音乐会;

   ……


适合:

  1. 中小学教师、校长;

  2. 对课程研发和教育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3. 想要深入了解贞元英语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研发底层逻辑的家长;

    ……



-END-


课程咨询电话:    
    13343780373(微信同号,小小老师)
0371-23253938(办公室)
编辑 | 小小

点击图片查看开封市贞元学校简介


贞元教育
致力于新教育K12卓越课程系统的研发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