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最初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当下,国内TOD概念泛指以火车站、地铁站、汽车公交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为中心,步行5-10分钟的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生活中心。在近年来以存量为主视角的开发市场,TOD成了最重要的热点之一,各大开发商相继涌入,造就了一波TOD开发高峰。国内开发高峰主要由两大原因促成:一是随着国内城市轨交发展,周围可开发土地增加,全国目前拥有约2.4万亿平方米可开发的轨交周围商业用地;二是各大开发商在存量市场中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而TOD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符合各大开发商的未来战略布局方向。
目前,国内已有万科、龙湖、绿地等20多家开发商着手进行TOD项目的开发,整个市场正处于密集的深化调整阶段。反观海外,由于轨道交通起步更早,所以TOD商业也更成熟,正是国内诸多项目的灵感来源。涩谷站是东京圈中仅次于新宿站的第二大交通枢纽,9条重要线路在这里交汇,换乘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在经历了“Mark City”、“涩谷之光”和“涩谷STREAM”等大型项目开发后,涩谷站完成商业、交通一体化整合,实现层层推进的完美蜕变。涩谷之光的地下2-3层为对接地铁的配套餐饮商业,地下1层到地上5层为零售商业,其中2层对接轻轨站,6-7层为餐厅餐饮业态,8层为文化创意业态,9层为会议功能,10层为剧院及空中客厅,通过10层的空中客厅可到达18-34层的办公空间。涩谷站还因地制宜,建立了地下至地上共四层的空间步行系统,联通了地铁车站、地面、连廊、空中走廊以及“城市核”建筑。车站看似复杂的结构并未影响其商业运营,反而给各个商业体规划了合理的动线和入口,在感受的营造方面向地上商业靠拢,最大限度规避地下空间的缺点。
案例借鉴:在复杂需求和有限城市空间中,涩谷站基于TOD模式,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通过竖向复合叠加城市功能的模式,与地铁站无缝链接设置多首层概念,引入目的性消费业态的公共空间、剧院等,并在建筑上有褶皱立面、空中建筑进行垂直空间尝试打造亮点是值得借鉴。
国王十字区TOD位于伦敦市中心偏北,曾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伦敦工业运输的重要集散区。
二战后,受英国工业衰落的影响,这一区域逐渐被废弃,集聚了大量穷困及流动人口,犯罪率高,环境恶劣。
进入21世纪,伦敦政府开始重新规划市中心,加大了对国王十字区域的投资,先后投入超过80亿英镑。项目定位为城市综合体,涵盖教育、医疗、科技、商务、居住等多种功能,以满足多对象、全时段的公众需求。该项目还利用织补理论,在交通上强化地面道路的连通,改善道路节点,削弱铁路轨道形成的物理障碍。
通过一系列举措,把伦敦市中心的贫困区成功转型为高附加值的人文科创新区,使它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人的枢纽”,成为了面向未来的“微缩伦敦”,并成功吸引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头争先落户。
案例借鉴:TOD项目结合城市更新,注入包括可达性、综合利用、历史保护等在内的片区更新元素,围绕客流量打造人们停留、交流、创造甚至工作生活的活力场所,将片区打造为一个真正的“人本城市”。
从发展TOD模式时间较长的日本和英国来看,国内目前在对TOD理念的理解上还存在偏差。TOD商业在国内城市的发展模式偏向于以交通站点为中心,围绕其进行开发,久而久之向外扩散,有“摊大饼”的模式。然而,这种“摊大饼”模式会给TOD商业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开发商很难做出体验良好的空间设计;二是容易在商业运营上产生惰性,简单地认为与轨交接驳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获客问题,从而忽略后期运营的重要性。在国内,我们时常能看到与地铁接驳的商业体并非都能获取大量客流,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可能是在空间开发和设计引导上不够到位,做不到将轨交客流自然导入商业体;或是在定位、运营上考虑不周,没有意识到TOD项目的势能要放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去考量,从而在业态和品牌上出现布局偏差。
因此,TOD指的不应仅是“要致富,先修路”式的促进区域升级,也并非仅仅围绕着站点进行扩散式开发,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围绕轨交为人们提供高效、便利的生活设施,并且充分认知人群的特性和流向,并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促进城市人口的良性流动。
存量时代中,开发商开始改变过去的粗放开发模式,从重视土地增值转变为重视资产增值,而后者需要由长期的精细运营来支撑。TOD项目开发门槛较高,投入资金量大且开发周期长,对于适应了大刀阔斧的国内开发商来说,需要时间与耐心来进行运作。尤其是对于轨交较为发达、TOD开发机会较多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城市土地供应数量总体紧缩,持有型商业在未来有着较大的增值空间。为长期利益考虑,国内开发商应有精耕细作的运营心态。即使在TOD模式成熟的新加坡,单个TOD项目也要有10至15年的运营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资产增值。国内开发商在进行TOD项目开发时应有长期持有的决心,重视前期规划,保证项目调改的灵活性,为更为长远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日本能够成为TOD理念主导城市格局的先行者,其开发模式多有助力。日本民营铁路公司自二战后便开始同步开发交通枢纽与其周围物业,主要益处在于使交通的物业开发实现同步规划建设,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在国内,TOD项目通常都面临着轨交与项目开发时间错位的现象,背后实则是公共交通开发主体与物业开发主体各自为政的原因。目前,国内也开始在开发模式上进行更为灵活的探索,如开始进行合作开发,以铁路公司与开发商共同出资的模式进行轨交周围片区开发。
这种合作开发模式不仅能适应TOD开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还能集合各方的专长,做到协同开发。香港九龙站是国内早期实行合作开发模式的TOD项目,港铁作为开发主体,引入了九龙仓、恒隆、新鸿基等开发商一同开发,成功打造了集住宅、娱乐、购物、办公于一体的TOD综合体。由于TOD项目开发周期长、规划设计难度高、开发主体利益关系较为复杂,拉高了开发门槛,因此目前入局的开发商多是头部企业,如万科、龙湖、绿地、绿城、保利、碧桂园、新鸿基地产、京投发展、上海地产等,总量在20家左右。可见,TOD市场虽然火热,但并非是人人可参与的领域,目前入局的“玩家”还十分有限。
在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大批宗地公开竞标的情况下,万科龙湖这样的巨头进入了TOD项目拿地、建设、开业的高峰期,且呈现出在单个城市多点布局的态势,正逐渐形成各自的“TOD网络”。
从龙湖和万科的TOD产品线来看,龙湖几乎为每个项目都布局了天街。自30年前涉足TOD开发以来,龙湖的天街产品就一直伴随着其探索TOD的道路。对于万科来说也有类似的情况,住宅开发是其强项,也是其TOD项目中的开发和宣传重点。开发商在TOD项目上发挥各自强项,坚守各自开发的特色是稳妥的一面,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他们在TOD项目上的创新,各自都不乏亮点项目。
纵观龙湖与万科的TOD战略布局,可以发现其TOD项目多属商圈级,即有两条及以上轨交线路,或建立在单条轨交线路上的大体量项目。从龙湖来看,其近年还未涉猎社区型TOD项目,其成都龙湖·上城接驳地铁1号和6号线,连接春熙路与天府广场商圈;苏州狮山、胥江、东吴天街每个项目均是两条地铁的换乘站。重庆龙湖·光年项目较为特殊,是全国首个商圈高铁TOD,未来对重庆城市产业发展将会发挥较大作用。结语:TOD的开发热潮已然来临,入局的企业开始展现出对创新前所未有的追求。在商业存量以及一二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双重背景下,TOD商业模式拥有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和辐射半径,拥有庞大且稳定的消费客群,加之政府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商业地产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特色地产诸葛亮-飙马中国,20余年专业、专心、专注为地市县房地产企业转型特色小镇、商业地产&产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单式服务:1、拿地顾问,联合国际国内机器人、科创名校、智慧医院、文化创意、养老产业资源,为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等特色地产项目战略策划顶层设计;2、策划设计一体化,携手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商业地产如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产业地产如商旅、文创、科创、农创、大健康、运动休闲、养老教育、新经济园区开发,提供定位策划、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方案;3、租售代理,携20余年千万方地市县菜单服务经验,为商贸物流地产、特色商业街等产业地产&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5、全程顾问,以20余年积累的菜单服务经验为项目全程保驾护航。更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干货,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