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麻风病人的吻》①:麻风病人的痛苦,吻也成奢望
文化
文化
2024-10-21 06:31
浙江
他的作品虽跨越了世纪历史长河,却依旧如穿越时空的子弹,精准无误地击中了现代家庭那最为敏感脆弱的“眉心”。他笔下的妻子、丈夫、母亲这些平凡却复杂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情感与欲望交织的立体人物。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被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深邃的同情心,一一剖析,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654天,共读的是第374本书——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作品《给麻风病人的吻》。
《给麻风病人的吻》
1885年他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的一个银行家庭,年幼丧父,由虔诚的天主教徒母亲抚养长大。母亲的宗教信仰和严格管教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早年在教会学校,后入波尔多文学院攻读历史,但他志在文学创作,1905年在波尔多大学文学系毕业。莫里亚克
如大多数作家一样,莫里亚克刚开始籍籍无名,作品常常淹没在书海中,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由此开启了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在此期间,一战爆发,他入伍当医护助理,参加了伤兵救护工作,然而没过多久,就因病退伍,战后又恢复了写作。战争与和平,苦难与荣耀,构建了他复杂而多彩的人生。1922年,《给麻风病人的吻》一经发布,便获得众多读者好评,让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并受到极大的关注。此后他又发表了小说《火流》《吉尼特里克斯》,直至1924年,发表的《爱的荒漠》,一举拿下法兰西学院的小说大奖,从此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的地位。而1952年,他又凭借《爱的荒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辞中写道:“在小说中深入刻画人类生活时所展示的洞察力和艺术激情。”他从小失去父亲,没有真正体会过父爱,爱的缺失,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然而,他将这种遗憾带入了作品中,如《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蛇结》,缺爱是故事的主旋律,也是各个人物的悲凉底色。他也是幸运的,家境殷实,不受饥寒交迫之苦,在创作中,虽有过籍籍无名的苦恼,但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被打压,没有被雪藏,成名后,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与青睐。在政治上,他是正义主义的化身,积极支持戴高乐,维护民族独立,1958年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勋章。莫里亚克晚年时写了大量政论文、传记作品和回忆录,如传记《戴高乐》《政治回忆录》。莫里亚克
1970年,莫里亚克在巴黎去世,戴高乐将军称其“代表了法国文学的精粹,是嵌在法国王冠上最美丽的一颗珍珠”。莫里亚克这位以善为先,洞察人性的文学大师,始终相信人性中潜藏着向善的力量。他笔下的角色,即使身陷罪恶与自私的泥潭,也总能在某个瞬间找到救赎的出路。对此,他曾说道:“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够变得比目前更少一些罪恶。”不得不说,莫里亚克将复杂的人性拿捏得恰到好处,对莫里亚克来说,哪怕他们最后没变得更好,但至少减少了一些罪恶。他的小说像是窄口的深井,在底部能看到一泓神秘的活水在黑暗中闪烁。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莫里亚克的作品直戳心窝,他扯下了现实世界的遮羞布,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人物的爱恨纠葛。在他的笔下,没有夸大其词,亦无半点虚情假意的造作,每一幕情感的流露都显得如此真切,仿佛那些角色就是穿梭于我们日常之中的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抉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爱的荒漠》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情、人的内心犹如荒漠般的感觉状态,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孤独与冷漠。《爱的荒漠》
一对父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叫玛利亚·克罗斯的女人,而镇上流言四起,将她诋毁为一个放荡不羁的女子,却不知她内心那份对安稳归宿的渴望。从始至终,她都在纯洁与罪恶、善与恶、幻想与现实踌躇徘徊。她也曾付出过真心,但对方的轻视让她彻底认清了现实。《蛇结》这本书是一个守财奴老头在暮年写给妻子的控诉信,但更像一本忏悔录,字里行间满载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沉反思与自我剖析。《蛇结》
看完后促使每个人扪心自问:“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到底是什么?”此书不仅是对一位老者晚年心境的写照,更是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弄懂自己。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缺失的,都有遗憾,懂得知足,懂得寻求内心,才是人生的必修课。而本周我们将共读两篇故事《给麻风病人的吻》和《母亲大人》。第一篇讲述的是一对男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束缚下,结为连理,但他们的婚姻只有责任与义务,没有爱情。丈夫深知妻子厌恶他,为了成全她的幸福,丈夫开始反抗周围的压力,最后付出了生命。即便如此,妻子依旧未能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依旧被无形的命运之手紧紧扼住了咽喉,继续在不幸的深渊中沉沦。或许你曾和我一样,不懂书名“给麻风病人的吻”是为何意?在宗教的语境里,上帝对麻风病人的亲吻,是治愈与救赎的象征,它蕴含着无尽的爱与深切的祈祷。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故事的走向却与这神圣的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丈夫的容貌被命运捉弄,从小丑陋不堪,最终还遭受了疾病的侵袭。妻子,出于对婚姻的责任感与义务,如同扮演着上帝的角色,给予了他一个吻,但这份吻却未能带来任何转机。反而凸显了故事的悲剧性,同时,也是作者对宗教抗争的表现。《母亲大人》更是扎心的现实。丈夫和母亲沆瀣一气,共同对付妻子。母亲将自己的儿媳视作夺走儿子的敌人,事事针锋相对,最后儿媳在无尽的折磨中离世,儿子开始终日悔恨。即使故事过了百余年,但故事中的情节犹如现如今我们日常中身边人的真实经历,看完这本书,或许对婚姻、对人性可以有更深的认识。莫里亚克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道:“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婚姻中,丈夫和妻子若处于不对等的关系,容易产生矛盾。万事万物讲究平衡,一旦天平倾斜太厉害,必然导致关系崩塌。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阅读原文,读书打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