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11日,2024第十三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南宁举行。6天时间里,来自10个国家、16个专业乐团的500多名音乐家与音乐学子通过19场音乐会、4场学术讲座、1场高峰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展开音乐交流。自2012年创立至今,东盟音乐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艺术节之一,不仅促进了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推动了广西当地的艺术发展。东盟音乐周创办人、作曲家钟峻程感慨:“13年来,东盟音乐周让地处西南、本不是文化重地的南宁听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也让世界听见了广西声音。”2012年,广西艺术学院举办首届中国-东盟音乐周,自第七届起每年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题国,对其音乐进行重点介绍。今年的主题国是越南,共有150余位越南音乐家、演奏员和学生来到南宁。其中,越南河内爱乐乐团演出了开幕式交响音乐会和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越南国家音乐学院带来民乐专场音乐会,越南军队文化艺术大学奏响越南流行音乐专场音乐会,以不同的音乐类型展现越南音乐的多样面貌。越南河内爱乐乐团在两场音乐会中共上演10部交响乐作品,包括4部越南作品、5部中国作品,以及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4部越南作品中能鲜明感受到越南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共性。如,越南作曲家胡杜的《我的故乡南方!》中运用了五声音阶,越南作曲家杜洪军的作品《回声》的弦乐写作尤其打动中国观众。越南河内爱乐乐团演奏的中国作品分别为何占豪与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叶小钢的《乡村后院》、钟峻程的《第十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周湘林的《丝路追梦·序曲》和唐建平的《五色石》。乐团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演出这5部中国作品,河内爱乐乐团在来到广西之前,先在河内举行了一场中国作品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受到了越南本国众多作曲家、演奏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为了能较为全面地展示越南音乐,此次音乐周还邀请到了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的民族室内乐团,带来越南不同时期的民乐作品。观众不仅听到了熟悉的月琴、扬琴、筝、竹笛,还听到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独弦琴和特龙琴。其中,独弦琴和扬琴的合奏作品《母亲的摇篮曲》得到了很多中国观众的喜爱。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黄圣文说:“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中越边境也有很多中国人擅长演奏独弦琴,但都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此次音乐周活动期间,他听到了独弦琴与民乐的合奏,也在越南河内爱乐乐团的演出中听到了其他小众民乐乐器与交响乐团合作,这让他对不同乐器的音色有了更多了解。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在专场音乐会上演奏独弦琴作品
每年音乐周期间,除了10个东盟国家,其他国家的音乐家也以此为契机到南宁进行文化交流。本次音乐周即有来自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瑞士的音乐家前来交流。韩国釜山国际音乐节室内乐团在音乐周期间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共上演13首作品,其中11首为创作于今年的新作品,包括首演于音乐周的《杜杜里》。除了西洋乐器的重奏作品,乐团还带来韩国民族乐器大笒、大胡琴与西洋室内乐的重奏作品。作曲家金范基跟随韩国釜山国际音乐节室内乐团一起来到南宁,乐团演出了他的新作品《哀歌》。他在作品中加入了很多重音,让小提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此前,金范基曾为香港的室内乐团写过作品,这次他来到南宁也特别去了解了广西民歌,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创作广西题材的作品。此次东盟音乐周期间备受关注的一场音乐会,是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文化艺术学院甘美兰专场音乐会。作为印度尼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甘美兰是传统印度尼西亚锣鼓合奏乐团的总称。音乐会现场,乐手们和演唱者在舞台上席地而坐,两位舞者随乐起舞。音乐会特别上演了印尼肯当鼓与中国鼓、排鼓的重奏作品。演出最后,乐手们在欢快的节奏中走下舞台,邀请观众上台共同伴随鼓点起舞,场面热闹、温馨。除了国内外音乐家的交流,音乐周也增进了国内院校间的相互了解。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在音乐周期间都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其中,中国东盟唢呐型制乐器专场音乐会上,唢呐演奏家刘雯雯带队的上音师生与广西艺术学院民乐团进行了合作演出,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艺术学院教师索菲安·特里亚那则带来印尼西爪哇的传统唢呐作品,使中国观众不仅听到中国唢呐的最高演奏水准与新作品,也进一步了解了唢呐这件乐器在海外的发展。广西艺术学院民乐系的许多学生都参与了这场音乐会,作曲系的学生则在台下认真聆听。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道辉对这场音乐会赞誉有加,“唢呐这件乐器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这场音乐会加强了国内外以及不同院校之间的学科联系,也通过不同国家、地域的作品展现了唢呐风格的多样性。”今年的东盟音乐周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和广西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也是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的重要活动之一。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俊平说:“在开放、多元、融合的基调上,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广大市民朋友、学校师生带来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也为促进多元融合和新音乐的创作研究,推进区域文明互鉴互融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活动创始人的钟峻程也颇为感慨。他回忆,在东盟音乐周创办之前,相较于美术创作,当代音乐创作一直都是广西的短板,甚至整个广西创作交响乐作品的只有钟峻程一个人。那时,作曲系的学生对本国作曲家几乎一概不知,对当代作品更是毫无了解。在看到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节的盛况后,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广西也举办一个艺术节,不仅能开阔广西艺术学院师生的眼界,也能通过举办音乐周带领更多师生参与到当代音乐创作之中。南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中国-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钟峻程坦言,“我们没有北京、上海在地缘、经济、人才上的优势。但地处广西,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充分连接东盟国家,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最让钟峻程感到骄傲的是,东盟音乐周自创办起从未间断,疫情期间也如常举行。量变带来了质变,13年音乐周的持续举办为广西艺术学院乃至整个广西带来音乐上的改变。音乐节期间,师生们能听到国内其他音乐学院师生的作品,也能听到国外作曲家们的作品。尤其今年在南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闭幕音乐会邀请指挥家张国勇执棒贵阳交响乐团演出。虽然钟峻程早已退休,但他仍心系广西艺术学院的发展,“润物细无声,丰富师生们的眼界和耳朵是通过点滴逐渐实现的。”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系讲师刘睿的作品《瑶山音韵》在本次音乐周期间上演。她介绍:“2012年第一届东盟音乐周举办时,我在广西艺术学院读研究生一年级,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也在音乐周中听到了很多新作品。”如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十分感慨东盟音乐周给她带来的影响,“学校非常鼓励我们本校教师创作,能在这么好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机会。众多优秀乐团展演的大量优秀当代作品,对我们专业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东盟音乐周站在西南聆听世界,也让世界听见广西的声音。音乐周不仅让广西艺术学院在国内的知名度有所提升,甚至影响了报考该校的艺考生数量。音乐周期间,校内外人士都可以免费进场聆听音乐会和讲座。钟峻程坦言,哪怕是出于猎奇的心态,只要学生、观众能走进音乐厅看一眼也是好的,“人类的进步始于好奇,音乐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一直故步自封,停留在原地,永远不可能进步。”- THE END -
《音乐周报》2025年
纸质报纸+电子刊同步开启订阅!
欢迎扫码管理员微信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11.13目录
合唱排练中“打断”的艺术
16岁!中国选手魏中华夺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
她用合唱浇筑歌剧的地基 | 人物
两位中国青年小号演奏家折桂国际小号大奖
弦乐参加乐团招考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