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祖师鲁班,
兵法祖师孙膑,
活字印刷祖师毕升;
航海家郑成功,
中医汤药祖师是谁?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就是汤药祖师伊尹,伊尹也是药食同源的开创者。
伊尹知五味,更善于调和五味,被誉为厨神。
伊尹不仅仅是个神厨,他还是药食同源的奠基人,其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也可称为一代中医大师。
我们都知道中医里的药方子,中药的药方就是多种药的配伍问题,而创始人就是这位伟大的神厨。
中药开方的依据就是伊尹调和食物的原理。
以药来防病、治病,就是伊尹的杰作了。伊尹和商汤谈话时,就讲了许多烹调问题,其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的话。
姜、桂既是肴馔中的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的常用药物。
被誉为经方之首的桂枝汤,功能调和营卫,解表散寒。其实就是一碗以桂枝为君,生姜为臣,白芍为佐,甘草、大枣为使的酸辣汤,因此有人认为桂枝汤是从烹调里分出来的最古处方之一。
他将烹调之术与中药养生相结合,创立了食疗方,最早开创了后代“药食同源”的先河。
是汤,也是药
药食同源之说,从中药汤液治病得到证明。远古先民病了,只能生嚼生草药治病。火的应用、陶器的出现,使制作汤液成为可能。汤液的好处是扩大了应用药物范围,减轻药物刺激性、毒性,或使之变得无毒,同时为单味药向方剂过渡创造了条件。
把烹调技术用于药物加工,从而成功创制了汤液。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它标志了中国药剂学的诞生。因而,药食同源的理论,对后世医疗、养生体统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知五味入五脏,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旧有的单味药治病,发展到方剂治病,是伊尹对中医学的极大贡献。
药食同源,将食物应用到治疗的历史可能比人类诞生还要早。距今5000多年前,中华文化记载了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事迹。他对百草嚼着吃、泡水饮,对植物与健康的关系进行分类,明晰“四性五味”。并将有治疗保健作用但无不良反应的药用植物称为上品,有作用但有小毒的称为中品,有效果但毒性大的称为下品。“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中品和下品,但并没有说上品不治病,而人们因此误认为治病必受毒,对药品战战兢兢。
事实上,治疗康复是可以通过上品来无毒化达到目标的,那就是被人们广为忽视的上品,也就是药食同源中药材。后人根据神农氏的笔记,整理出《神农百草经》。
《神农本草经》让具有治疗功能的植物,进入了单方时代。
到了公元前1600年,商王成汤的创业导师,大厨出身的伊挚,现在称为伊尹,根据《神农本草经》,让单方中药根据不同性味,以治疗和健康保健为目的,进行各种复方的排列组合研究,形成一个个复方和方法,并著有《汤液经法》。因为开创了中药治疗的复方时代,伊尹与黄帝、神农并称为“三圣”。
好的中医,就是很好的食疗专家,因为药食也是同理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叙述了如何治病,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治未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书中还记录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再一次印证了“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的食疗之法。
由此可知,掌握和运用药食同源理论即可掌握养生的主动权。药食同源品强于保健品、弱于药品。既是纯天然植物食品,具有安全性高的特性,可日日食用,以保健康。
我们应倡导“饮食养生”,以“预防大于治疗,药补不如食补”为理念,强健体魄。
药食同源的价值在于具有明确的治疗康复保健价值,且使用安全性高,于是对人类便具有了超越中品、下品的健康价值和商业价值。
伊尹出为良相,入为良医,不仅是中医汤药祖师,而且是大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