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渭南日报的故事”主题征文作品展播(十)

文摘   2024-11-22 00:00   陕西  

《渭南日报》创刊75周年、复刊40周年


     2024今年是《渭南日报》创刊75周年、复刊40周年。为此,我们举办了“我与渭南日报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广大读者征集与《渭南日报》的感人故事,共同回顾一路走来的点滴情谊。活动期间,我们收到大量来稿,字里行间充满着与《渭南日报》深厚的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倍感温暖。

     即日起,将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批展播,敬请关注!

 读 者


一路同行,书写岁月华章

李军


     在岁月的长河中,时光如流水般缓缓淌过,每一段经历都似河中的波光,闪烁着独特的光彩。在这浩瀚的时光星空中,《渭南日报》如一颗璀璨无比的明星,熠熠生辉,见证了无数的故事与变迁,承载了岁月的厚重与温情。“如灯塔般照亮前行路,似风帆般助力梦想启航”,《渭南日报》于我而言,正是这样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一面鼓满劲风的风帆。  

  与《渭南日报》的初次邂逅,宛如一场美丽而意外的相遇。彼时的我,心中怀揣着对文学的热忱和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用心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用文字一一记录这些平凡又珍贵的瞬间。2021年4月30日,我的《酒碟子》一文在《渭南日报》07版发表。那一刻,我的内心被突如其来的喜悦浪潮所席卷,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那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仿佛瞬间变成了一艘承载着梦想的航船,在温暖的阳光下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我深知,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是各位编辑老师默默无闻的付出与悉心指导,让我的梦想得以从此刻起飞,向着更高远的天空翱翔。  

  在《酒碟子》这篇文章中,家乡的传统美食——酒碟子,那精致的摆盘、丰富的食材,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篇文章的发表,宛如一颗燃烧的火种,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用文字记录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坚定决心。从那一刻起,如同有一条坚韧无比的纽带,将我与《渭南日报》紧紧地连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与动人的故事。2021年9月7日,《黄河岸边的炉火烧饼》在《渭南日报·黄河周末》闪亮登场。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描绘了炉火烧饼的制作过程。熊熊燃烧的炉火,仿佛跳动的生命火焰,充满了力量与温暖;师傅们熟练的手艺,如同一场精彩的表演,让人赞叹不已;而刚出炉的烧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具有魔力一般,能够将读者瞬间带到黄河岸边,让他们切身感受那份朴实而又温暖的烟火气息。我也深深感谢黄河周末版的编辑老师,是你们的精心编排与打磨,让这篇文章得以精彩地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河岸边独特的美食文化,感受到黄河流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红薯丸子,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味道。2021年10月29日,拙作《红薯丸子》在《渭南日报》07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制作红薯丸子的场景,那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浓浓的亲情如同温暖的阳光,始终在心中荡漾。这篇文章的发表,编辑老师以专业的眼光、严谨的态度,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斟酌与打磨,为读者呈现出高质量的内容,让这份童年的美好得以永恒定格。  

  2022年2月9日,《正月初五送穷鬼》在《渭南日报·黄河周末》上发表。家乡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深深祝福。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感受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习俗就像古老的诗句中描绘的那样,充满生机与希望,而《渭南日报》则为这些传统习俗提供了一个绽放光彩的舞台。  

  炎热的夏天,一碗清凉可口的搅团鱼鱼儿,就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人瞬间忘却酷暑的烦恼。2022年7月20日,《搅团鱼鱼儿》在《渭南日报·黄河周末》上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我描写了搅团鱼鱼儿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口感,让家乡美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让这份独特的美味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榆钱儿,是春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代表着希望和生机。2023年4月7日,《榆钱儿飘香》在《黄河周末》的“文苑”版发表。每当看到榆树上挂满嫩绿的榆钱儿,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采摘榆钱儿的欢乐时光便浮现在眼前,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美好正如《渭南日报》所传递出的希望与生机,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合阳,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地方。2024年8月7日,《合阳赋》在渭南日报社华山风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我尽情描绘了合阳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和人文风情,希望将合阳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感谢编辑老师们,是你们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合阳的美,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圣地。“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合阳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传承,而《渭南日报》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瞭望的平台。  

  回顾与《渭南日报》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渭南日报》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报纸,它更是一座连接我与家乡、与读者的坚固桥梁。它为我的文字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我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家乡的美丽和动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渭南日报》的责任与担当。它始终如一地关注着社会热点,积极传递着正能量,为渭南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渭南日报》创刊75周年、复刊4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它越办越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渭南日报》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报道。而我,也将继续与它同行,用我的文字记录家乡的每一个变化,传播家乡的优秀文化,为渭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我与《渭南日报》的故事,还在继续……再次诚挚地感谢各栏目的编辑老师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让我的文学之路更加精彩。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岁月华章,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与温暖。

作者介绍:

   李军,陕西合阳人,中共党员,中国伊尹饮食文化传承人、省、市作协会员、区作协监事、《中国三十四菜系领军人物》陕西卷执行主编、《中华风采人物杂志美食娱乐栏目》主编、《中国食品》编委、《东方艺术报》副总编、《紫香槐下》副主编、《大唐青年工匠人物及作品选》特邀编委、《丝路都市文化汇》签约作家诗人、《西安青年》编委、《团餐圈》编委、《中国陕西名菜谱》编委会委员《大唐青年工匠人物及作品选》特邀编委、《国家名厨》特邀编委、《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承人辑刊》特邀编委、《渭南文坛》特约作者,《酒店尚子》专栏作家。



伊尹文化传承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政府部门、广大会员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开展行业组织、行业自律、资源整合、企业维权、商业协调、国际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政府、会员和企业服务,对促进行业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