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九岁的外国小男孩,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5级,高兴地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很自豪地说自己达到了中国大学读研究生的语言水平。
HSK(汉语水平考试5级)是什么概念呢?
HSK考试笔试最高级是六级,通过 HSK(五级)的考生可以阅读汉语报刊杂志,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
清华的国际留学生申请,通过HSK四级已经够了。所以这孩子说自己达到了能在中国大学读研究生的语言水平,并没有夸大。
说实话,很多海外生长的华人小孩,平时经常去上中文班的,9岁都不一定能考过HSK5级。
我觉得这英国小孩儿真的很厉害呀,这妥妥的兴趣驱动啊。结果这个“被中国网友教育”词条上了热搜, 阅读量已经六千多万。
网友能教育他什么呢?我飞速跑去吃了下瓜。。。。
原来是网友觉得他太“高调”,要压压他的傲气,于是开始用“谐音梗”“火星文”“网络热点”“方言”“同义字”教育这个9岁的孩子。
02
说实话,这些内容,我一个在互联网时代5G冲浪的成年人,读到有些东西的时候都要认真捋一捋,才能get到这些个点。
你一个大人去为难一个在纯英文环境中长得的小朋友干啥。
不少网友的心态如下:
你有没有发现,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大人吗?明明最讨厌别人“随地大小爹”,却一个个“喜欢教别人做人”,还觉得自己挺幽默。
我们都曾经当过小孩子,能够理解这个男孩发帖的初衷,不过就是分享自己的成就,想要一句表扬和一个点赞而已。
可是太多的大人蜂拥而至,给他“上课”“教育“,有人指出这样做不友善,许多网友的回应是"至于吗?就是逗逗他而已"。
这种套路好熟啊,大人表面上说是“教人””逗逗你“,实际上却是从孩子的 “困惑”“不解”中取乐,满足自己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有的时候,孩子要的只不过是一句走心的“表扬”。
03
我记得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奇怪,不管第一名是谁,我总是千年老二,我父亲未免有些恼火,拿过试卷检查总是说:
“怎么这题这么简单也没做对”,“怎么这道题也扣分”,”太粗心“,“不许骄傲”。“这么简单考满分是应该的“。。。
我当时心里是非常不服气的,“班上五十个同学,我能考到第二名已经很厉害了啊”。“随随便便读读书就可以考到中等偏上,可是要考满分你知道我要付出几倍努力吗”。
永远得不到表扬的我,在读了很多教育学和心理学书籍,养育了三个孩子猛然觉察到,原来时不时我也会采取我讨厌的打压式教育。
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了,本身就值得肯定。
他取得了自己引以为傲的成绩,作为父母也应该“看见”。
对于孩子的表扬,不可以“滥用abuse”,但也决不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更不应该举着“不要骄傲”的幌子,予以打压。
董卿谈父亲的“批评式教育”--现在我还是很自卑,很没有安全感。有人说董卿用这种打压式方法教育得很优秀啊。
但是你知道一个成功的董卿背后,有多少落寞压抑失落的成年人吗?
04
如何正确地表扬?
很多的父母,表扬孩子的方式,是不合格的。
有的父母,从不吝啬表扬,但就是“你真棒”“你好厉害”夸夸党。这种表扬在六岁之前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识的时候尚可管用。
但等孩子已经十岁以上,或者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对这种“浮夸”的表演就不会再买账了,你需要更加走心,更加具体地表扬。
比如"你文章写得很细腻,是不是借鉴了某某大师的风格?"孩子才觉得这种表扬“上路”。
更重要是,要更多地表扬他的努力,他付出的时间,他坚持不懈地精神,他的细致,他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个人品质quality和努力的过程。
千万少去表扬结果。
比如这次滑冰比赛他得了第一名,你对这结果大肆赞扬,而孩子下一次不一定能够得到第一名,因此他非常有可能拒绝参赛,拒绝新的挑战。
尤其是,如果孩子确实有进步空间,可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切忌冷嘲热讽和打压。
比如你可以说“下次,你可以在认真审题上多花功夫。。。。”,就不要说“你瞎啦,这么明显的题干都没有看到”。
因为你也不想要一个“摆烂”的孩子吧。
05
那件不起眼的小事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来一件小事,其实我小学1-4年级学习成绩都很差,顶多算个中等,有一次连续考了8个73分(班上考100分满分的很多),我爸爸还疑心是老师恶作剧。
但是后来为什么很快就跃升到班级第二名呢?
因为我的班主任在五年级开学时问“大家暑假都干了什么呢”。
我老老实实回答,把《西游记》原著看完了。
胡老师就对班上同学说“好了不起啊,咱们班上的同学只看过电视版的西游记吧”,还有看过书的吗?。
这句“好了不起啊”,记了我三十年呢。
问题小孩/缓解抑郁/减少焦虑/厌学拒学/父母冲突,请联系VX:jadeyujue。
视频号谈家庭教育:
最近的文章(点蓝字即可阅读):
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