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的父母以和孩子处成了“闺蜜”“铁哥们”为傲,说我们家关系是平等的。
很多人也纷纷表示羡慕,尤其是在权威型家庭中长大的子女,从小需对父母尊敬服从,不敢想象在如此平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该是何等地轻松愉快。
那么,亲子关系能不能做“朋友”?
中年有句老话叫做“多年父子成兄弟”。当两个同样肩负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成年人在一起,回想父母待己种种,往日对父母的怨怼和不理解,在自己担任父母之后,能感受到那种身不由己,可以放下“父子”“母女”之间的隔阂,平等相处。
但是,最好不要在该给孩子树规矩的年龄,把孩子当作朋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什么时候才能讲平等?两个责任/权利和义务对等的人,才能追求平等。
父母和孩子从来责任不对等。
父母对孩子有教育,引导和监护的义务,父母需要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的同时,也要为孩子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
而孩子是权利的享有者,孩子对父母没有义务,也没有替父母做决定的权利。
父母和孩子权责不对等,决定了这是不对等的关系。
孩子抱怨自己要学习,抱怨父母要管着自己看手机,抱怨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要做自己,他要自由!
但是他没有想过,父母未必不想做自己,未必不想要自由!父母要抚养孩子,而孩子是完全不需要为衣食住行和教育焦虑的,有人为他付费了。
等孩子长大了,他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学习,要看多久手机,后果自己一应承担便是。
2️⃣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要扮演多维度的角色,作为孩子的指路人,父母要给孩子传递价值观,设定行为规范,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要提供情绪支持。。。
而一些将孩子当成朋友的父母,则很有可能“过线”(cross the line)。
具体而言,就是把孩子当成“诉苦”“牢骚”的倾泻对象,也许你可以向你的朋友发牢骚,求助,诉苦,但是找孩子诉苦发牢骚,就是模糊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感,打破了家庭的序位。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父母提供孩子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安抚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孩子可以跟父母撒娇,可以对父母提要求,但是不可能以孩子的意志为准绳(因为孩子不想要弟弟妹妹而不敢生二胎,大误!)。
父母不把自己的压力向孩子倾吐,不拉着孩子在父母两人之中择一人战队,不把自己对未来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不要求孩子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
每个人应该是自己人生课题的负责人。孩子是年幼的个体。过早地让孩子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会“懂事”“早熟”,实际上内心焦躁痛苦。
3️⃣
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母亲向我咨询女儿休学在家,中度抑郁。但我经过沟通发现,孩子从小承受了许多甚至连心理咨询师也难以承受的压力。
父亲有外室,小三的孩子只比她小两岁,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父亲外遇的阴影下,一直感到被忽视或被背叛。孩子被母亲高标准严要求,一定要胜过小三的孩子。
但在孩子心里,她不用比,就已经输了,因为她是不被爱的那个孩子。
且更让她痛苦的是,和她一起生活的母亲非常憎恨自己的父亲,却又没有能力独立生存,于是常年无休止地吐槽咒骂怨恨父亲,不仅如此,还要求女孩向母亲表忠心,跟母亲站队,讨伐父亲和小三。
女儿从小就没有其他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她不得不担任着母亲的情绪垃圾桶,还要特别屈辱地去向父亲和小三手里讨要生活费。
这个母亲只看到孩子“抑郁休学”的“果”,而对自己多年剥削孩子情感,利用孩子排解自己苦闷的“因”视而不见。
4️⃣
真正爱孩子的人,允许孩子做孩子。父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孩子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大家各司其职。
夫妻感情破裂,是夫妻二人自己的事,不应把自己的仇恨强加给孩子。毕竟,那也是孩子的父亲。
孩子理智上认为自己应该同情被背叛的母亲,情感上依旧依恋自己的父亲,这是女儿在家庭生活中痛苦(torn)的根源。
母亲与其诅咒痛恨出轨的父亲,并把女儿拉进折磨的泥泞里,不如反思自己,为什么遇到这么糟心的人和事,还是离不开?为什么自己不能像爱看的电视剧一样,活成“大女主”?更有甚者,为什么遇人不淑?为什么没有识人的能力,为什么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好好地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婚姻。
做一个成年人,大抵在于,有问题,多向内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如此而已。
视频号谈家庭教育:
最近的文章(点蓝字即可阅读):
出国留学 孩子不想去上学 心理咨询 躺平 抑郁复学 知行合一 王一博
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