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达低亲和力IgM,低表达IgD的Naive B 细胞离开骨髓后,在外周血和次级淋巴组织 (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Peyer's patch) 游走。在次级淋巴组织中,Naive B 细胞受到CD4+ T 细胞(即辅助 T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刺激而成熟。在经历一系列突变、筛选和扩增过程后,成熟的 B 细胞分化为产生大量分泌型抗体的初始 B 细胞(plasma cells)或记忆 B 细胞(memory B cell)。
膜结合型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来自 B 细胞的同一基因座。在初始型和记忆性 B 细胞中,膜结合型 IgH mRNA占主导地位;但在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secreting cells, ASCs)中,分泌型 IgH mRNA占主导。抗体分泌细胞中增加的IgH转录使得剪切和加尾机制能够利用近端的分泌型特异性poly(A)位点(可变多聚腺苷酸化)。N6-甲基腺苷(m6A)负责mRNA的转录后加工,并且调控mRNA在不同亚细胞区室之间的重新定位。但是,m6A调控抗体转录本质量或数量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2024年10月,清华大学刘万里与合作者在国际免疫学顶级期刊 Immunity发表题为Progressive polyadenylation and m6A modification of Ighg1 mRNA maintain IgG1 antibody homeostasis in antibody-secreting cells的研究论文,揭示聚腺苷酸化和m6A修饰可维持抗体分泌细胞中IgG1抗体的稳态,并探索其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YTHDF1在 B 细胞的缺失会减弱抗体分泌细胞中 Ighg1 mRNA的半衰期。
在抗体分泌细胞中,YTHDF1蛋白和IgG1蛋白存在共定位。
与健康对照相比,SLE患者PBMC细胞高表达YTHDF1(GSE122459)。
选表型,定基因,阐明机制和临床意义,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
参考资料:声明,资料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
https://life.tsinghua.edu.cn/info/1131/6281.htm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657003?s_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