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科数媒”,点击菜单“远至”抢红包!
作者:翁建彬 点评专家:王宁
案例来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患者一般情况
患儿男,5岁9个月。突发头痛呕吐1天。
现病史
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在家突然出现持续性头痛,伴有呕吐,呈喷射性。
颅内高压引起的呕吐常为喷射性,原因为呕吐中枢位于延髓腹外侧区,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接受呕吐反射传入信号继而引起呕吐。其中直接的方式是位于四脑室底的最后区这一特殊的化学感受区,在颅内高压时,感受到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脊液中的成分变化,从而产生刺激,将呕吐信号传到呕吐中枢,直接引起呕吐,无腹部等不适等主观感受。
共呕吐10余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丧失,无口吐白沫,无视物模糊,无二便失禁,无四肢活动障碍,无发热,无发绀,无腹痛腹泻等情况,家长立即送至当地医院。查头颅CT提示“左侧枕叶血肿,伴左侧侧脑室出血”,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遂转至我院,途中患儿仍感头痛不适,无昏迷,无呕吐,无抽搐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急诊拟“颅内自发性出血,脑室内出血”收住入院。起病以来,患儿意识清,精神软,胃纳一般,睡眠一般,排尿、排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变化。
脑动静脉畸形小的常无症状,甚至动静脉畸形相当大也可以无症状。除非出血或者引起癫痫才被发现。绝大多数是出血后才诊断出来,其次是寻找癫痫原因发现,有的则因长期顽固性头痛发现。其症状因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是否出血或缺血等而定。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出血,癫痫,头痛和局灶的神经功能症状。
既往史
平素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殊。
既往病史的意义:脑血管畸形在未出血时可有头痛,癫痫等症状,该患儿无此类表现。
个人史
其母G1P1,患儿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史;出生后母乳喂养至15个月,及时添加辅食,现为普食;生长发育同同龄儿;按计划免疫接种。
家族史
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7.0℃,P 100次/分,R 28次/分,BP 116/62mmHg。神志清,精神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双眼各向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存在,视力粗测可,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强直,抵抗明显。心律齐,未及明显心杂音,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明显肿大,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深浅感觉粗测正常,双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
为什么关注视力问题?颅高压的三联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需注意关注视力情况检查。另患儿出血位置在枕叶,为视觉皮层中枢,视力情况可评估枕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脑室内出血患儿出现颈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因为脑脊液通路为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流动患儿蛛网膜下腔也会充满红细胞,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
该患儿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瞳孔等大,无脑疝情况。有颈抵抗、脑膜刺激征,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Babinski征可疑,椎体束累及可疑。全面的神经系统查体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颅神经检查,肢体运动(肌张力、肌力、共济运动、步态),肢体感觉(深浅感觉),反射(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辅助检查
当地医院头颅CT提示:左侧枕叶血肿,伴左侧侧脑室出血。见图1。
出血是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症状,约占52%~77%,因为是扩张的静脉出血,通常出血量不大,大量出血者仅占16%。
图1 患儿头颅CT |
入院诊断
颅内自发性脑出血(左枕叶),脑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动静脉瘘)样血管组成,动脉与静脉交通,期间无毛细血管。局部血管呈丛状或血管聚集成球形,有一个或多个供血动脉及一个或多个引流静脉。其血管壁厚薄不均,多由纤维组织构成,偶有平滑肌纤维,多无弹力层。
脑室内出血
分析
一、病例特点
1. 患儿男,5岁9个月。
2. 因“突发头痛伴呕吐1天”入院,急性起病,病程短。
3. 患儿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痛,呈持续性,伴有呕吐10余次,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外伤病史,无意识丧失,无视物模糊,无口吐白沫,无排尿、排便失禁,无四肢活动障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等。
4. 经当地医院抗炎、补液治疗后呕吐稍好转,但头痛不能缓解,持续存在,效果不佳。
5.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殊。
6.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GCS 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存在,颅神经检查阴性,颈抵抗,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四肢肌力正常。
7. 辅助检查:头颅CT:左侧枕叶血肿,伴左侧侧脑室出血。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颅内自发性脑出血(左枕叶),脑血管畸形?脑室内出血
(二)鉴别诊断
患儿CT提示左枕叶及脑室内大量均匀高密度影,出血明确,否认外伤病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出血原因:
1. 脑动静脉畸形:儿童颅内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出血常是突发的,通常无明显诱因或在外伤诱因下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若出血量大或破入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可伴有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时候发生脑疝死亡。
2. 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在儿童少见,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主要位于颅内大动脉的分叉处,破裂后引起的出血同样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癫痫,甚至昏迷。同时其瘤体的占位效应常引起局限性的神经功能缺失,通常表现在眼部,如眼球活动受限或视力下降等症状。
3. 颅内肿瘤卒中: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较高,肿瘤生长有逐渐加重的过程,病程相对较长,伴出血卒中可在原有症状上急性加重。占位效应引起的神经功能症状明显,影像学上除出血外常可见肿瘤影像及周围脑组织水肿。
4. 颅内感染(急性脑炎):常有发热等感染症状或前驱感染病史,急性起病,颅高压症状为主,伴有脑脊液性状改变,脑膜刺激征阳性。
三、检查计划
1. 进一步行头颅CTA,MRA,DSA排除血管相关性疾病。
2. 必要时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排除颅内肿瘤可能。
3. 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术,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4. 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肝炎免疫、电解质、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超声、心脏彩超等检查,完善相关术前准备。
四、治疗计划
1. 卧床休息,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密切关注神志意识,瞳孔变化。
2. 内科药物脱水、止血、预防癫痫、补液纠正电解质等治疗。
3. 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阻断供血动脉及切除血管畸形团,解决和预防出血,治疗癫痫,消除头痛,解决盗血,恢复神经功能。
4. 若诊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或血肿清除术。
合并脑室内出血患者常昏迷,其神经系统体征亦较危重,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较高,通常需行脑室外引流或血肿清除术以缓解颅内高压。
治疗经过
一、入院后检查:
1. CTA:左侧顶枕叶交界附近异常血管影(由左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引流至大脑大静脉),AVM考虑。左侧顶枕叶脑出血及左侧侧脑室内积血。见图2。
图2 患儿头颅CTA检查 |
2. MRA:左侧大脑后动脉远端异常血管团;AVM考虑:左侧顶枕叶脑出血及左侧侧脑室内积血。见图3。
图3 患儿头颅MRA检查 |
3. DSA: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的金标准,结合颅内血管的分布情况,通常需要行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的选择性血管造影,必要时还需要行颈外动脉的血管造影。
①左侧椎动脉造影:左侧大脑后动脉P3段AVM。见图4。
正位 | |
侧位 | |
图4 患儿左侧椎动脉造影 |
②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见图5。
正位 | ||
侧位 | ||
图5 患儿左侧颈内动脉造影 |
③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见图6。
正位 | ||
侧位 | ||
图6 患儿右侧颈内动脉造影 |
二、入院后治疗:
予以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甘露醇1g/kg静脉滴注q8h脱水治疗,止血、德巴金1mg/(kg·d)预防癫痫等治疗,定期监测内环境及电解质情况,密切关注神志、瞳孔变化。
脱水治疗药物常用甘露醇,另有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高渗盐水(3%NaCl)等。
癫痫是脑血管畸形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出现,约占全部患者的15%~47%。一般预防性使用3~6个月,若无癫痫发作则缓慢减药至停用。
在完善上述检查过程中,患儿病情平稳,无急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情况,检查结果出来后,诊断明确为:左枕叶脑动静脉畸形伴出血,脑室内出血。无手术禁忌后择期行开颅脑血管畸形切除术。
术后检查
1. 术后复查头颅MRI:血管畸形团基本清除,脑室内血肿大部分清除。见图7。
图7 患儿术后复查头颅MRI |
2. 术后复查DSA:血管畸形团对比术前已全切。见图8。
正位 | |
侧位 | |
图8 患儿术后左侧椎动脉造影 |
3. 术后病理报告:镜下大小不等的脉管管腔,厚薄不均,周围见大量出血,炎细胞浸润。符合脑血管畸形伴出血。见图9。
图9 患儿术后病理诊断报告 |
患儿术后继续予以脱水、止血、预防癫痫、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及残留神经功能后遗症。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是脑动静脉畸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脑动静脉畸形盗血,造成畸形周围的正常脑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因而这部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丧失了自动调节能力。一旦动静脉畸形被切除,原来被动静脉畸形盗取的血液重新流入慢性扩张的血管,以高流量注入微循环,使病理性扩张的血管不能耐受这种改变,导致血管源性水肿,毛细血管破裂,脑实质出血。这一理论可解释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的颅内血肿和脑水肿,其发生率约在3%~4%。
出院诊断
颅内自发性脑出血(左枕叶)
脑动静脉畸形
脑室内出血
出院建议
1.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护伤口,3~5天换药,术后2周拆线;
2. 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头颅MRI,术后半年复查DSA,定期随访。
专家点评
本病例是以突发头痛伴呕吐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畸形伴出血的病例。从典型的头痛、呕吐颅高压症状,查体提示脑膜刺激征,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行CT检查提示左枕叶出血破入侧脑室,结合患儿的病史,初步拟诊为脑动静脉畸形,进一步完善CTA、MRA、DSA等检查,至确诊为左侧大脑后动脉P3段的脑动静脉畸形,前期诊断过程有惊无险。因动静脉畸形出血,可出血量大压迫脑组织是可引起脑疝,尤其合并脑室内出血时,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高,常常在等待进一步诊断检查的过程中,患儿因病情加重常需要行急诊外引流术或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同时面对未知的血管畸形出血,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
该病例的血管畸形不大,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不复杂,且位于枕叶皮质内较浅表位置,为非功能区,手术切除难度不大。术中根据引流静脉或陈旧性出血的指引通常能顺利的找到畸形血管,在仔细的沿边界分离的过程中,脑组织的损伤应尽量保护,同时追溯供血动脉,尽可能全切血管畸形。术后复查提示手术效果非常好。对于位于脑深部、脑室内、功能区或者巨大的动静脉畸形时,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掌握好手术策略非常重要,包括策略性的施行分期手术,以及选择神经介入治疗,行动静畸形的栓塞及手术的综合治疗[3]。
脑血管畸形切除术后需重点关注“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对可能出现的患者可采取控制性低血压,维持4~7天,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脑水肿和脑出血,术后需及时复查排除术区出血,同时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切除程度,如果有畸形残留,则通常需再次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Chen W,Choi EJ,McDoμgall CM,et al.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modeling,pathogenesis, and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J]. 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2014,5(3):316-29.
[2] Iv M,Choudhri O,Dodd RL,et al. High-resolution 3D volumetric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with a blood pool agent (ferumoxytol) for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pediatric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 J Neurosurg Pediatr,2018:1-10.
[3] Gruter BE,Mendelowitsch I,Diepers M,et al. Combined endovascular and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 the hybrid operating room [J]. World Neurosurgery:2018.
[4] Lawton MT,Rutledge WC,Kim H,et al.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2015, 1:15008.
本文由中科医库提供,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