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明 | 人体自身是我们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未来

2024-11-21 14:51   北京  
人体自身是我们
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未来
在我们年轻人的意识里面脑中风就是老年人的特殊疾病,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有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的突然由于心梗、脑血管堵塞所引起的死亡或者偏瘫这种疾病发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
脑中风学名叫脑卒中,它是最危急的一种脑血管病它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的无力导致的偏瘫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话或者是一时的感觉异常。由于每次发生中风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它表现为运动感觉或者是言语的异常。
脑卒中这种疾病实际上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它跟癌症不一样所以说我们要加强对脑卒中的科普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心脑血管病占老年人死亡的40%加上慢性肺气肿、肿瘤占老年人死亡近90%。
这些疾病都是老年病这些疾病明显的特点:无论是我们心脏的血管动脉硬化梗阻引起的心脏的缺血缺氧(心肌梗死)还是脑血管的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包括老年人的慢阻肺、癌症在内,都缺血缺氧的共同特点。因此缺血缺氧是夺取我们老年人健康和性命的一个公共的原因,因此有效地预防缺血缺氧,能够预防最常见疾病的最有效的一个切入点或者我们称为靶点。
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群岛的海域上叫巴瑶族人,他们世世代代都靠水下的这种打猎、采海参、寻找珍珠,他们每次都会潜到二三十米,最深能够达到五十米深,每次下去可以在水下三十到五十米停五分钟到十分钟,大家知道三十米的这个压强是大的,他们在水下能够自然行走、打猎,那么他们消耗的体力是巨大的。
这样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靠潜水能产生这样的抗低氧的能力,可以说比正常人提高五到十倍抗低氧能力,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的话,90%的人都不会由于心梗导致死在院外。
那么这种能力能不能达到其实是我们医务人员特别关注的,也就是说通过非药物、非手术的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提升人体抗缺血 、缺氧衰老的最重要因素,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我们团队应该是在自然现象中,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发起者吕国蔚教授他在60多年之前做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他说人一旦不舒服上了车就要吸氧,有没有一种办法让我们这个人不吸氧能抗缺氧。他就把鼠放在密封瓶子里面,随着时间的延长缺血缺氧,这个时候把这个瓶盖子打开,让这个瓶子里面氧气恢复正常,呼吸也恢复正常以后,再把瓶盖子盖上的时候发现,这一次到从盖上瓶盖子,到出现喘气的这个时间就延长,然后他连续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一共训练6次,前5次每训练一次,它这个提升的幅度是更明显。
1963年,他把这样一个现象写到了教材里去了,就是说人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我们可以训练用来防衰老,可以用来预防缺血缺氧性疾病。
2019年的诺贝尔奖授予三个科学家,其中一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是约翰斯霍普金斯的还有一个是牛津的这三个教授从1991年开始做研究他们后来发现一旦人体或者细胞缺血缺氧以后人体自身能够感受到缺血缺氧同时才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能够抗缺血缺氧这个机制阐述很清楚所以获得2019年的诺贝尔奖。
而吕国蔚教授带领我们团队主要是针对临床上怎么预防疾病怎么能够抗衰老让人类的器官更健康就是转化成临床是我们重要目标总的来说间隙性的缺血在预适应它可以通过神经化学的机制产生这种保护作用。

我们团队就用肢体反复缺血缺氧产生血液缺氧的物质,它随着血流会到全身,血流的这种阻断就跟我们量血压一样很安全,所以说我们通过上肢5分钟的缺血,休息5分钟,那五个来回产生了保护物质足可以保护你的缺血性脑组织,这就是远隔缺血适应。
关于远隔缺血适应到底临床怎么样呢?欧洲做了一个研究,研究进一步证实,病人只要怀疑中风在车上进行间断性地阻断,这个作用结果证实它是安全的,对脑中风的预防是有效的,尤其对脑出血来说它都是安全的。总的来说,通过缺血适应训练能够让脑梗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肺炎的发生率减少30%左右,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它通过缺血适应训练让脑组织一旦发生脑梗以后,自身的炎症反应减低导致脑损伤减轻。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缺血适应训练产生保护大脑的机制一共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保护我们人体的血脑屏障,在脑子里面我们的血液和大脑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候,它有一个血脑屏障,屏障是为了保护脑组织让有害的物质或者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脑内,但是这种血脑屏障一旦破坏以后这些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就会发生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所以说既然保护血脑屏障这种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就降低。
第二个,它能够减少脑白质变性损伤我们查体的时候发现脑子里面有广泛的脑白质变性对于一些小中风的病人进行缺血适应训练它可以减少毛细血管堵塞造成的这种脑白质变性影响减少脑营养不良从而减少这种记忆认知的一系列的改变。
第三个就是条件内质网线粒体,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储存的发电厂,没有线粒体就会出现一些能量的问题,无论是线粒体和内质网,受损就会引起细胞不可逆性的这种损害,所以说它第三个作用是保护线粒体和内质网。
第四个一些关键的信号传导,能够发生脑的保护作用,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只要是血管慢性闭塞,给足够的时间训练能让血管产生非常好的血管网,不需要做支架、做开刀、做搭桥,特别是我们一些心梗放完支架了又堵了以往认为没办法,只要你有足够的血管来源,就可以通过训练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这是它的另一个血管重塑的机制。
所以我们研发了缺血适应治疗仪,首先针对颅内的血管的狭窄,已经发生过一次中风,理论上来说他每年发生中风的风险是17到20%,我们通过这个研究发现缺血适应性训练能够使病人从每年的卒中的发生率17%降到5-6%
随后我们又做了一个研究,我们把这个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就正常做手术一组病人让他回家先做两周的缺血适应训练训练两周以后再来做手术发现这一组训练的病人做了训练以后再做手术的话发生颅内的小的栓塞的风险从41%降到15.9%那就是说明对有准备接受手术的病人术前做缺血适应性训练能提升人体对一些手术的打击的这种抵抗能力能够提升人体的身体的素质和状态。
这个研究是一个团队我们一起努力通过让人体主动的(适应)不利的刺激能够激发人体的这种对不利的打击的这种方法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要把这种缺血缺氧训练变成一种抗缺血缺氧的效果需要我们很多医学专家能够走到科普一线来,能够给全国的老百姓科普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受益是我们的一个最终目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宣武医院低氧与缺血适应医学
https://mp.weixin.qq.com/s/c4EcXbcVNF4v0ZYK_1-66Q

中科数媒
中科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是科学出版社数字化发展战略转型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优质数字资源集聚、数字化业务模式创新、软件平台开发等领域。中科数媒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产品,获得“优秀知识服务平台”、“出版融合创新优秀案例暨智库推优”等多项荣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