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例持续增加,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尤其是在南方和北方省份,甲流已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占比最高的病原体。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流感的预防和治疗需求日益迫切。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中99%以上为甲型流感(甲流),流行株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健康成年人患流感后通常1周内可康复,但易感人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很高,可能导致住院甚至死亡口。
玛巴洛沙韦(商品名:速福达)是一种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由日本药企盐野义研发,并与罗氏制药共同开拓市场。该药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活性,包括H7N9和H5N1病毒,对乙型流感病毒也有活性。研究显示玛巴洛沙韦对奥司他韦耐药株有效,可以作为奥司他韦耐药的替代药品。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针对流感病毒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的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mRNA合成的启动而阻断流感病毒增殖。玛巴洛沙韦为前体药物,口服给药后,可被肠道中的芳基乙酰胺脱乙酰酶水解为巴洛沙韦酸,而巴洛沙韦酸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3在肝脏中的代谢从血浆中排出,形成巴洛沙韦酸的葡糖苷酸,超过80%的药物排泄到粪便中,平均消除半衰期是96小时。
2018年,玛巴洛沙韦率先在日本上市,同年10月,玛巴洛沙韦登陆美国市场。该药物于2021年4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并在同年12月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玛巴洛沙韦的最大特点是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因而被广泛称为“流感神药”。
玛巴洛沙韦被《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 医生版)》、《成人门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等多个权威指南作为抗流感治疗的推荐药物,近日更有商家将玛巴洛沙韦炒到400-500元。
越来越多人选择居家自行检测和网络购药,可能会导致过度用药的情况出现,加速流感耐药毒株的到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白向荣等人2023年12月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发表的论文“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玛巴洛沙韦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通过提取玛巴洛沙韦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 AE )报告,共检测数风险信号45个,按照 MedDRA 的 SOC 进行分类合并,按 ROR 值大小排序(表2),排名前10位的PT是热性惊厥、缺血性结肠炎、细菌性肺炎、类过敏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多形性红斑、黑便、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速发严重过敏反应。
临床医师对6岁及以下儿童使用玛巴洛沙韦时要给予密切关注。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于流感病毒感染。文献报道6岁及以下儿童服用玛巴洛沙韦治疗流感停药后,流感病毒可能出现再次复制,导致流感症状不能控制,热性惊厥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增高。
在498例严重不良事件中,共挖掘出5个风险信号:感染性肺炎、腹泻、横纹肌溶解、过敏反应、异常行为等,其中感染性肺炎、横纹肌溶解为说明书中未记载。
一项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发现,玛巴洛沙韦与安慰剂相比并不能降低细菌性肺炎的发生。临床医师应严格限制在无并发症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使用玛巴洛沙韦,使用前要充分评估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的风险,避免不合理使用。
虽然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不说明玛巴洛沙韦与挖掘出的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警醒,按医嘱用药仍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白向荣,王彦改,陈冰,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玛巴洛沙韦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3,25(12) : 71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