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伤科流派为中医骨伤科重要学术流派之一,其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植根于天池流域,至今己有140多年历史。天池伤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国家第六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骨伤名师,赵文海教授推出了其最新作品——《骨折与脱位的诊治》。本书以天池伤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及治疗体系为基础,融汇历代名家诊疗经验及现代医学治疗方式,系统地介绍了骨折与脱位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全书内容分为骨折篇与脱位篇两部分。骨折篇从病因、分类、诊断、特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翔实介绍;脱位篇从病因病机、诊断、复位手法及现代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翔实介绍。
作者简介:
赵文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国家局重点专科、吉林省重点学科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联合会骨伤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高校骨伤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理事、全国中西结合学会股骨头坏死学会理事;国家中医管理局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审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审评专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中国骨伤》、《中医正骨》编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理事。
在骨坏死病、颈椎病、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腰椎管狭窄、老年性骨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瞩目的成绩,其成果在国内同行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LIFbFGF基因探讨鹿茸多肽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代谢紊乱机制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
国家中医管理局: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验证性临床研究;
省科委、省教委、省中医局研究项目:灵鹿接骨胶囊治疗老年性骨折;壮骨康复散(腰腿痛宁)治疗腰椎管窄的研究;颈眩康胶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新鲜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皮肤缺损的研究;鹿茸多肽治疗骨性关节的研究等。
天池骨伤流派第三代代表人物是刘柏龄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及第二、三四批指导老师。
刘柏龄,著名中医骨伤科学家,“中医骨伤名师”,东北天池骨伤流派“刘氏正骨”第五代传人。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20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及全国华佗金像奖和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他“国医楷模”称号及“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成就奖”。从医60余年,获长春科技发明与革新一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吉林省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
刘柏龄教授秉承家学而集众长,在传承《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正骨八法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具有刘氏骨伤特色的正骨手法,即拔伸、屈转、端挤、提按、分顶、牵抖、拿捏、按摩八法。具体的提出治骨和治筋两大类。刘柏龄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自创“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搬一牵一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独具一格,疗效卓著,其手法在我国北方独称一派。
目录
骨折篇
第一章骨折概论2
第二章上肢骨折21
第一节锁骨骨折21
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25
第三节肱骨干骨折30
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35
第五节肱骨外髁骨折40
第六节肱骨内上髁骨折43
第七节桡骨头骨折47
第八节尺骨鹰嘴骨折52
第九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55
第十节尺、桡骨干双骨折59
第十一节尺、桡骨干单骨折63
第十二节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67
第十三节桡骨远端骨折70
第十四节腕舟骨骨折73
第十五节掌骨骨折76
第十六节指骨骨折79
第三章下肢骨折83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83
第二节股骨转子间骨折88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92
第四节股骨髁上骨折98
第五节股骨髁间骨折103
第六节髌骨骨折107
第七节胫骨髁骨折111
第八节胫腓骨干骨折116
第九节踝部骨折122
第十节距骨骨折128骨折与脱位的诊治
第十一节跟骨骨折130
第十二节跖骨骨折133
第十三节趾骨骨折135
第四章躯干骨折138
第一节肋骨骨折138
第二节脊柱骨折144
第三节外伤性截瘫153
第四节骨盆骨折159
第五章儿童骨骺损伤170
脱位篇
第六章脱位概论174
第七章颞颌关节脱位180
第八章上肢关节脱位184
第一节肩锁关节脱位184
第二节肩关节脱位187
第三节肘关节脱位191
第四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193
第五节腕骨脱位195
第六节掌指关节脱位199
第七节指间关节脱位200
第九章下肢脱位203
第一节髋关节脱位203
第二节膝关节脱位209
第三节髌骨脱位213
第四节踝关节脱位218
第五节距骨脱位223
第六节跖跗关节脱位227
第七节跖趾关节脱位229
第八节趾间关节脱位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