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逸飞,管理世界杂志社;王子路,李茂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
原标题:金融技术进步的稳就业效应:基于异质性信贷扩张视角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及复现数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居于“六稳”“六保”之首,稳就业一直是中国金融政策追求实现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就业创造的一个重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金融服务不足对就业创造的限制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屡见不鲜,如何通过金融服务的科学改进激发企业劳动力需求是实践中一直面临的难题,而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的广泛运用为突破上述困境提供了契机。2023年六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超过100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的专利存量已经超过9万件。通过将前沿数字技术引入银行业务,金融科技能够有效提高银行信息甄别能力,在供求两端更为准确识别企业的融资需求。这是否意味着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企业信贷限制达到稳就业效果?进一步地,银行金融科技促进企业就业增长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本刊于2024年第11期推出李逸飞、王子路与李茂林撰写的《金融技术进步的稳就业效应:基于异质性信贷扩张视角》。该文从信贷市场不完备的劳动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10-2018年金融科技专利数据、上市公司就业人员数据和税调数据,提供了银行业技术进步推动实体部门就业扩张的证据,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银行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就业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并且主要体现在本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和生产人员等稳就业的重点目标群体中。
第二,金融技术进步能够形成偏向于增长型企业的异质性信贷扩张:相比于非增长型企业,增长型企业在银行信息甄别水平提升后能够获取更多信用贷款并增加劳动力需求。
第三,在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劳动力规模较大的地区和制造业企业中,银行金融科技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第四,增长型企业驱动的就业创造不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且就业扩张效应在增长型中小企业中同样成立。
该文的政策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布局进程,加速传统经营业务的转型升级,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筑牢全社会就业创造基础。
第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加强事前信息甄别并健全风险管控机制,通过提高对企业的穿透识别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发掘潜在优质客户,提高增长型企业金融承载力,以“保企业”实现“稳就业”。
第三,引导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扎根本地,探索差异化金融科技战略,构建良性互补的银行业金融科技体系结构,在客群和用户场景方面进一步下沉。
作者简介
李逸飞,管理世界杂志社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及China & World Economy,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知名期刊发表相关领域文章三十余篇,曾获洪银兴经济学奖等奖项。主持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委托课题及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
王子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结构化数据与机器学习、金融创新、金融信息与资产定价。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
李茂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银行与公司金融、金融创新、金融与发展。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
论文复现包等材料已在《世界经济》网站(www.jweonline.cn)和中国知网(CNKI)公开。后续研究如使用了作者公开的数据、程序代码等内容,请务必在研究中标注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中国进口的跨国创新溢出: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新视角
2.《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网络众筹型捐赠中的平台推荐与社交网络联动
3.《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环保法庭、法治化与行政边界污染
欢迎关注《世界经济》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