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成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新制度会计学研究中心;吴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
原标题: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模仿行为研究: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及复现数据
投资者常因对公司风险估计不足而蒙受重大损失,为此,中美监管机构均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风险信息。然而,风险信息披露容易引发投资者恐慌,基于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却发现风险信息披露使得投资者风险感知不升反降。原因何在?
理论上,关于风险信息如何影响投资者风险感知,存在3种不同观点。无用观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风险信息是为应付监管而采取的样板化披露,并无实质信息含量。异质观认为,风险信息中披露了诸多未知风险主题,会增强市场异质信念,引发市场恐慌。同质观则认为,风险信息披露大多是对已知风险主题的解释说明,有利于增强市场同质预期,降低投资者风险感知。中美资本市场中呈现的不同结果似乎均能从理论中找到答案,但问题的关键是,实践中,中国上市公司究竟使用了何种策略,使得投资者更多产生同质预期而非异质信念?
前期文献试图从法律监管薄弱、所有者缺位以及散户居多等视角探究,认为在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虽然在形式上是强制性披露,但在内容上却是选择性披露”。然而,这些文献只能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有选择性披露风险主题的空间,其仍然未直接回答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风险主题的策略。
本刊于2024年第11期推出王成龙和吴忧撰写的《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模仿行为研究: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该文运用LDA主题模型,从同行模仿行为视角揭示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风险主题的策略,从而对“中国上市公司在披露风险信息时导致投资者风险感知不升反降”这一现象做出正面回应。
当证监会要求披露风险信息时,上市公司既不确定要披露哪些风险主题,也不确定所披露的风险主题会带来积极还是消极后果。社会学中的新制度理论认为,模仿是个体面临不确定性时的自然反应,因为该方式能帮助个体以极低的成本应对不确定性。面对风险信息披露主题的不确定性,该文发现,上市公司也会本能地模仿同行公司,更多地披露当年同行公司已披露过的风险主题。事实上,模仿行为的背后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对投资者而言,当年同行公司已披露过的风险主题已然成为已知风险主题。基于同质观,已知风险主题的披露会增强投资者对该主题的认知与理解,降低投资者风险感知。异质性分析发现,并非所有上市公司在任何时期均存在同行模仿行为,同行模仿行为主要存在于盈余波动性高、非行业领先以及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且更多体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最后,该文发现,上市公司在风险信息披露中的同行模仿行为有效降低了投资者乃至专业分析人士的风险感知。
该文结论提供的政策启示如下:
第一,站在监管部门角度,建议监管部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其一,事前监督。对盈余波动性高、非行业领先以及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这类模仿动机较强的企业,监管部门可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重点防范此类企业可能出现的高模仿行为。其二,事后监管。对风险信息模仿程度较高的企业,监管部门可运用行政手段,比如警告、罚款等,减少其风险信息披露同行模仿行为。
第二,站在投资者角度。提醒投资者警惕上市公司在风险信息披露中可能采取的、旨在降低投资者风险感知的同行模仿行为。与此同时,提醒证券分析师等专业人士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风险信息披露同行模仿行为。若存在,建议分析师据之合理调整盈余预测与推荐评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投资服务。
作者简介
吴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披露。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
论文复现包等材料已在《世界经济》网站(www.jweonline.cn)和中国知网(CNKI)公开。后续研究如使用了作者公开的数据、程序代码等内容,请务必在研究中标注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金融技术进步如何稳就业?
2.《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中国进口的跨国创新溢出: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新视角
3.《世界经济》2024年第11期|网络众筹型捐赠中的平台推荐与社交网络联动
欢迎关注《世界经济》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