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通信行业,有一个现象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岗位,都要拉宽带、卖套餐,不出量就要扣钱!原本各司其职的岗位设置逐渐被“全员营销”替代,所有人都变成了销售人员。这一做法,让不少员工苦不堪言,背后更隐藏着运营商的潜在危机。
全员营销真的有效吗?
全员营销的初衷是推动业务增长,带动更多的销售额。但现实中却出现了“疲于奔命”“形式主义”的现象。那些原本负责技术、服务、维护的员工被强制变成了“销售”,为了业绩疲于奔波,甚至不惜找亲朋好友凑业绩。这种情况下,营销效果真的好到哪儿去了吗?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销售,强行把所有人都拖下水,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失衡的“绩效考核”:扣钱、压业绩,员工不堪重负
“业绩”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很多员工每月都在为业绩扣钱发愁。岗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被忽视,业绩完不成就被扣钱,甚至被惩罚!一位从事技术的朋友吐槽:“我每天熬夜搞维护,结果还是要出去跑量,稍有不达标就被罚钱,甚至要自己掏腰包买套餐。运营商的业务是做上去了,可员工呢?”
这种“卖命式”的业绩压力正在伤害员工的职业幸福感,员工工作不再是为了服务好客户,而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不出量就扣钱,员工只能无奈疲于应付。
管理者:是时候重新思考角色与职责了
有网友甚至提议:“不如让中层管理人员每天拉一个宽带量,出不来量的直接罚200元。”虽然是玩笑话,但也道出了普通员工的心声。中层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对业务方向、资源配置进行规划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施压扣钱,让员工疲于奔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如果管理层也能参与到一线的销售中,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通过鼓励和激励,而不是简单的罚款扣钱,也许更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以管理代替惩罚,以鼓励代替处罚,才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
“全员营销”背后的行业危机: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不可兼得
全员营销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业绩提升,但从长期来看,忽视岗位分工、忽略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成长空间,只会让员工越来越疲惫,企业最终也会陷入“表面光鲜、内里空虚”的困境。失去了稳定的团队和专业的员工,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终将受到影响,企业形象也会被侵蚀。
运营商的管理层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在推动全员营销的过程中,是否舍本逐末了?短期的销售成绩真的值得以员工的职业幸福感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吗?
运营商想要业绩增长无可厚非,但方式和手段也需要慎重。适当的销售压力无可厚非,但一味地“全员营销”“扣钱罚款”只会消磨员工的积极性。希望管理层能够听到员工的声音,不再一味推行“全员营销”,而是从长远出发,让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