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长期是称重器,是市场对未来基本面的预期。根据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和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一轮股市可以分为5个阶段8浪(2023年5月《市场有望从弱现实弱预期向强现实强预期切换》曾做出初步阐释)。其中,牛市三阶段五浪上涨,熊市二阶段三浪下跌。
根据市场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运动,牛市三阶段分别对应:政策驱动的普涨阶段,修复估值(乐观中带有怀疑);业绩驱动的分化阶段,修复业绩(业绩确认,更加乐观);乐观情绪驱动的泡沫阶段,垃圾股暴涨(狂欢)。熊市两阶段分别对应:政策驱动的下跌阶段,杀估值(悲观中带有怀疑);业绩与悲观情绪驱动的下跌阶段,杀业绩(业绩确认更加悲观)后杀价值股(绝望)。但有的时候,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乐观情绪也可能在牛市第一阶段爆发,并引发第二浪大幅回调。
股市第一浪底部反转,弱现实强预期。此时股权风险溢价处于高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套牢盘众多,投资者惜售心理强。虽然宏观经济下行,处于衰退后期,企业盈利增速回落,但在政策驱动下,市场预期经济和企业盈利将回暖,风险偏好提升,估值修复,股市开始1浪上涨。
第二浪缩量回调,弱现实弱预期。此时宏观经济处于复苏早期,企业盈利基本面尚未明显好转,但股市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已经对经济复苏进行了定价,预期已经无法支撑股市进一步上涨,甚至由于弱现实下修企业盈利预期,选择获利了结。这个现实看的是名义GDP而非实际GDP,第2浪回撤幅度为第1浪涨幅的0.382、0.5或0.618。
第三浪放量上涨,强现实强预期。此时宏观经济处于复苏后期,企业盈利也触底回升,市场信心恢复,企业盈利预期上修,形成业绩与估值上行的戴维斯双击。突破第一波高点就是第三浪确认信号。第三浪上涨时间与幅度多为第一浪的1.618、2.618。如果涨幅不到第一浪的1.618,则不是第三浪。
第四浪缩量回调,强现实弱预期。此时经济处于繁荣早期,市场担忧政策转向,预期下修,企业盈利释放难阻估值下行。获利盘离场,第四波回撤幅度多为第三浪的0.382、0.5,与第二博调整幅度加起来约为1,低点不低于第一波高点,调整但时间可能较长。
第五浪放量上涨,强现实强预期。此时经济处于繁荣后期,随着政策好于市场预期,市场恢复乐观,预期上修。市盈率非理性大幅走高,形成股市泡沫。理性投资者开始离场,成交量日渐萎缩。第五浪涨幅和时间一般为第一浪至第三浪总涨幅的0.618。
第六浪触顶放量下跌,强现实弱预期。此时经济处于滞涨早期,高通胀下企业盈利增速较高,但经济实际增速较低,政府加息压制经济过热或经济危机导致预期下修。少数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意识到
第七浪超跌反弹,弱现实强预期。此时经济处于滞涨后期,通胀和企业盈利增速见顶开始下行,但市场预期政策反转、衰退不会发生,估值修复下形成缩量上涨形式的反弹。
第八浪全面下跌,弱现实弱预期。此时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早期,通胀处于低位,企业盈利下行,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基本面的恶化,市场情绪日渐悲观,预期下修,估值和业绩双杀,跌幅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根据斐波那契数列,存在“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等变盘时间,其中89天或144天调整周期结束迎来中级浪。双顶一般对应双底,但也会发生单底的情况。连接日K线最低点形成支撑线,最高点形成阻力线,日K自波峰下跌13、21、34、55、89、144天且接近支撑线时存在反弹可能性,尤其是遇到政策窗口期。譬如,2024年2月5日波谷距离2023年11月20日波峰55个交易日,2024年9月13日波谷距离2024年5月10日波峰90个交易日,2024年9月24日政策发布日则距离2024年5月20日波峰89个交易日。如果反弹时长超过了熊市期间最长的反弹波段,意味着牛市可能来临。自波谷反弹13、21、34、55、89、144天且接近阻力线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譬如2023年11月20日波峰距离2023年10月23日21个交易日,如果调整时长超过了牛市期间最长的回调波段,意味着熊市可能来临。
但是,斐波那契数列也有失效的时候,譬如2024年5月20日距离2024年2月5日65个交易日;2023年10月23日波谷距离2023年5月8日113个交易日,2023年4月18日124个交易日;1992年11月17日牛市反转点距离1992年5月25日波峰125个交易日;1994年7月29日牛市反转点距离1993年12月7日波峰163个交易日。
当下如何应用波浪理论?9月18日低点2689.7点高于2月5日2635.09点,因而本轮上涨属于第三浪,2月5日-5月20日为第一浪(2635.09点-3174.27点),5月20日-9月13日(3174.27点-2689.7点)为第二浪,第三浪理论高度可以有多个:2689.7+1.618*(3174.27-2635.09)=3562.09点,2689.7+2.618*(3174.27-2635.09)=4101.27点。
建仓的三个时机:1浪初期底部买入,2浪回调买入,3浪突破1浪高点买入。切勿在下降阶段买入,甚至不该在下降阶段持有,要躲开下跌趋势。买入股票的适当时机要么在上升初期,要么在上升后的盘整期。当股价突破关键均线,如5日均线、13日均线、21日均线、34日均线时,可以考虑买入。当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上方,并且均线呈多头排列时,市场处于强势状态,可以积极买入。当股价回踩到关键均线,如55日均线、89日均线并获得支撑时,可以考虑买入。
选择投资板块时首先需要识别驱动因素:政策、业绩还是情绪?政策改变对未来业绩的预期,进而提升整个市场风险偏好,业绩改善的行业风险偏好提升幅度也较大。譬如降息降准利好非银金融与地产,是由于预期业绩改善;房地产止跌回稳是预期业绩改善,牛市来临非银金融业绩预期改善。促消费政策使得消费板块业绩预期与风险偏好改善。科技成长板块业绩受影响较小,主要是风险偏好驱动。
研究显示,自1990年至2022年,中国内地市场的4876只股票中,仅有前25家(约占0.5%)的公司创造的净财富与整个A股市场相等,达到惊人的18500亿美元。而剩余99.5%的公司,合计创造的净财富却为零。美国市场的好公司则占5%。到了牛市第二阶段,建议普通投资者购买基金。根据上交所的统计分析,普通投资者的选股能力较差,在业绩分化期没有优势。在牛市第三阶段,垃圾股狂欢,基金又没有优势了,但普通投资者也很难获利,反而会因为过于乐观被套在峰顶。
清华和复旦大学的学者利用从上交所获得的2016-2019年数据,研究后发现,在账户资金低于50万的“小散”群体里,如果他们的资金净买入任何股票,那么这一股票在下一天几乎都会下跌。这一关系在未来8-9周的时间仍然存在,只不过统计显著性有所减弱。资金在50万到1000万的散户也与之类似。资金超过1000万的“大户”与机构则表现了突出的选股能力。如果按“小散”的行为交易,那么年化亏损将超过50%,而按“大户”和机构的行为交易,年化盈利分别高于12%和25%。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具备择时能力,而大户的择时能力并不突出,他们选股能力强体现在习惯买跌卖涨,而其他股民则是买涨卖跌。
来源:FT,An, Jones, Shi, Zhang, Zhang,2023
如何看昨日港股回调?那是外资与散户的博弈。对冲基金等投机性外资早在9月中旬就进入中国股市了(《外资唱多A股?他们早入场了!》)。长线外资等主动基金则需要随着政策落地、数据公布逐步增加仓位。经过短期大幅上涨后,外资开始觉得中国资产被高估,于是卖出。但狂热的散户则认为是牛市回调,大举抄底。在我看来,这就是一轮疯牛,理性的外资是敌不过狂热的散户的。正如之前我了解机构观点时,百亿私募的朋友所说的,短期机构观点不重要,人民群众蜂拥而至。
牛市依然是亏钱的人更多。由于大户在指数下行时的减仓和上升时的加仓明显更加果断,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账户资金1000万以上、账户数占比0.5%的“大户”赚走了账户资金50万以下、账户数占比85%的“小散”的钱,50万到300万、300万到1000万两类账户盈亏抵消。
来源:FT,An, Lou and Shi, 2022
这是一波疯牛,很多人会借钱入市。类似众多小散户借钱买房后方便面度日,未来家庭消费支出会下降而不是上升,唯有奢侈品销量会好转。支撑中国经济的只剩消费补贴政策与出口,企业会不会因为股市泡沫增加投资支出我表示怀疑。等到政府觉得股市杠杆太高,收缩杠杆后,那些借钱炒股的人资产缩水兑现,消费将下降更多。因而,疯牛之后中国经济将迎来大萧条(《中国股市日本化,杠杆牛再次来袭》),在康波萧条期可能由于国际能源价格大涨演变为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