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点评PMI数据时,我曾提出三个观点:一是股市调整风险越来越大了,二是9月经济同比增速可能仍比8月弱,同比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也可能发生。三是供过于求的问题愈发严重,预计PPI、PPIRM同比降幅扩大(《骤雨不终日,激情难长久——兼评9月PMI指数》)。
今日公布了9月物价数据,9月CPI同比上涨0.4%,前值0.6%,预期0.7%。最关键的一个数据就是核心CPI。虽然市场上没有对核心CPI的专门预测,但食品项用高频数据预测一般相对准确,因而CPI低于预期也就代表核心CPI低于市场预期。9月核心CPI环比下降0.1%,创季节性新低,意味着需求缺口很大。按照这个趋势,未来2个月核心CPI同比增速将维持在0.1%水平,并在12月降至0。
表:核心CPI环比增速
9月核心CPI环比增速创季节性新低,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市场化的,企业正常生产,需求不及企业预期,内需在政策托底下相对稳定,但外需因人民币升值萎缩。二是非市场化的,企业非理性扩产,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会超出市场预期。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也就是9月经济数据整体不及市场预期。
9月P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8%。PPIRM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2.2%。PPI与PPIRM环比均创季节性新低,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回落,冬煤储备较为充足;一方面是房地产调整导致建材需求整体偏弱。虽然9月铜价因国庆节前下游备货反弹,10月可能再次回落。但是,地缘冲突激化,10月国际油价有望维持相对高位。稳增长稳地产政策提振预期,钢材需求回暖。预计10月PPIRM、PPI同比降幅小幅收窄。
表:PPI环比增速
表:PPIRM环比增速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制造一场牛市,美其名曰培育中产,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平准基金甚至央行入市把股价抬高。对此,我一向不认同,尤其反对鼓吹疯牛市。
二级市场如果估值合理,是分享企业经营收益。二级市场如果人为抬高股价,就是财富再分配。暴涨暴跌是大户吃小散,结局就是经济大萧条(《牛市三阶段,中期买基金,疯牛之后是大萧条》)。央行托底是股民吃非股民,从财富分配均等化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还不如全民发钱。刺激耐用消费品只是透支未来消费,只有刺激高频消费和服务消费才不会形成经济虚胖。
和平时期,经济与资产虚胖也就罢了,只是损害自身健康,治疗后还有机会恢复正常。在中美博弈的情况下,制造的股市泡沫很可能成为致命弱点(《中美金融战,美国示弱占先机》)。
我推崇的慢牛是指股市估值与经济基本面匹配,随着经济增长股价不断上涨。譬如,如果9月经济回暖,说明以旧换新的政策是有效果的,5月高点估值经过政策降息,100/(100/13.82-0.3)对应估值为14.4,沪指3200点勉强可以说与经济基本面匹配。但是,9月核心CPI同比增长0.1%,意味着政策效果不大的可能性更高。2022年政策超预期转向,上证指数反弹幅度为18.5%。万得全A反弹幅度为14.2%。2022年三、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3.9%和2.9%,2024年三、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市场预期在4%以上,当下对房地产和经济提升的预期很难超过疫情防控放开带来的反转。即使考虑到降息,沪指也不宜超过2689.7*1.185=3187点。考虑到2022年股市反弹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3月高点3090.05更加合理(《【中证报采访观点】政策底反弹到位,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
情绪狂热带来的资产虚胖最终都会跌回去。3358.59的缺口10月9日补了,下面该轮到补3087.53的缺口了(《历史首次VS逢缺必补——9月政治局会议点评》)。2689.7至3674.4上涨了984.7点,第二浪一般回撤984.7的0.5或0.618,分别对应3182.05点和3065.86点。有时回撤比例会超过0.618,也就是可能低于3065.86点。
哪怕是政府刺激经济,四季度经济增速能达到4.7%就不错了,高基数下明年一季度GDP增速能超越今年一季度的5.3%么?恐怕很难。股市在半年时间中都脱离经济基本面被高估,在我看来是不可持续的。四季度沪指在3000-3200点附近波动是相对合理的状态。即使沪指跌回3000点,依然不能证伪中期牛市的可能性。当然,明天走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散户依然狂热,短期上涨也是可能的,但终将回归基本面。
9月12日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财政刺激具体方向和小作文很像。外资观点偏负面,内资券商积极看多。考虑到内资券商与散户的狂热、中外投资机构的理性,我认为发布会整体是中性的(《援军在路上,财政有空间,托底不是强刺激》)。
基准情况下,如果沪指跌到3000点,可能人大常委会和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颗蜜枣制造反弹。乐观情况下,沪指维持在3200点左右,未来增发国债不及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反而很大。悲观情况下,如果政策远低于预期,则可能回补9月24日2761点的缺口。到时,机构和大股东也就可以放心使用央行两大工具了。现在,不少认识的机构对于使用互换便利依然心存疑虑。
考虑到股市的回调风险,配置上建议《红利防守,寻找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