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来了

文摘   文化   2024-05-21 14:40   江苏  

馕来了

这几天读《我的阿勒泰》,突然好想再吃一口新疆的馕,于是赶紧在网上订购了一盒。快递很给力,一周时间就送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结果却有些大失所望。

我三十年前走西口,曾经在新疆工作生活了一年时间,多次吃过这种叫馕的新疆美食。

第一次和朋友去逛巴扎(集市)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维吾尔人的巴扎很热闹,到处是驴车马车牛车,到处是红蓝相间的彩条布帐篷,到处是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同胞。商品有的摆放在车斗里,有的干脆在地上铺一块毛毡。巴扎里随处可见烤羊肉的炉火,空气里弥漫着胡椒粉和孜然的味道,更多的是令人垂涎的烤肉香味。

那时囊中羞涩买不起抓饭和抓肉一类的高档吃食,只好“咕咚咕咚”地咽着口水,跟着人群往前走。一缕甜香像钩子一样牵住我的鼻子。循着香味看过去,一个头戴八角帽的维族汉子正光着膀子在一个大炉子前打馕。烤炉前的隔板上堆着黄灿灿的馕,正面有好看的花纹,还撒着洋葱末,散发着浓烈的麦香。我第一次看见这种筛子一般大的“烧饼”,掏钱买了一只和朋友一起分享。

呵,好大一只馕!直径足有四五十厘米!刚出炉的馕不仅闻着香,事实上也很好吃,有一种内地烧饼所没有的劲道。只是太大了,一个馕我和朋友两人硬是没能吃完。后来我才知道,做一个这种“艾麦克”馕就要一公斤面粉。我的个天,那就是十几个烧饼了,难怪我们吃不完。

在新疆生活的一年时间里,我多次吃过馕,不过我再也不买“艾麦克”馕了,每次去巴扎都会选那种厚墩墩的“格吉德”馕。“格吉德”馕也叫“窝窝馕”,馕中间有个小窝窝,直径大约十几厘米,和内地烧饼差不多大小,只是很厚,大约有五六厘米厚,抓在手上有点像面包,却比面包要实在得多。“格吉德”馕表面有芝麻,同样好吃有劲道,当地人喜欢就着西瓜吃。我们一般就着开水吃,因为实在是噎得慌。那时候偶尔去逛一次巴扎,吃一回热烫烫的烤馕,实在是觉得人间美味。

新疆馕的品种很多,有咸口的,有甜口的,还有奶味的,是维族人和哈萨克人的主食。虽然馕是在刚出炉时最好吃,也最香,如果能包上一些烤肉吃,那滋味简直比汉堡要强太多了。可是打馕(烤馕)却比较麻烦,所以,老乡打馕一次会烤很多,储藏起来慢慢吃。新疆气候干燥,馕也没怎么发酵,保存个十天半月的没有问题。只不过,馕冷了之后,香气就像李娟说的那样“藏到身体里面”去了,难免有点味如嚼蜡,但慢嚼细咽后却有种甜甜的味道,就像喝茶后的回甘。

我有幸见过一次老乡打馕,真是壮观的一场家庭盛事。

打馕是几个家庭一起,主要是由家庭妇女来做。一大早女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整袋的面粉,整袋的食盐,大桶的植物油,超大的铅皮桶……烤馕坑挖在空地上,一把是整个村子的人家共用。打馕前用一条毛巾淋湿了水蹲在烤炉旁在炉膛里一遍遍转圈,直到把炉膛上沾附的灰尘全都清理掉,才把烧得旺旺的火盆放下去。把稍微发酵过的面团揪成拳头大的剂子,用擀面杖压成圆饼,再用梳子戳出美丽的图案。家庭食用的馕都是光面的“乌加克”馕,只有招待客人的馕才会撒上芝麻。擀好的面饼抹上油贴在一个铁皮盆底,围着头巾的女人跪在烤炉上方,探手用铁皮盆把面饼贴到烤炉的炉壁上去。馕烤好后用铁钎铲下来,夹着扔到铅桶里。几个妇女分工明确配合熟练,半天时间能烤出几百个馕来,一摞一摞地堆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足够几家人吃上十天八天的。

离开新疆之后我再也没有吃过正宗的馕。这次买回几只,样子很漂亮,烤得金黄,表面撒满了芝麻粒,却少了那份独有的香气。我想,大约是冷馕的缘故,于是用烤箱又烤了一次。再吃时,只觉得酥脆有余,而劲道不足,完全吃不出馕的美味,感觉只不过是一块来自新疆的烧饼罢了。

到底是新疆的馕变了味,还是我的舌头变得挑剔了?

抑或兼而有之罢。

2024/05/22

  拙作《串场河传》全网有售!京东、当当、孔夫子、苏联易购、拼多多、淘宝……

想要作者签名的朋友请扫作者收款码付款,备注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国内78元包邮。

付款100元赠送作者中短篇小说集《彩云妹子》一册,定价43元。


扫收款码后请备注收货地址和联系电话,或发送信息到13914510052



最近推文  可点击阅读

  红丝和绿丝     大姐夫  二姐   老钱   小冬    袁凤莲||榆梅(大结局)   罗刹海市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窃钩者  蝜蝂       不灭的窑火     丑媳妇见公婆     家有喜事   扁豆花  紫藤花(大结局)  有福  我的二零二三  袁正华小说的笔法特色  黑心快餐    给小叔洗澡  失乐园    明月故人(全文大放送)  徐薇||浅谈小说《串场河传》之机杼    阿瑜    大德  爱与哀愁  我是一名水电工  病友  随口撒了个谎    二姥姥 鱼人鱼事  姐  对不起  春到花园头

串场河边
个人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