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雪
01
在特别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生为男孩是幸运,也是不幸。比起女孩,男孩更容易得到母亲的注意力。尤其是,当家庭里有一个精神失联的父亲,儿子就成了母亲的情感寄托。
这让儿子有了错位的膨胀感 —— 原来我这么牛逼,母亲这样一个成年人都得靠我,我比父亲还重要。
这就得以解释很多男性明明那么普通,却莫名认为女性都以被自己看上为荣。一句“我会对你负责的,我会娶你的”就是自己给女性最大的褒奖。
但这种强大感毕竟地基不稳,小男孩并不是成年男人,虽然被妈妈视为精神寄托,却无法真正满足妈妈作为成年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男孩还要得依赖妈妈的过度照顾才能生活。
所以,自恋的小男孩长大以后,依然无法处理复杂的人性情感:“我赚钱都给你花了,我又不家暴,你对我还有什么不满??”“我不就是出了个轨睡了个便宜的女人,有什么错吗?你还有完没完?”
02
长期被母亲过度需要的男孩长大成人,在这样的男人眼里,女性的情感链接需求,被视为不可理喻,是要吸他的血。女性的情绪,那更是视同恶疾,掩鼻唾弃。
因为这都是他无能的地方 —— 承认自己的无能、破自恋当然不行,那可是要小我的命,于是只能攻击女性“要求太多”或者“一文不值”。
完美的女性应该是,如同妈妈一样仰赖我,满足我的自恋。照顾我,同时又对我没有任何需求。
简而言之,完美伴侣是无所不能地为我服务的,是任我投射的AI机器人。
03
上面说情感,下面说事业。
小男孩貌似取代了爸爸的位置,成为家里最重要的人,却总是隐含着恐惧:万一爸爸,那个真正的成年男人回来了怎么办,他会发现我抢了他的位置,他会不会惩罚我,好害怕。
这种虚弱自体的恐惧感,会演化成男性对于团体认同的莫名渴求。
一些男性明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取得了真实成就,心底却容易惴惴不安:我还没有求得男性群体的认同呢,我真的这么厉害吗?没有群体依靠,靠我自己能走远吗?
可这个世界上,团体约等于乌合之众。真正优秀的人虽然也需要群体合作,但是只是在具体事情、具体项目上合作,是应真正的市场需求而产生的。
有事儿没事儿成立一个团体、某某专家叉叉协会等等,基本就是一群无能老爷们给自己装个壳子壮胆,互相吹捧满足自恋幻想而已。
英雄喜欢独自前行,苍蝇们最爱嗡嗡地聚在一起,对英雄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到:三个及以上男性的聚会,大概率会成为嘴炮大会。
当一位有些才华的男性,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去寻求群体认同,这个时候,才华往往就终止了。
因为进入群体之后,只有一件事情 —— 巩固自恋。围绕着过去的才华成绩,建立体系,不断彼此吹捧巩固小我,谁也不能真正地自省破自恋,否则就是背叛群体。
一群才华干涸的老爷们,在一潭死水里紧搂着一个“体系”不撒手。泡得一身腐臭,还以为唯咱们独自芬芳。
04
人们常说“中年油腻”,然而人的“油腻”并非源自“中年”。油腻感来自于精神腐臭:不再逻辑干净地看待事实的真相,不再毫无偏见地探索新事物。躺在过去的成绩里,巩固自恋。油腻感,多么精心地护肤也掩饰不住。
人们可能以为搞心理学的人不一样,会自省和避开这些人性低级的自恋陷阱。这可是个重大误会,我的观察就是基于心理学所谓的“专业人士群体”为样本,再向外延伸的。
我看到一些男性本来在刚出道时挺有悟性才华,进入中年开始建立某个体系,或者主动臣服于某个精神体系,向男性认为的更强大的“阳具”(比如政府)靠拢,当然,那是他幻想中的政府需要他这么做。然后,就开始了日渐腐臭的学术生涯……
所谓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群体,并不比商人、职员具备更好的自省能力。因为一个人自省通常来自被现实打脸打得太疼,所以那些脸打得最快的行业,人的自省能力往往会更强。
比如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老板自恋上头,说了点蠢话,股价随后曲线陡然下降,倒逼老板重回现实,谦卑做人。
女性的不幸也是幸运在于,因为得到母亲的关注力更少,要么一辈子困在第二性剧情,要么真的醒过来,开始运用逻辑智力,在现实中成长磨练,省去了进入团体认同的腐臭自恋陷阱。
所以我们更容易看到,女性的自省和成长期更长,更持久深入。女性智慧,后劲十足。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李方
插图 | 让·巴蒂斯特·夏尔丹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欢迎订阅
这款我理想的老钱风外套,可以穿一辈子不过时。意大利产提花针织棉面料,乍一看低调内敛,细看精致奢华。风衣袖口都是真皮包的,整件风衣采用精致的密拷收边,流畅贴合的连肩袖,经典版型万年不败。唯一的缺点,就是面料不可复制,20件卖完就没了。
赠送帽子,帽子面料采用高支针织羊毛,内里真丝缎,舒适防风,遮阳,多种戴法尽显优雅。点击图片可查阅详情
扫码即可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