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睡到几点是个“度”?

教育   2024-10-20 20:45   河南  



文 | 李雪



01



个别向我求助的人,抱怨自己孩子厌学,玩手机,熬夜不睡觉。热心的雪粉看到求助,纷纷贡献自己的看法。然后无论别人说什么,她翻来覆去就是:孩子不管怎么行,我家孩子不会自觉的,她没有自制力的。。。

我想对这样的“求助者”说,人要是连自己都骗,就再也没可能看见真相了。你并没有想要求助,你也并不希望孩子真的好起来,因为你早已经决定了继续精神寄生孩子。何必虚假求助呢?



02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何很多家庭那么渴望孩子,甚至不惜人工受孕。于是,我开始观察一些家庭,试图找出原因。

这些观察里,我排除掉了一些比较极致的家庭。比如,有对儿夫妻实在是太有爱了,他们如此幸福满溢,以至于需要孩子们来承接。


也排除掉夫妻关系恶劣,幻想通过生育来挽回婚姻,或者被老人逼生等特殊情况。

最终选择的是大众眼中最正常的家庭,夫妻关系不错,主动选择生育,也都挺负责的,经济收入小康或者中产。

我发现,这些家庭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几乎所有活动,都以孩子为出发点。

比如,谈论旅行,他们谈论的是,我的孩子还没有去过×××,这个暑假我们要安排上,我搜过了,×××酒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再比如,几个家庭的聚餐,他们的主题通常是,给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吃的×××。除了工作以外的几乎所有事情安排,都是以孩子的名义。

我在想,如果没有孩子,他们的家庭生活会不会变成一潭死水?可能连楼下的公园都不会去逛。从这个角度,孩子的降生,极大扩展了他们的地图。

可是,为什么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去楼下散步,去安排旅行,去跟朋友聚会呢。当然不是说不考虑孩子与他的喜好,如果孩子特别想去哪里旅行,家长可以去安排。还可以是专门给孩子的旅行团,因为通常孩子与孩子更有相同的兴趣点。


在中国,这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父母以自身为出发点,通常会变得缺乏想象力和行动力,日子日益单调乏味。而以孩子为出发点,往往就有了动力。

而人在什么情况下,能量充足,行动力强呢?答:自己的“神”很凝聚的时候。


如果神是散的,只能刷刷手机,做些简单重复的事情。当一个人神散虚弱,日子会越过越没意思,找不到“活着”的感觉。


这个时候,就需要生个孩子,将“自我”安放在“为了孩子”上,至少比神游时更加凝聚精力,就好像行驶到中途没了油的轮船,再一次加油起航。

我男友问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为何这么早生孩子,他同学答:我的人生已经没啥指望了,生个孩子还有点奔头。



03



把“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父母会有哪些表现:



① 吃饭


吃饭的时候,妈妈不去感受自己和食物的关系,而是把注意力全扑在孩子身上,随时候命给孩子夹菜、递东西,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好像妈妈经由“盯着孩子吃饭”而吃完了这顿饭。她自己碗里的饭则是随便扒拉几口,吃了什么,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对自己没有感觉。

孩子呢,则必然是脾胃弱,吃一顿饭从头到尾歇斯底里。



② 孩子玩耍


孩子自己在玩耍,或者在和其他孩子玩耍,周围环境也是安全的。这个时候妈妈不去做自己的事情,眼睛依然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奋力强插进去做一些事情刷存在感。


比如:给孩子递水,让孩子跑慢点,注意台阶,称赞鼓励孩子“宝宝都会滑滑梯了,好勇敢哦!加油,再尝试下荡秋千”…


总之,好像保镖看着随时会被刺杀的政要似的,注意力时刻不能离开。妈妈寄生在孩子身上,通过孩子做各种事情,来体验这个世界。

孩子呢,很容易跟其他小朋友发生不快,动不动就生气、哭,妈妈则及时跑过来安抚。



③ 家庭活动


所有的活动,以孩子的喜好,或者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喜好什么为出发点,好像父母本身没有欲求,没有偏好,孩子的需求等于父母的需求。


孩子承担了父母的所有欲求,父母通过满足孩子来满足自己,自己还是清白道德的,孩子才是那个欲壑难填的罪人。



④ 事无巨细地请示孩子,伺候孩子


“妈妈去楼上拿件衣服再下来好不好?”


“宝宝喝点水好不好?”


“宝宝玩这个好不好?来看,这个玩具是这样玩的。”

“妈妈先接个电话行不行?”

“我们去那边草地上走一走好不好?”

父母经常这样请示孩子,不断给孩子制造“我是掌控一切的神”这种无边无际的自恋幻觉。


活在自恋幻觉中,没有现实边界感的孩子,总被现实打脸,不断体验自恋受挫,从早痛苦到晚,总是愤愤不平,经常情绪崩溃歇斯底里,没有办法拓展体验发展自己。

被父母寄生,是比被父母冷漠攻击更可怕的体验。后者相当于缺衣少食,可怜是可怜,但还有活路。而被父母寄生,等于整个人被包裹在无边无际粘稠的胶水中,慢性窒息死。



04



育儿,不是说正确漂亮的话,而是爱的链接。


关于育儿,父母总是问“遇到孩子某某情况,我该怎么办”。这些父母以为育儿是一套技术方法,应对每个情景有一套正确的说法,说了正确的话,孩子就会如我所愿。


比如,妈妈很困了孩子还是不肯睡觉,有的妈妈对孩子讲“妈妈困了先睡,你先自己玩”。孩子就乖乖自己玩,很快也睡了。


有的妈妈也这样讲了,孩子却哭闹,就不让妈妈睡。为什么呀?


因为,孩子对情绪高度敏感,孩子的行为时刻反映着父母内心的真实状态。如果妈妈是放松地跟孩子说自己先睡,对孩子还要再玩一会的状态没有焦虑,甚至还充满爱意,那孩子自然也会顺应环境,很快安睡。


如果妈妈内心有敌意,觉得孩子不肯睡觉是在折磨自己、觉得孩子就是没有自制力、觉得孩子必须要喊吼呵斥才知道睡,那即便嘴上说着所谓正确的话,孩子也深感不安,一定要拉着妈妈确认这个链接的存在,孩子害怕妈妈是切断关系去睡觉的,于是孩子就一定会跟妈妈死扛,再困也不睡,两个人就像高手比内功一样对峙。


我不太愿意讲,遇到某某情况,父母应该怎么怎么地说话。这经常被诟病说:李雪只提出问题,不给解决方案。


事实上,我并不觉得孩子有什么问题是需要被解决的,孩子的问题只是父母潜意识的一面镜子,我反复在讲的是,透过镜子照见更深层次的真相


真相不是关于“孩子晚睡到几点是个度”,不是“孩子有没有自制力”,因为吃喝拉撒是人的本能。真相是父母经由跟孩子关系中的僵局,看到自己内在的敌意,让自己从偏执走向放松。



05



网友留言:绝大部分人都在告诉你“你应该怎样,怎样,怎样…”,只有李雪老师告诉你“你可以安心做你自己,怎样都行”,这种被包容的感觉会让我内心变得温暖,不再内耗,不再攻击自己,开始学着包容自己爱自己,内心慢慢的变得有力量,才有能量去关注别人,才能真正的去感受到爱与被爱…


父母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优秀是孩子本来就优秀,父母们不要去破坏就好,连引导孩子的想法都不要有,尹建莉学堂里老师比较多,在教育方面影响比较大,但不是每个老师都得尹老师的真传,真心建议不要乱开课教育父母们,父母们被教育的越多,孩子受到的伤害越大。



李雪回复:孩子的优秀是孩子本来就优秀,父母们不要去破坏就好。— 能看到这个真相,育儿还有什么问题呢?

~~~


无数愿意看真相的雪粉,已经把曾经炼狱般的家,过成了时不时荡漾欢声笑语的乐园。同时也有人继续坚定不移的改造孩子,将自己和孩子都困在囚笼中煎熬。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拥有自由意志去决定自己的人生。

《21天,让你的孩子拥有自制力》《让孩子爱上学习的7个小妙招》  《家长这样做,孩子再也不想玩手机啦》这些抖音网红的亲子课程和高价咨询,等着你。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李方

插图 | 毕加索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欢迎订阅



这款越南红土奇楠,越南一手好料,没有科技添加,尤其对老人孩子特别友好。数位买家评价说,回购囤货是老人、孩子要求的。老人说睡前燃上一根,睡得特别安稳。一根香点45分钟左右,但屋子里整晚都弥漫着香气,一扫雨天的潮湿霉味,一根香就能让屋子里暖烘烘的充满了美好的气味。点击图片查阅详情

买家评论:用了一段时间回评,很好闻,晚上点的第二天房间还有淡淡的清香。点完这个,再闻之前一大把的沉香,只觉得呛。这段时间压力大,智能手表也能显示出来,但好神奇,点上沉香,智能手表显示身体处在休息状态。

买家评论:沉香用了近2筒。起初只是想闻,没有具体感受到哪里好。现在清晰了,这香的气息很沉稳,让像我这样思维纷飞神较弱的人,神能稳一些,更容易收敛到体内,喜欢😘

买家评论:此沉香真的很神奇,有一晚睡床上气郁胃疼失眠,点上一支居然不一会儿就有睡意并且腹部感觉有气在流动,打饱嗝,顿时胃部疼痛舒缓,大爱。

买家评论:阅读时、静坐时、睡前,沉香已然成为陪伴我的一个老朋友,现在我已经离不开这款沉香了,感恩遇见李雪老师。


香好不好,对比最明了,欢迎选购,一管香净含量10g,约42根,赠送一款天然矿石香插。同时,附赠半根试用香,如果试香觉得不满意,可以无忧退货。


 扫码即可带回家




点 开 这 颗 跳 动 的 心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详解童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