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康复——肺癌的康复(五)

百科   2024-07-29 20:01   上海  

    癌痛是病,不能忍! 

—肺癌胸痛的康复&认识癌痛

大纲


一、肺癌胸痛

(一)肺癌胸痛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断意义

(二)肺癌胸痛的分类

(三)肺癌胸痛康复管理及策略

二、癌痛

三、肿瘤疼痛评估

四、癌痛的"阶梯"治疗方案

五、难治性或顽固性癌痛


一、肺癌的胸痛


胸痛是肺癌常见的三大症状之一。早期肺癌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当累及胸膜、纵隔或侵入胸壁、肋骨或压迫肋间神经时,表现为胸痛。





(一)肺癌胸痛的主要发生机制和临床诊断意义

1.胸痛的主要机制为癌肿增长侵及邻近胸膜、骨骼、神经而引起疼痛,如刺激压迫肋间神经的感觉纤维、刺激气 管及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纤维或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刺激壁层胸膜的脊神经感觉纤维均可造成胸痛,或椎体转移刺激脊神经根,亦可引起胸痛。

肺癌转移:


2.除疾病本身,患者情绪和疼痛程度也相互影响。胸痛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并且由于该疾病引起的日常功能恶化,其焦虑水平也较高,且女性与疼痛相关的焦虑水平更高[1]

恶性疾病期间患者的焦虑感可能会增加肿瘤本身、疾病进展(肿瘤浸润、转移,患者消瘦)或治疗引起的疼痛症状。

3.肺癌常见的症状为咯血、胸痛、气喘等,有胸痛者的癌症侵犯范围及程度明显较大,手术切除的难度明显增加。胸痛是III-IV期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助于肺癌分期的诊断[2]。此外,高龄是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3]





(二)肺癌胸痛的分类

1.胸壁疼痛:胸壁疼痛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症状。疼痛通常在肿瘤同侧,被描述为钝痛、持续和局部。如果继发于肋骨转移或原发性肿瘤累及胸壁或胸膜,胸痛则可能会特别严重,能更好地识别。

下图:胸壁和胸腔,胸壁的动脉和胸主动脉,胸壁静脉和奇静脉系统

2.颈胸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难治性胸痛,通常在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观察到。它是由肿瘤侵犯胸膜腔和胸壁引起的,通常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可看到。这种胸痛本质上可以是胸膜炎,也可以描述为钝性和局部性疼痛,产生并累及胸腔一部分。它通常在疾病过程中发展,随着疾病进展而恶化,且通常越来越难以用常规药物缓解。由于自主神经、肋间肌和臂丛神经的神经结构受累,这种疼痛具有伤害性和神经性混合的疼痛特征。

3.骨转移:骨炎症引起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当累及壁层胸膜时,疼痛可能具有胸膜受侵成分。肺癌骨转移主要是溶解性的,因此骨膜发炎和破坏是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最常见机制。另外,肋骨转移通常与肋间神经损伤有关,因此与神经性疼痛有关。疼痛通常局限在特定区域,通常出现在夜间、负重或深呼吸时。疼痛通常被描述为表现稳定且严重程度逐渐加重。休息时,疼痛的严重程度可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患者可能会描述与姿势及自主或不自主的胸部运动有关的暴发性疼痛。

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4]。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5]。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研究显示甚至有50%的肺癌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有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6个-10个月,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也仅为40%-50%[6]

骨转移常预示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缩短。引起的SRE,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Pancoast肿瘤:Pancoast肿瘤[7]定义为源自肺尖的恶性肿瘤,也称为肺上沟肿瘤。肿瘤通常会影响邻近的结构,例如肋骨、血管和神经(通常是臂丛神经的下神经根)。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疼痛,通常表现为神经性特征,放射至同侧上肢,并伴有由颈胸交感神经节侵犯引起的交感症状(如霍纳综合征),这些表现通常在诊断肿瘤之前数月就出现[8]

5.恶性臂丛性病变:臂丛神经的肿瘤浸润在肺癌患者中很常见,它通常会影响神经丛的下部,但有时会演变成全神经病变。表现的症状通常是肩膀和上肢疼痛,伴有无力、肌肉萎缩和感觉缺陷,随着肿瘤的扩大和侵犯邻近结构,到达硬膜外腔的可能性变得很大[9]

6.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25%-60%在手术后出现持续的术后疼痛[10]

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thoracotomy pain symptoms,PTPS)的定义是沿手术窗的疼痛持续超过术后2个月。它的特征是中度至重度疼痛,通常被描述为麻木、刺痛、灼热,有时还发痒,另外,感觉丧失和异常性疼痛也比较常见。PTPS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神经性疼痛和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ain,MFP)的组合,遗传、年龄、性别、术前压力和围手术期疼痛已被确定为PTPS的诱因[11]。手术类型和程度也是导致慢性疼痛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当肋间神经受损时。

五大疼痛来源:

① 切口:无论是单孔腔镜还是多孔腔镜,胸壁切口虽然只有2-5cm,但切开皮肤,肌肉组织会使局部的神经受损,产生疼痛。

② 手术:手术过程中器械的频繁操作会牵拉组织,对胸壁肋间神经、肌肉形成损伤,使患者感到疼痛。

③ 胸膜:当壁层胸膜受刺激时产生典型牵涉性疼痛,如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管部位胸膜刺激引起前胸壁疼痛。

④ 管道:术后留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放在肋骨间,会对周围的组织、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引起肋间神经痛。

⑤ 炎症:术后身体会产生炎症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疼痛和不适感。

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2]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可能遭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初次感染后仍停留在背根神经节,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老化和免疫抑制)会重新激活,导致皮疹通常局限于皮肤分布。皮肤病变消退后,患者会发展为通常所说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都具有挑战性,并且主要基于药理学的方法。在严重情况下,当保守治疗不能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得到令人满意的缓解时,可以尝试采用介入方法。

8.某些检查:可能会导致或加重疼痛,因为它们要求患者保持静止的姿势,例如影像学检查。另一些则由于其侵入性而引起疼痛,例如经胸穿刺针活检或胸腔穿刺术。这些急性疼痛发作,使用常规镇痛药通常可以很好地控制短暂性的疼痛加重。

9.化学疗法:引起的疼痛性神经病是癌症治疗中最常见且研究较多的疼痛综合征之一。大多数化疗引起的疼痛是自限性的,可以通过药物和/或通过调整化疗剂量进行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性疼痛是常见的癌症治疗引起的慢性疼痛综合征。

10. 放射疗法(RT):癌症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和后期并发症中遭受与放射治疗相关的疼痛。在急性期,放疗会引起皮肤或黏膜发炎或放疗本身而引起疼痛。

一项研究[13]记录了197例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1例(5.6%)患者发生CTCAEv4级≥2胸壁疼痛。胸壁被确定为有SBRT风险的器官,SBRT后出现胸壁毒性反应可能为2%-45%[14]。辐射相关的胸壁毒性可能是由于辐射诱发的肋骨骨折或胸壁综合征(chest wall syndrome,CWS)。CWS是由辐射诱导的神经影像学上无法清晰可见肋间神经或神经分支的病变、胸壁水肿、胸壁纤维化或发生肋骨骨折。 

接受放疗的骨转移患者通常会在放射区域出现疼痛,此时通常接受临时镇痛药和类固醇治疗[15]。而在放疗后,与放疗相关的疼痛可能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软组织纤维化和硬化以及肌肉无力,例如胸痛、肩痛和颈肌张力障碍[16]。接受更大放疗剂量的肺癌患者,可能需要阿片类药物来治疗肋骨放射后出现的神经丛病变或胸壁疼痛。





(三)肺癌胸痛康复管理及策略

1、肺癌胸痛的西医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癌痛三步阶梯法可实现令人满意的癌症疼痛控制。但是,在相当大比例的患者中,遵循WHO指南进行适当的常规药物治疗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或者可能引起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无肋骨转移组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但疼痛仍难控制的原因除原有疾病因素外,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引起阿片类药物耐受或阿片诱导痛觉过敏。对此,介入性癌症疼痛管理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周围神经注射(肋间神经阻滞和神经溶解、臂丛手术):肺癌引起胸痛主要因为肿瘤累及壁层胸膜或侵及支气管壁、肋骨、肋间神经,脊柱受肺癌侵犯时也有持续性胸痛和定点压痛、放射痛,纵隔淋巴结转移可出现胸骨后深部疼痛[17]此类疼痛主要由肋间神经感觉纤维传导。因此,肋间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毁损最常用于治疗胸部癌痛,是癌痛管理中的一种治疗方式。

肋间神经阻滞可作为胸部难治性疼痛的首选治疗方法[18]。疼痛缓解时间已接近肋间神经毁损后的疼痛缓解时间(3周~6个月)。针对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显著,除了局部麻醉药能暂时阻断痛觉传导缓解疼痛外,目前许多研究揭示局部麻醉药还有预防和治疗痛觉敏化的作用。

除此以外,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在肋骨转移患者中控制疼痛不佳与骨转移也密切相关,这也是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如两者联合治疗骨转移可能会提高镇痛疗效。建议根据胸壁疼痛部位和肿瘤进展情况选择疼痛控制的类型。控制胸壁疼痛建议从侵入性最小的治疗开始,例如,从肋间神经阻滞到神经溶解,从椎旁阻滞到神经溶解,以及从脉冲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到冷冻消融。射频热凝治疗胸神经根可有效治疗癌痛和顽固性胸壁痛。在患有癌痛和顽固性胸壁痛的患者中进行的传统RFA可以在手术后1周内显著降低NRS评分约40%(从7减至4),并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约10%[19]

如果这些不起作用,可最终使用鞘内泵、脊髓刺激或手术性神经溶解。鞘内泵和脊髓刺激是Gulati等提出的控制疼痛的最后干预方法,可有效控制胸壁疼痛,可作为治疗选择[20]

(2)脊柱注射:脊柱药物输送包括选择要输送药物的解剖空间(硬膜外还是鞘内)和给药方式(使用注射器驱动器/泵进行外部输液,还是使用自动泵行植入式储液器)。
(3)电神经调节技术:通过该技术,位于神经结构旁的电极可以刺激选择性的小神经性纤维,进而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抑制伤害感受。可以通过在皮肤下放置电极来实现神经刺激。
(4)神经外科手术:其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破坏性的癌痛治疗方法一直是治疗的主要方向。但是,阿片类药物、辅助剂和较新的麻醉技术的可选择性已基本取代了此类手术。





2、肺癌胸痛的中医治疗

胸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在多部中医学典籍中有所记载,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是一种以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喘息短气、难以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肺癌胸痛,是癌性疼痛的一种,属于《黄帝内经》中《灵枢·本藏》篇所载的胸痹,属肺系病症,病位在肺。中医理论认为,疼痛的原因无外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而癌症患者之所以会感到疼痛,是因为癌性疼痛的病理特点是癌毒内蓄、气滞血瘀、真气虚衰、脉络失养。肺癌胸痛的基本病机为五脏阴阳气血亏虚,痰浊瘀血互结

(1)中药疗法康复:根据肺癌胸痛的病因病机,可以确立治疗原则及方法。肺癌胸痛治疗要遵循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方法则以止痛为主,辅以理气、活血、降逆、化瘀、散结、散寒、通脉、清热、化痰等法。但临床辨证,需结合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以及在气分还是在血分等诸多因素,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董敏[21]将癌性疼痛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种。实证气滞者治以行气导滞,方用柴胡疏肝散;血瘀者治以活血通络,方用失笑散;痰湿者治以化痰渗湿,方用导痰汤;热毒者治以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虚证则以补益气血阴阳为据,气虚则多用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等;血虚多用补血药,如当归、川芎等;阴虚多用补阴药,如沙参、麦门冬等;阳虚多用补阳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等;气血两虚多以十全大补汤加减;气阴两虚多以生脉饮加味。虚实夹杂证实多虚少者,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虚多实少者则以补虚为主,兼顾祛邪。

(2)针灸疗法康复: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合称,进行针刺与灸法时需遵循其基本的治疗原则,即针刺的"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菀陈则除之"和灸法的"寒则温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要时刻谨记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孔最穴在缓解疼痛方面疗效颇佳

左秀玲[22]取孔最穴,配以肺经诸穴,如尺泽、太渊,又加刺阿是穴,以迎随补泻法之补法,施以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可缓解肺癌胸痛。亦可取肺俞、少商、合谷、胸区阿是穴等穴,配合适当的补泻之法,缓解疼痛。

(3)推拿疗法康复:肺癌胸痛患者可以选择对孔最、云门、内关、足三里与合谷这几处穴位进行推拿,推拿力度由轻到重,但不可超过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度;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感,可对此处进行持续的推拿刺激[23]。推拿时间不宜过短,过短推拿尚未起效,也不宜过长,过长对患者刺激过大,因此推拿时间一般持续15-20分钟,可在饭后与睡前进行,一天4次,1周为一个疗程[24]
(4)其他疗法康复:

①移情放松疗法康复:让患者保持静态,嘱其闭目,放松身体,缓慢地深呼吸,可同时辅之语言引导,或播放音乐,让患者产生愉悦的联想,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其对疼痛的感知。

②贴敷疗法康复:贴敷疗法,使用中草药制剂,配合介质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韩子敏使用生栀子30g,川乌药、五灵脂、水蛭、蜜虫、壁虎、黄药子、马钱子各15g,蜈蚣、樟脑、冰片各8g,研末,陈醋调糊,将药糊涂于疼痛中心区,略大于疼痛的范围,根据不同的病因配穴,止痛效果较好,止痛时间较持久[24]





3、肺癌胸痛的康复护理

(1)饮食护理:化疗期间,应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良好的饮食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或摆脱所处困境,利于化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早餐进清淡食物,中晚餐进高营养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

(2)情绪调节:实施者关心体贴患者,态度热情诚挚详细了解有关病情,全面深人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取得其高度信任。另外,告知患者化疗目的及必要性,胸痛是疾病本身症状之一,随着化疗大量消灭癌细胞,胸痛会逐渐减轻,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尽快使症状消失。

(3)呼吸训练: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明显下降,加上术后刀口疼痛,患者往往不敢咳嗽或咳嗽无效,容易导致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从而影响肺功能,进行科学、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和提高患者肺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疼痛管理:对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等进行观察,服用止痛剂后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用手按住胸部疼痛处,固定伤口以减轻疼痛:

①上压下托固定法:第一步,站在患者做手术一侧;第二步,一只手放在患者手术侧的肩膀上并往下压;第三步,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伤口下方支托患者的背部。

②双手环抱固定法:第一步,站在患者未做手术的一侧;第二步,双手紧托患者伤口部位双手环抱给予固定。

(5)物理因子辅助镇痛:采用热敷,冷敷,按摩等方式都可以放松身心,有效减轻疼痛。
(6)并发症护理:注意观察癌痛患者是否有便秘、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出现,可通过穴位贴敷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并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二、癌痛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1996年,美国疼痛学会开始将疼痛称为“第五个生命体征”。癌症疼痛,简称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难以忍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癌痛的治疗为综合性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并涉及患者及家属宣传教育等环节,其中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手段。

一直以来,癌痛药物治疗以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为基础,随着对于癌痛发病机制和疼痛评估认知的深入,癌痛药物治疗理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癌痛的病因

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1、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上图显示肿瘤转移的途径:一是肿瘤细胞可以向间质渗透、浸润(invasion),因为肺泡间隔、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淋巴管和静脉。二是肿瘤细胞通过血管壁内渗(intravasation)入血液形成远处转移。所以即便是早期(IA1期)肿瘤,同样也存在癌转移的风险[25]

2、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 癌痛的分类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3)癌痛大多数表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机制尚不清楚,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以伴有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往往疗效不佳。


三、肿瘤疼痛评估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会受到生理、心理、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体对疼痛的理解和认知也存在差异。因此,正确客观地评估疼痛,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十分关键。

肿瘤疼痛评估原则:常规、量化、全面、动态

(一)常规: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二)量化:常用量表介绍

患者的主诉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镇痛治疗前必须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评估首选数字疼痛分级法,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可用脸谱法[26]

数字分级法(NRS,numerical rating scales):


    (三)全面:癌痛全面疼痛评估

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

(四)动态: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

常问患者几个问题:

1、疼不疼?

2、疼痛是否影响睡眠?

3、需不需要用点止疼药?

4、昨晚睡得怎么样?

5、要不要调整一下药物剂量?


四、癌痛的“阶梯”治疗方案


疼痛治疗的目标是使疼痛强度降至轻度以下,甚至无痛,同时要尽可能实现镇痛效果和副作用间的最佳平衡。

癌痛治疗原则[27]

WHO癌痛的“阶梯”治疗方案,为改变癌痛治疗的观念和有效地治疗癌痛奠定了基础。80%以上的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得以缓解,少数患者需非药物镇痛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疗止痛、微创介入治疗等,应动态评估镇痛效果,积极开展学科间的协作[28]





(一)WHO三阶梯止痛原则

  1. 口服(无创)首选 

  2. 按时给药

  3. 按阶梯给药

  4. 个体化

  5. 注意细节





(二)WHO三阶梯治疗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

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消炎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杜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三)癌痛常用的止痛药物


五、难治性或顽固性癌痛


难治性或顽固性癌痛是指按照规范化癌痛治疗镇痛效果欠佳或不良反应明显不能耐受的癌痛。针对难治性癌痛的药物治疗,必须个体化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和适当的给药途径,一般来说,可更换不同的阿片类药物或改变给药途径。微创给药是常用的替代途径,改变给药途径可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癌痛治疗需要多模式镇痛,既要治疗患者躯体的"痛",同时也要治疗患者心理的"痛",当然临床上仍然以有效治疗躯体的"痛"为重点,从末梢神经、脊髓到大脑,多部位、多作用机制镇痛,无创与有创结合,躯体与心理治疗结合。现今药物的发展和方法学的进步,使多模式镇痛成为可能,如姑息性抗肿瘤治疗、镇痛药物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联合、植物性药物、阻断疼痛通路、介入治疗、心理和认知行为治疗等。


结语


癌痛治疗是要治疗患有癌痛的患者,而不仅仅是治疗患者的癌痛,癌痛的规范化治疗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癌痛诊疗强调早期筛查,全面的癌痛综合评估,正确的诊断,规范化和多模式治疗,防治各种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最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alinowska 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st pain and level of perioperative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Pol Przegl Chir. 2018;90(2):23-27. doi:10.5604/01.3001.0011.7490.

[2]史清明,周胜年,张宜文.原发性肺癌胸痛与分期的探讨[ J ].临床荟萃,1996,11(12):534-535.

[3]邓彦来.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年龄分布特点[J].河北医药,2006(08):687.

[4]Delea T, Langer C, McKiernan J, et al. The cost of treatment of skeletal-related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Oncology. 2004;67(5-6):390-396. doi:10.1159/000082923.

[5]中国抗癌协会.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6]Tsuya A, Kurata T, Tamura K, Fukuoka M. Skeletal metastas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Lung Cancer. 2007;57(2):229-232. doi:10.1016/j.lungcan.2007.03.013.

[7]Gundepalli SG, Tadi P. Lung Pancoast Tumo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July 17, 2023.

[8]Zarogoulidis, K., Porpodis, K., Domvri, K., Eleftheriadou, E., Ioannidou, D., & Zarogoulidis, P. (2016).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ancoast tumors. Expert Review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10(12), 1255–1258.

[9]冯新红, 武剑.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识别 [J] .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 (45): 3643-3645.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404-01081.

[10]Kehlet H, Jensen TS, Woolf CJ. Persistent postsurgical pai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Lancet. 2006;367(9522):1618-1625. doi:10.1016/S0140-6736(06)68700-X.

[11]杨涛. 开胸后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 04 ): 227-227,248.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3.04.012.

[12]毛鹏, 薛珂, 樊碧发, 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40) : 3215-3218.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20415-00815.

[13]Mutter RW, Liu F, Abreu A, Yorke E, Jackson A, Rosenzweig KE. Dose-volume parameters predi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est wall pain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for lung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2;82(5):1783-1790. doi:10.1016/j.ijrobp.2011.03.053.

[14]Nambu A, Onishi H, Aoki S, et al. Rib fracture after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on follow-up thin-se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177 primary lung cancer patients. Radiat Oncol. 2011;6:137. Published 2011 Oct 13. doi:10.1186/1748-717X-6-137.

[15]Dunlap NE, Cai J, Biedermann GB, et al. Chest wall volume receiving >30 Gy predicts risk of severe pain and/or rib fracture after lung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0;76(3):796-801. doi:10.1016/j.ijrobp.2009.02.027.

[16]Hochberg U, Elgueta MF, Perez J. Interventional Analgesic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in. Front Oncol. 2017;7:17. Published 2017 Feb 14. doi:10.3389/fonc.2017.00017.

[17] VISSERS K C , BESSE K , WAGEMANS M , et al .23.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 J ]. Pain Pract ,2011,11(5):453-475.

[18]吴蔚宇,徐益萍,徐美英.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的疗效评估[ J ].上海医学,2018,41(1):24-26.

[19]OH T K , KIM N W , YIM J , et al .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f thoracic nerve root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intractable chest wall pain [ J ]. Pain Physician ,2018,21(4):E323-E329.

[20]GULATI A , SHAH R , PUTTANNIAH V , et al . A retrospective review and treatment paradigm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tractable thoracic chest wall pain in the oncologic population [ J ]. Pain Med ,2015,16(4):802-810.

[21]董敏,洒荣桂.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 J ].中医药信息,2010,27(3):82-84.

[22]任奇.中医药治疗癌痛初探[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114-115.

[23]王晓阳.肺癌癌痛患者中运用中医护理的效果分析[ 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6):75-76.

[24]王朝晖.肺癌胸痛辨治体会[ J ].国医论坛,2013,28(1):47.

[25]Steeg, Patricia S. “Targeting metastasis.” Nature reviews. Cancer vol. 16,4 (2016): 201-18.

[26]石远凯,孙燕,于金明,等.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01):1-15.

[27]孙燕,管忠震,廖美琳,等.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4,17(02):57-72.

[28]石远凯,孙燕,于金明,等.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01):1-15.




文字来源:Rehab部落内科康复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排版与编辑:黄鹏飞

初审:沈奕 刘星潼 汤舒曼

复审:方鸿洁 李铮 黄鹏飞 李曙晨 郑红欣

终审:熊伟 崔胡敏 周朦朦


Rehab部落
科普医学知识,传播康复技术,鉴赏医学美文,品味美好画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