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对癌症进行预防被认为是最佳且最根本的防癌途径。
开展体育运动和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是预防癌症的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建议[1]:
使各年龄的所有人增加身体活动的政策行动符合将健康视为普遍权利和日常生活必需资源,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羸弱。通过步行、骑自行车、积极的娱乐、体育和游戏等方式提高人口身体活动水平的多重好处助力运动公平。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建议[2]:
所有成年人包括有慢性病或残疾的人,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儿童和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运动60分钟。
老年人(65岁或以上)增加强调平衡和协调以及强化肌肉的活动,以预防跌倒。
Carmen Fiuza-Luces等人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67.7)发表了题为“The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anticancer immunity”的综述型文章[3],从运动会诱导整体性的抗、定期运动比急性运动更有利于个体的免疫功能、运动有利于肿瘤免疫细胞的浸润这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运动对预防癌症的积极作用:
定期的运动会增加NK细胞、骨髓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
定期运动比急性运动更有利于个体的免疫功能。除了对免疫细胞有直接影响外,文章还指出定期运动对增强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迟缓肿瘤生长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收缩的肌肉会释放IL-6(IL-6是一种同时具备促炎性和抗炎性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先天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作用),且随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指数型增长。运动会诱导整体性的抗炎作用,运动条件下释放的IL-6还会诱导并释放出其他具有抗炎特性的循环细胞因子,进而引发整体性的抗炎作用。此外,运动对衰老导致的骨骼肌量偏低也有抑制作用。研究还表明反复的运动有利于维持健康的免疫细胞群并促进整体的抗炎环境。
来自悉尼大学的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表示,通过提高日常生活中附带的活动强度,就能实现类似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好处。
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上刊登的研究Association of wearable device-measured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mortality发现了这样一种运动模式[4]:每天3次、每次仅需1-2分钟的剧烈的间歇性生活方式体育活动(VILPA),就能使全因和癌症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8-40%,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8-49%!
VILPA是指作为日常生活中部分进行的、短暂且零星的剧烈体育活动,通常仅持续1-2分钟。
VILPA每日持续时间和频率,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之间呈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即每天VILPA持续的总时间越长或频率越高,死亡率下降的幅度更大。
VILPA的持续时间/频率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最低频率剂量:每日<2次的VILPA,导致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下降24-2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减少33%。
最大幅度的死亡风险降低:每日完成3-4次或每天进行4-5分钟的VILPA时,可以观察到最为显著的死亡风险减少,即实现健康性价比最大化。具体来说,每天进行3次VILPA,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减少38-40%有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48-49%有关。
最大VILPA频率:每天最大程度地完成11次VILPA,与全因、心血管、癌症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8%、65%和49%有关。
VILPA的持续时间/频率与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基本上每天只要有1次的VILPA,就能有效地降低全因、癌症、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但当每天进行3-4次或4-5分钟的VILPA时,可获得明显的健康益处。
当每日的VILPA达到11次及以上,多种死亡风险降低高达50%左右。
三、肺癌的运动疗法
1
常见运动疗法种类
⒈有氧运动[5]:
旨在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运动是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对于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且患者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指导患者早期下床进行适量运动,如爬楼梯或户外快走,并逐步增加运动量和时间。
⒉抗阻力量训练[5-7]:
通过使用器械或自身体重进行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对于能够进行抗阻训练的患者,可以安排每周至少两天的肌肉强化活动,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呼吸功能运动疗法[8-9]:
专注于呼吸技巧的练习,专门针对改善肺功能和呼吸效率的训练。呼吸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专项护理、呼吸肌训练、活性循环呼吸技术(ACBT)等。这些训练通常在肺癌患者的手术前、术中或术后进行,旨在通过增强肺功能和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1)缩唇呼吸训练:
患者自行选择舒适体位,抿嘴使用鼻腔深吸气,保持吸气状态30~40秒后,将嘴做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以1∶2或1∶3为宜,10~15分钟1次,每天2次。
注意事项:根据自身机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时长,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不要过大或过小。患者如练习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腹式呼吸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床头,将手放置于腹直肌上,利用鼻腔进行深呼吸,每次吸气时保持肩部平稳,并最大程度将膈肌下降、腹部膨起,憋气3秒后缓慢呼气,将胸腔气体全部排出,收缩腹肌,感受腹部下降。10~15分钟1次,每天2次,待适应强度后可逐渐加时。患者可由仰卧或半卧姿势开始尝试,当能应用自如时,则改为坐起或站立。
注意事项:呼吸节律应缓慢、深长,避免用力呼气或呼气过长,以免发生喘息、憋气、支气管痉挛。如有呼吸困难或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应暂停练习。
(3)局部呼吸训练:
患者取坐位,将双手放置两侧肋骨下,感受呼吸运动时肋骨的运动。呼气时适当给予压力,吸气时逐渐减压,憋气3秒后缓慢呼气,重复动作,10~15分钟1次,每天2次。
(4)人工阻力呼吸训练:
选择容量为600~800毫升的无破损气球,进行吹气球训练。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对着气球口慢慢吹,直到吹不动为止。训练过程中不要急于追求吹气球的速度和数量,尽量把气吹出即可。建议一般每天吹5~6次,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5)有效咳嗽
取舒适体位,坐位或站立位身体前倾,颈部微曲,双手置于腹部。
缓慢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
屏气1~2s后呼气,呼气时做2~3次哈气动作感觉腹肌收缩,然后迅速进行2~3声短促有力的咳嗽。
循环做2~3次,休息或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可再重新开始。
4.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10]:结合有氧运动,帮助缓解癌因性疲乏。
5.家庭自主运动锻炼[11]:鼓励患者在家中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6.Tai Chi(太极)[12]:结合了身体活动和冥想,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减少焦虑。
7.多模式运动计划[13-14]: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训练和太极等多种形式的运动,以全面改善身体功能。
2
不同运动疗效对比
①有氧运动和多模式运动计划在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15-16]。
②阻力训练和呼吸训练对于增强特定的身体能力,如肌肉力量和呼吸功能,具有显著效果[17]。
③Tai Chi对于改善平衡能力和心理健康状态有益。
⒈呼吸训练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
肺功能的改善[18-21]:多项研究表明,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呼气峰流速、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等,这些改善有助于肺癌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①减少术后并发症[22-24]:呼吸训练还能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
②缩短住院时间[25-27]:通过改善肺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呼吸训练有助于缩短肺癌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对于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③提高生活质量[28-30]:呼吸训练不仅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理状态,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经过呼吸训练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未接受训练的患者。
④依从性和准确性[31]:动机性访谈联合回馈教学等方法能够提高肺癌患者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和准确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肺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将呼吸训练作为常规的康复护理措施之一,以帮助肺癌患者更好地恢复呼吸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⒉具体类型的有氧运动治疗肺癌的疗效:
对于肺癌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时,疗效较好的具体类型包括结合肌肉训练的有氧运动、高强度呼吸肌训练、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以及中等强度的持续负荷运动等。
①结合肌肉训练的有氧运动:证据表明[32],有氧运动结合肌肉训练能显著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有氧运动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缓解肺癌化疗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身体功能。这种类型的运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状态,还提高了心理和社会功能,从而整体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3]。
②高强度呼吸肌训练:一项研究发现,8周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呼吸肌训练程序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和血清IGFBP-3水平,但对其他评估结果没有影响[34]。
③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这种运动方式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研究显示[35],老年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通过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以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并提高睡眠质量。
④中等强度的持续负荷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比,中等强度的持续负荷运动在控制肺癌生长和转移方面更为有效[36]。
这种类型的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肺肿瘤组织中的MMP9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转移。因此,对于肺癌患者而言,中等强度的持续负荷运动是一种有益的锻炼方式。
⑤个体化有氧运动也显示出对轻度肺功能降低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益,能够降低化疗中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37]。这表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的有氧运动方案可能更加有效。
⒊阻力训练在肺癌康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阻力训练在肺癌康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主要涉及对肺癌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和肺功能。
①阻力呼吸器训练:一项研究表明[28],采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能提高肺癌放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对其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
一项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联合阻力呼吸器锻炼对肺癌放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38]。
②术后运动康复训练:对于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术后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运动耐力和日常活动能力,促进术后康复[39]。
③术前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肺癌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的心肺耐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40]。
前短期高强度肺康复训练:针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术前短期高强度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其中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更明显,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较小[41]。
④强化肺康复锻炼:强化肺康复干预措施可改善肺癌合并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肺功能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围手术期的安全性[42]。
⑤肺康复训练的meta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相比,常规治疗联合肺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及活动耐量[43]。
⑥运动干预:适宜的运动干预可为不同时期的肺癌手术患者带来获益,包括改善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预后等[44]。
⑦膈肌锻炼:膈肌锻炼是肺癌病人围手术期呼吸康复的核心方法,有助于改善因术中肌肉牵拉、肺组织切除等原因造成的膈肌损伤或运动幅度减弱,从而促进肺康复[45]。
3
疗效评价指标和试验
① 6分钟步行测试(6MWT):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行走能力。
② 功能测试及血气指标[47]: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用于评估呼吸功能。血气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③ 肌肉力量:通过手握力测试和腿部力量测试评估[48]。
④ 心理状态评估[49]:如抑郁和焦虑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状态的改善,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降低。
⑤ 生活质量问卷[50]:如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O-C30)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⑥ 体能测试:如短物理性能电池(SPPB)、5米习惯性步速测试(GVT)、Timed Up & Go Test(TUG),用于评估患者的物理/认知功能。
⑦ 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炎、肺脓肿、气胸、肺不张等。
4
运动疗法的机制
肺癌运动疗法的机制和疗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51],运动训练能够安全地在癌症治疗期间和之后进行,并且对提高身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减轻癌症相关疲劳有显著效果。
例如,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结构化运动计划显示,完成该计划的患者在肺部症状上有所改善,且没有出现6分钟步行测试或肌肉力量的恶化[52]。
2、影响肿瘤微环境:运动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来发挥抗癌作用,包括影响基质调节、凋亡和血管生成等方面。这些生物学过程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53]。
3、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诱导抗炎效应,减少ROS(活性氧)的产生,并刺激免疫细胞系统的活性[54]。
4、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质量:运动训练被证明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肌肉质量和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55-56]。这对于那些因疾病或治疗而经历身体机能下降的患者尤其重要。
5、心理健康的改善:运动还被发现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减轻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症状。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福祉和生活质量[55]。
6、直接对肿瘤的影响:有研究提出了运动可能直接对肿瘤产生影响的假设,包括通过调节激素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提升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等机制[57]。
7、多维度干预的潜力:将运动作为肺癌治疗的一部分,需要考虑到营养和心理方面的综合干预,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55]。这种多维度的方法可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存率。
5
运动对肺癌康复的重要性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的圆桌讨论,运动训练在癌症治疗期间和之后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改善身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与癌症相关的疲劳等多个癌症幸存者的群体[58]。这一点在肺癌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肺癌患者常常面临高死亡率和症状负担[59]。
尽管如此,肺癌患者往往未能达到推荐的身体活动(PA)指南,部分原因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HCPs)对PA的好处认识不足[60]。
身体活动和运动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疲劳、生活质量、心肺功能、肺功能、肌肉质量和力量以及心理状态[55]。
此外,肺康复运动训练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非手术肺癌患者的症状。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积极的结果,肺癌患者经常表现出不足的体力活动水平或久坐不动,这可能会导致生活质量的损害、日常生活功能的减少以及症状的恶化,特别是呼吸困难[55]。
因此,需要持续的合作,以开发基于患者需求、偏好以及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定制化程序。
6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和可行性[64]:确保运动计划对患者是安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骨转移或心肺功能受损的患者。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循序渐进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可能的并发症[65]。
⒉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应包括呼吸训练、咳嗽咳痰训练、呼吸体操及步行训练等多样性训练[66]。
⒊个体化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心肺功能、疾病阶段和并发症等,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67-68]。
例如,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训练方案[69]。
运动处方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医院为基础的运动计划,或者社区基础或更简短的运动干预[65,71]。
⒋运动处方的效果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等,以评估运动处方的效果[69]。
⒌患者教育和支持[73]:提供关于运动的重要性和益处的教育,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训练的指导。同时,通过电话支持等方式,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持续参与运动训练的动力。
⒍多学科团队合作[55]: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肿瘤科医生、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以确保方案的全面性和个性化。
文字来源:Rehab部落内科康复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排版与编辑:李曙晨
初审:沈奕 刘星潼 汤舒曼
复审:方鸿洁 李铮 黄鹏飞 李曙晨 郑红欣
终审:熊伟 崔胡敏 周朦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