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世界心脏日科普
了解心脏康复
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旨在提高全球民众对心脏健康及心血管疾病的认知,促进预防和治疗,以提醒公众关注心脏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心脏解剖
1、心脏位置:
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
心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心的长轴自右肩斜向左肋下区,与身体正中线构成45°角。心底部被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心包返折缘所固定,心室部分则较活动。
心有时可以反位,成为右位心,通常同时伴有腹腔内脏器官的反位。
2、心脏外形:
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沟
心尖cardiac apex: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接近,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 ~2cm 处可触及心尖搏动。
心底cardiac base: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的右心房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
心的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一小部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面(下面):几呈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向后,隔心包与膈毗邻,大部分由左心室,一小部由右心室构成。
心的下缘(锐缘):介于膈面与胸肋面之间,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左缘(钝缘):居胸肋面与肺面之间,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
右缘:由右心房构成。心左、右缘形态圆钝,无明确的边缘线,它们隔心包分别与左、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以及左、右纵隔胸膜和肺相邻。
心表面有4条沟,可作为4 个心腔的表面分界。
冠状沟 coronary sulcus(房室沟)几乎呈额状位,近似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是右上方的心房与左下方的心室表面的分界。
前室间沟 anteriorinterventricular groove 和后室间沟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分别在心室的胸肋面和膈面,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侧,它们分别与室间隔的前、下缘一致,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 cardiac apical incisure。
冠状沟和前、后室间沟内被冠状血管和脂肪组织等填充,在心表面其轮廓不清。
二、心脏康复简介
1、心脏康复的概念
心脏康复是一个采用多学科方法实施 CVD 综合二级预防的医学专业领域。心脏康复促进了 CVD 风险的降低,提高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依从性,并减少残疾的发生。心脏康复的具体组成部分包括医学评估、社会心理评估、运动处方、心脏危险因素干预、患者教育、行为指导和临床结局评估。降低 CVD 对整个医疗系统的经济负担。[1]
一般的康复医疗是以“Adding Life to Years(改善QOL与生活功能)”为目的发展而来,但是心脏康复还有“改善生命预后(Adding Years to Life)”的效果,可以达到“Adding Life to Years and Adding Years to Life”终极医疗目的。
心脏康复的核心是教育、运动、转变有害的生活方式;完整的心脏康复包括了体能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适应社会及二级预防等。
2、心脏康复实施对象
主要人群:
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
心力衰竭临床稳定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脏同步化治疗(CRT/CRTD)术后,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术后,心脏移植术后等)
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甚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等)
其他(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稳定期,肺癌术后,支气管哮喘等)
3、心脏康复团队
心脏康复主要模式为一个团队带头人和4个团队。团队带头人为心血管专科医生。四个团队分别是医师团队,治疗师团队,护理团队和临床支撑团队。
(1)医师团队:心脏康复医师,临床心理意识,临床营养师
心脏康复医师负责心脏康复计划的制定并指导治疗师实施康复计划。临床心理医师负责患者的心理评定与心理治疗处方的制定。临床营养医师负责患者营养咨询、评估营养处方的制定,膳食配置、营养宣教工作。
(2)治疗师团队:运动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治疗师
运动治疗师负责运动处方的具体实施和指导。心理治疗师负责协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定,并实施心理治疗处方。营养治疗师负责协助营养医师,并实施营养治疗处方。
(3)护理团队:负责急性期后的恢复和术后护理(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患者的转运,协助康复运动指导和教育等)
(4)临床支撑团队:由心内科、呼吸、胸外、内分泌神经内科、骨科等医生组成。负责心脏康复患者相关的临床问题的指导。
4、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运动,药物,心理,营养,戒烟。
处方内容:处方目标,干预类型,剂量,频率和持续时间,达标要求,再评估时间等。
(1)运动处方(核心地位):运用不同形式来达到健身目的的做法。
作用:
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抗炎,延缓动脉硬化等。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症状,改善新功能。
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时间,强度,频率,注意事项。
三种主要的运动形式: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性运动,低强度的抗阻力训练,伸展柔韧性训练。
(2)药物处方:五大处方的基础
目的:控制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进展,控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心理处方:详细询问病史,相关心血管病检查,心理问卷和量表。
(4)营养处方: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不平衡的膳食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营养习惯评价:饮食日记,食物频率问卷,脂肪餐问卷,饮食习惯调查问卷。用于评估患者的依从性,评估患者的了解程度,纠正错误的饮食认知。注意将行为改变模式与贯彻既定膳食方案结合。
(5)戒烟处方
戒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
戒烟处方的五步法:
① 询问:烟草使用情况,被动吸烟情况。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计划。
② 建议:清晰强烈,积极劝说。
③ 评估:评估戒烟意愿和依赖程度。
④ 障碍:了解戒烟障碍,教授处理技巧。
⑤ 重复:反复重申建议,不断鼓励戒烟。
5、心脏康复发展历程
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个多世纪前,经历了从否定到质疑再到接受和推广的过程。[2]
在现代医学中,心脏康复最早可以追溯到1772年,当时英国医生William Heberden提出,他观察到森林伐木能“治愈”患者心绞痛,提出适当的运动对“心绞痛”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获益。[3]
尽管如此,运动康复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仍经历了漫长过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普遍认为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绝对卧床,日夜看护,避免患者自发用力及体力活动。
直到1940年代,一些学者对长期卧床的效果提出质疑。美国医生Levine等建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椅子疗法”,即在心肌梗死事件后第1天起,让患者下床坐在椅子上,每天坚持坐1~2小时。Levine认为这种“椅子疗法”可使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脏做功[1]。今天看来这一解释并不准确,用坐位的方法并不能减轻心脏做功量,但这种让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理念,标志着心脏康复概念雏形的初步形成。因此,现在通常认为Levine在临床实践中的变革,启动了心脏康复新纪元。[4]
到了20世纪50年代,医生们开始更加重视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并通过多项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其有效性。[5]
在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康复体系。[6]1991年,中国心脏康复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刘江生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培养了一批热心于心脏病康复事业的专家和学者,奠定了中国心脏康复发展的基础。[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回归正常生活。因此,心脏康复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通过全面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健康中国2030”时代背景下,2012年以来,在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等专家大力推动下,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和《心血管疾病戒烟干预中国专家共识》等,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8]
目前,心脏康复不仅包括药物管理、运动管理、营养管理、心理管理和睡眠管理等方面,还融合了心脏病学、运动医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此外,智能设备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在心脏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和安全性。[9]
总体来看,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医学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持续关注。未来,心脏康复将继续朝着更加系统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文字来源:Rehab部落内科康复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排版与编辑:郑红欣
初审:沈奕 刘星潼 汤舒曼
复审:方鸿洁 李铮 黄鹏飞 李曙晨 郑红欣
终审:熊伟 崔胡敏 周朦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