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传统功法——动静相宜,身展心畅

百科   2024-08-29 12:03   江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大众健身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其中,以八段锦、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功法更是在人群当中掀起一股跟练热潮。从大量的研究中我们也可发现,传统功法不仅对人群的免疫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有好处,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


一、现状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1]。物质的极大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与享受,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健康的因素——无论是“三高”还是抽烟酗酒,当这些风险逐渐累积,人们的心脏健康问题便受到极大的威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许多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这样高风险的心血管疾病能得到有效救治。但尽管在手术后能脱离生命危险,在治疗后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及其家属仍需考虑后续的诸多问题。

二、运动疗法与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在多数心脏病指南中已经被列为Ⅰ类推荐证据[2]

心脏运动康复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采取有益于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运动及训练手段,是心脏康复的核心,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活方式,以延缓或逆转疾病进展。

伴随现代医学向“社会—医疗—心理”的模式转变,心脏康复处方也由原来的药物单一处方转变成了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多个层面在内的“五大处方”。

诸多证据表明,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减轻抑郁症状,并且提高生存率,降低住院风险,被作为强推荐措施[3]~[4]

那么在诸多的运动方式中,哪一项更加适合中国人的体质,更易于被接受和推广呢?

文章分享:

2024年7月11日来自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学者桓娜、王承龙等人共同在中文核心期刊《辽宁中医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因地制宜---开拓中国特色心脏康复之路》的文章[5]面临国内外心血管疾病负担仍在持续增加的现状,亟需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完全照搬西医的心脏康复模式及实施方案存在很多限制,也不符合我国国情特点。因此该团队根据中国国情,试图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形神调和”心脏康复模式,助推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发展。

在该文章的“运动处方”部分,作者重点强调了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在弥补现代医学康复训练短板(如对康复设备、场地、运动治疗师依赖强,对于介入治疗术后恢复期、运动耐力较差的心衰、腰腿活动不利的患者,难以配合)方面的优势。以八段锦、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功法普遍强调动静结合、动作连贯柔和等要点,其练习不需要器械,也不受场地限制,多数动作简单易学,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合作为心脏康复的一种手段推广。

而在另一篇由来自中国的多个团队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名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专家共识》的文章当中[6],专家们也肯定了传统功法锻炼是为患者提供了依从性更强的运动康复方式,同时指出:患者应在康复团队指导下进行动作规范的锻炼,并且通过检测计算每一套导引术在不同人身上所达到的METs值,制定运动康复方案。

三、走近传统功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中医视野下的心血管疾病

要想了解传统功法如何助力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需要先了解心血管疾病在传统视野下的病理表现。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疾病的性质分为虚、实。

  • “虚”代表机体组织器官未获得充足的养分或自身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运作。

  • “实”则代表遭遇内外毒邪侵袭——常见的毒邪有风、寒、暑、湿、燥等,而血瘀、痰饮、气滞等也是导致实证的病理因素。


以较为典型的冠心病为例,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中医认为冠心病临床辨证虚实夹杂,涉及多个脏腑。本虚标实是其基本证型特点,本虚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阻、气滞、寒凝多见[8]

证候类型分为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等[9]

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即补益气血阴阳,祛邪即行气、活血、化瘀、化湿、祛痰等。


另一较为典型的疾病为心绞痛,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名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以“阳微阴弦”为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标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10]


同时笔者还注意到另一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病症: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11]

心衰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心衰中医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12]


2、传统功法中医原理浅探——以太极拳为例

阴阳学说是基于“气一元论”的理论基础,以对立统一为核心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辨证思维的特殊体现。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即无极生太极,而太极阴阳合和。世间所有阴阳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阴阳互相流注,绝非静止;阴阳互相转换,而非绝对孤立,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是永恒的规律。

对于太极拳来说,太极拳要求练拳者在任何时候都应处于一个支撑八面的球体、一直在运动变化的球体,强调流变的状态,具体可以是外静内动,也可只是思维意识的运动。作为太极拳的基本指导思想,阴阳平衡以及虚实变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学说如出一辙,同承一脉,因此有“拳起于易,现成于医”“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命名也”的说法[13]


虚实的变化是阴阳在太极拳中的首要体现,太极拳中阴阳虚实的转换强调围绕着一个点来进行,具体来说,这个点就是身体的中线。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中和”“守中”等思想如出一辙。事实上,太极拳中阴阳、虚实的转换其目的就是为了围绕“中”而运转,以保持“中正安舒”的最佳状态,把握身体平衡。

著名太极拳学者冯志强先生指出:“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以虚静为本体,亦以虚静为极致……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心能静则全体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

从功法来看,“动之则分”具体指“开”,即“变化”,表现为拳势运作,阴阳属性属阳;“静之则合”则是收、归纳,即气势凝聚,阴阳属性属阴。

在太极拳动作中,“左右倒卷肱”,“左右穿梭”及“转身搬拦捶”等经典动作就是阴阳理论的经典体现。

《素问次注·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这就要求拳者应首先深刻了解阴阳互根互用、对立统一的基本理论,意念因此集中从而自然达到天地相应,精神内守的要求[14]


3、当代医学视角下的传统功法与心脏运动康复

者邢军茹等人于2024年2月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上发表题为《基于传统功法的心脏康复对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的文章[15]为了讨论基于传统功法的心脏康复对心力衰竭的疗效,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中基于传统功法的心脏康复运动应用于心力患者的文献,并进行文章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并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min步行距离(6MWD)、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作为结局指标。

最终得出“基于传统功法的心脏康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LVEF、LVESd、LVEDd,提升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同时可以提升运动耐量,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结论


学者严冬如等人于2024年6月26日在期刊《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医传统功法在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应用的范围综述》的文章[16]

为了对中医传统功法在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临床有效开展中医传统功法干预提供参考,其以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28日,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最终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17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类实验研究。其研究的文献的干预对象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功法类型主要包括八段锦、太极拳;干预时间多为每次30min,频率多为3~5次/周,干预强度多以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评分为标准,干预时长多为3个月;实施场景多为“医院-家庭”或居家。

经过汇总和分析,学者发现:中医传统功法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好。

综上可见,传统功法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预期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功法的康复处方

对于多数患者来讲划分临床危险度应基于其病史、各种检查和功能储备试验(如往返步行试验或6 min步行试验) 后的静止期心电图。高危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MI后并发心衰者, 心源性休克和 (或) 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②轻微的运动便可导致心绞痛或呼吸困难发生者。如:不能完成往返运动试验的前4 min者。

③ST段压低≥静止期ECG 1 mm者。

④运动试验后有明显的ST段压低≥ 2 mm或心绞痛< 5 METs者

运动平板试验和超声心动技术分别用来评估残余功能和心室功能,但是除了用于高强度运动训练或高危患者外, 此标准并非心脏康复所必需。

动静结合的心脏康复运动模式也必须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即所谓 “个体化的运动处方”: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采用的不同的运动方式的个体化 “运动处方”,例如:

  • 虚体质就比较适合柔缓的康复运动方法, 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健脾补气益气; 

  • 阳虚体质可选用按摩穴位、五禽戏中的 “虎戏”等以补肾助阳;

  •  在夏季, 锻炼时间应选在清晨凉爽之时, 以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形式为主, 以免耗上伤津耗气;

  • 对于运动量小的人而言, 跑步、五禽戏有利于促进其新陈代谢;

  • 对于普通体力脑力劳动者而言, 适量的太极拳、瑜伽有助于强身健体等等[17]

同时,传统功法的锻炼也可进行适当的创新。张心爱等总结郭氏养心益智操,认为该操是根据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舌为心之苗等理论,心脑系疾病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涉及3条经络、经外奇穴以及舌体运动,能较传统功法更为直接地疏通气血、养心益智,更加适合用于心脏康复的治疗当中[18]



五、总结与展望

西方国家把运动视为心脏康复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以健身房为基础的西方心脏康复运动方式,如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等,动作机械且急促、单调乏味,患者被动驱使,容易发生运动不当,肌肉骨骼损伤或心脏意外事件,并且过分依赖运动器材和量化热卡消耗。运动固然是心脏康复综合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运动形式、项目、强度、频率与持续时间等必须考虑减轻患者心脏负荷与心理应激,量力而行,以心身舒适为度。而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太极运动作为我国的传统康复运动,因其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其同个性化康复方案的不谋而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传统医学对于心脏康复的作用, 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面对着一些问题。正如部分研究[19]提示太极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是至于太极中到底哪种运动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目前还不是很清晰。美国NIH及英国心脏协会 (BHF) 等均在此领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而在亚洲等国家作为太极、瑜珈的发源地却几乎没有涉及此领域。因此这一领域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开发力。


2015年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时代的到来。在西医的治疗体系中,用中医传统功法的方法做好心脏康复,为其注入活力,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路线。立足理论基础,积极展开临床实践,为心脏康复循证丰富数据。目前心脏社区康复已引起国际重视,我国正积极筹备该模式,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必将能大力地传播传统功法,也必将使更广的人群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06):521-545.

[2]Piepoli MF, Corrà U, Benzer W, Bjarnason-Wehrens B, Dendale P, Gaita D, McGee H, Mendes M, Niebauer J, Zwisler AD, Schmid JP;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ec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through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rom knowledge to implementation.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ec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10 Feb;17(1):1-17. doi: 10.1097/HJR.0b013e3283313592. PMID: 19952757.

[3]Patti, Alessandro & Merlo, Laura & Ambrosetti, Marco & Sarto, Patrizio. (2021). 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Heart Failure Clinics. 17. 10.1016/j.hfc.2021.01.007. 

[4]Bozkurt, Biykem et 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ACC Expert Pane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 77,11 (2021): 1454-1469. doi:10.1016/j.jacc.2021.01.030

[5]桓娜,王承龙,刘文杰,等.因地制宜---开拓中国特色心脏康复之路[J/OL].辽宁中医杂志,1-10[2024-08-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128.R.20240708.1617.074.html.

[6]李宪伦,王显,吴永健,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专家共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11):1517-1528.

[7]毕颖斐,毛静远,郑颖,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4):1616-1618.

[8]杨巧宁,谷丰,高铸烨,等.介入治疗后ACS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的现况调查[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1):6-8.

[9]林增炜,吴玉芳,衣巧蕾,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02):53-56.

[10]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19,60(21):1880-1890.DOI:10.13288/j.11-2166/r.2019.21.015.

[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02):98-122.

[12]毛静远,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DOI:10.13288/j.11-2166/r.2014.14.026.

[13]蒋嘉兴,董宝强.浅析太极拳里的中医思维[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9):6-7.

[14]赵指南,李其忠.太极拳的中医养生原理探索[J].中医药文化,2011,6(04):23-25.DOI:10.16307/j.1673-6281.2011.04.004.

[15]邢军茹,杨燕,陈鑫,等.基于传统功法的心脏康复对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4,33(01):6-10.

[16]袁冬儿,吴杰毅,韩月娥,等. 中医传统功法在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应用的范围综述[J].中华现代护志,2024,30(18):2476-2482.DOI:10.3760/cma.j.cn115682-20231117-02113.

[17]杨环,高积慧.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6):80-81.

[18]张心爱,郭维琴,张洪嘉,等.中医心脏康复的传承与发展——郭氏养心益智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09):46-48.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0.09.015.

[19]Yeh GY, Wood WJ, Lorell BH, et al.Effeas of taichi mind-body movement therapy on functional status and exercise capaci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Med, 2004, 117 (8) :541-548.








文字供稿:Rehab部落运动康复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排版:李曙晨

初审:沈奕 刘星潼 汤舒曼

复审:方鸿洁 李铮 黄鹏飞 李曙晨 郑红欣

终审:余艳玲 陈浩天 刘星潼 陈思



Rehab部落
科普医学知识,传播康复技术,鉴赏医学美文,品味美好画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