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锦
黄志瑜:中国白酒青年专家,先后任四川省酿酒研究所技术中心主任、四川川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在2015年、2020年被聘任为国家级白酒评委。
黄志瑜团队办公室的桌子上摆满了瓶子,每个瓶子里的酒样,都有酒厂难以解决的问题。
他的团队有十来人,有的负责品评,有的负责分析化验。他们需要由此倒推出前序工艺的优劣得失,以改进工艺、完善生产,又或以勾调解决酒体问题。
酒厂之外,酒商也与黄志瑜所在的川酿科技有合作。与酒商合作,他倾向于做有性价比的白酒,要“用技术把价格打下来”。作为白酒青年专家,黄志瑜在品评上有过人的天赋,更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他是想保证酒厂合理利润的同时,尽量为酒商控制前期酒体成本,“省下来的钱就能去打市场。”
这不是黄志瑜个人的想法,而是前四川大学教授、白酒专家吴德贤的观点。吴德贤是杨官荣的老师,而杨官荣是黄志瑜的老师。他们身在白酒圈,眼界却在白酒之外。他们看到的,是整个白酒生态的健康发展,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0.5的微妙差异
黄志瑜曾经陪一位经销商去仁怀买酒,也在一家酒厂选到了满意的基酒。合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酒体有了变化。
原因很简单,原来的基酒储藏多年,质优却储备数量有限,很快销售一空之后,新酒的品质不能和老酒相提并论。当然很少有人能品出其中细微的差别,酒厂便极力否认。
黄志瑜提议用最简单的总酸滴定,去分析酒中的酸度。结果出来,前后两种酒酸度对比相差0.5g/L。
我们对0.5之差没有概念,差距似乎微乎其微,但站在专业角度,差距非常大,这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酒体。事实、数据摆在面前,酒厂无话可说,承认那是第二批调的酒。
黄志瑜是在2014年获得国家一级品酒师资格的,又在2015年、2020年先后担任国家级白酒评委。过人的品酒天赋,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让他能很敏锐地捕捉到白酒中细微且极致的味道。当然,专业也是他获得酒企、酒商信任的关键。
川酿科技是一家酒业第三方公司,与国内很多酒企、酒商有合作。河北有一家酒厂,在当地年销售额约有两三个亿,需要在四川大量买酒。和川酿科技合作后,每个月都要寄酒样过来“考”黄志瑜。
“(酒样)上面啥也不写,只有12345的编号。”至于是否加了酒精,酒体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调整,对方从来不肯透露更多信息。黄志瑜却每次都能精准品出酒的各种味道,找到问题,给出中肯的酒体评价报告,也给到专业的技术支撑。
酒厂老板很是满意,“第一年合作后,说效果非常好,从企业层面省了不少钱。”至今,他们合作已经三年了。
做有性价比的白酒
还在四川省酿酒研究所的时候,黄志瑜去仁怀选酒。自报家门后,加上他有做国家级白酒评委的经历,酒厂拿出的都是好酒。他最后选定一个酒样,酒厂给了一斤50元的报价。
那应该是2015年,仁怀酱酒价格一斤在40-50元之间,50元的价格算高位,并不便宜。黄志瑜选的是存放五年以上的优质坤沙白酒,在他看来酒质非常不错,价格也算合理。
他打算取点样回去对比一下,确定之后再买。就是在这个时候,酒厂来了三个买酒的其他省份经销商。看到他在品酒,同仁很好奇。因为酒质好,黄志瑜就主动推荐了。当着他的面,同样的酒,酒厂给经销商的报价是一斤200元。
酱酒热之后,仁怀中小酒厂存放五年以上的优质坤沙白酒已很难买到,但一斤价格大多在60-70元,酒厂报价往往会在150元左右,50元价位买到大多数是加入了碎沙的酒,甚至加入了串酒。经销商去酒厂买酒,十有八九,会被当成“冤大头”,就因为不懂酒。
这是酒圈常见的现象,当然也是很多酒商的无奈:价位合适,酒不好;酒好,价格昂贵。他们要找到有性价比的酒,很难。
有一位酒商,原本是做名酒品牌的市场销售,后来打算开发一款酱酒。
他花了一年时间在茅台镇调研,最后选定一家酒厂。他自己和酒厂谈的时候,“酱酒刚刚火,还没到井喷的时候,但报价高得吓死人。”
酒商在网上搜索到川酿科技,随后黄志瑜团队介入。也是他亲自陪酒商去了酒厂,但没有选用酒厂的成品酒,而是开库房选基酒,由他勾调为成品酒。经由黄志瑜勾调之后,品质更高。“(成品酒)无形成本很高,但我们可以勾调,就是这样通过技术把品质提升,同时价格降下去了。”
从酒体成本层面,黄志瑜至少给酒商节省了30%的成本。那款酱酒销售的高峰时期,一年能卖到一个亿的量。
追求性价比,应该也是吴德贤的想法。因为老师杨官荣的关系,黄志瑜称吴德贤为“师爷”。
“师爷说打开市场很容易,但维护好很难,首先酒质要有保证,然后人家打市场那么辛苦,有些成本,尤其是酒的成本,要给控制一下,省下来的钱就能做市场。他们好了,我们也就好了。服务企业一定要服务好。”
天赋和努力
和其他行业第三方公司一样,川酿科技有理化分析、检测的能力,但一个突出优势,是以感观评价酒体。
白酒是微生物代谢的产物,科学仪器能检测出酒体中一些具体的成分指标,但还有大量未知成分,是现代仪器无法检测的。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还是很少。
这就需要借助于品酒师的品评鉴定。品评是人的主观感受,但人的感观和经验,不仅能准确判断出白酒的色香味,更能品尝到现代仪器难以检测出的那些未解之迷。
黄志瑜的专业度,首要在品评天赋。所谓天赋,是酒中存在极限性的香气或味道,天赋越高,越能尝出那些极限性的且糅合在一起的酸甜苦辣。黄志瑜对酒的感知很敏锐,能准确品评判断不同酒体间微妙的差异。
他却说天赋在白酒品评中只占20%,剩下的是苦练,“还是要练,不练不行,而且一定是边练边总结,边总结边练,不然会忘。”多练,见识各种酒的滋味,形成丰富的认知,且认知、经验不断积累沉淀,“才更有专业底气。”
练习依赖于酒样多寡。川酿科技收集了大量白酒酒样,多为浓清酱主流香,“我们相对来说,条件比较好,因为酒样很丰富,大概有几万个(酒样)。”
黄志瑜团队的办公室,几张办公桌拼成一张大桌子,周围靠墙放着一圈一人多高的玻璃柜子,摆放的几乎都是酒样。有的用矿泉水瓶子装,有的用四五升的塑料桶装,都贴着标签,写着酒厂名字,以及窖池情况、存在的问题等等。
这只是川酿酒样库的冰山一角。他们每天都会收到酒样,每天都要归类,“(办公室)两个月就要清理一次。”
酒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都有着酒厂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解决不了酒中的苦,就需要我们想办法降低苦味,变甜一点。”
对川酿科技来说,问题酒样最有价值,“收集的问题酒样越多,专业水平提升越快。”显然,白酒专家的成长、精进之路,是一个慢慢积累沉淀的过程,“见多才识广,这一切,都和天赋没有关系。”
勾调见格局
最新收到的一批酒,来自四川绵竹的一家酒厂,酒瓶标签上还写着“新窖”二字。黄志瑜品后的评价是:主体香不好,主体风格不行,有杂感。
就酒体而言,“问题很大”。问题出在新窖上,这是所有新窖池都会遇到的问题,“窖池不够老,归根结底在窖池中的微生物群上。”
“千年老窖万年糟 酒好还须窖池老”。老窖之于新窖,在微生物群更丰富。
黄志瑜说,窖池要酿出好酒,至少要“养”四年,“如果糟醅(质量)好,窖池起来得就快,糟不好就慢。”
在无法改变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这就有赖于后期勾调的高超技艺。技术人员的价值,恰恰体现在解决这些问题上。
黄志瑜需要用勾调,让酒体变得协调顺口。不管是浓清酱香,还是其他小众香,都有共通性,就是酒的骨架成分——酸酯醇醛等基础指标,但还有协调成分、复杂成分等等。
勾调并不容易。
对于勾调,黄志瑜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应该也是传承自吴德贤。吴德贤看白酒的角度和很多人不一样。对品质不好的酒,“很多人会弃之不用,但他(吴德贤)会试调一下,调了之后就变得非常好,所以思路要打开,格局要打开。”
好酒勾好酒并不难,而用不那么优质,也不那么昂贵的酒勾出好酒,才最考手艺,当然也才能实现他所追求的性价比。
在黄志瑜看来,酒无谓优劣,而是各有长短,好酒一定是五味协调的结果。
“如果喜欢浓郁厚重,有爆裂感,就用茅台镇的酒;如果要细腻柔美,就用古蔺的酒;如果要有好的芳香,入又醇和舒服,适口性好,我会把这两个产区的酒结合来用。”
黄志瑜喜欢用多个酒厂、多个产区的酒互调,用得最多的是一款浓香酒,“有五六个厂,绵竹、宜宾,成都一家酒厂也用了一点点。”
他还勾调了几款融合茅台镇与古蔺风格的酒样。其中一款,被一位酒商选中,在苏州、深圳等地销售,主要走高端圈层。
“很多人喝了都觉得很不错。”实践和良好的市场反馈,验证了黄志瑜的想法,底气也更足,“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
做中小企业的支撑
川酿科技服务大企业,主要以培训为主,而需要借助其技术支撑的,以中小企业居多。在黄志瑜看来,专业技术是否过硬,很大程度在对酒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缺失,正是中小酒企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有一种酒,叫“极品酒”。基酒需要勾调,酒体才能平衡协调,而极品酒是摘出来的,直接降度就能饮用。这是酒中最好的酒,天生丽质,不需要任何勾调修饰。
极品酒极其珍贵稀少。馏酒到中段的时候,才可能有一小段酒是极品。一甑出80斤酒,极品酒不会超过一斤。黄志瑜在一些酒厂看到,工人因为不认识极品酒,将其与其他酒混在一起,“这是认知水平有限。”
问题在于,中小企业很难培养人才,通常是请外面的酒师或总工解决最后的调酒问题。他们大多同时负责几个酒厂,且不负责勾调之后的销售。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的人才,便很难保证酒体品质,又或质量不稳定。
这一切,都让中小企业难与大企业竞争,“尤其是小企业,没有技术沉淀,没有人才沉淀。”所谓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大企业越来越强,不仅仅是在市场占有额层面,更在技术和人才等诸多层面。
川酿科技不断为中小酒企提供技术支撑。黄志瑜深度参与酒厂,有一家在福建。酒厂每一轮次生产的酒,都需要他亲自品评,验收并分型定级。一旦发现酒体有问题,他会反馈到生产上,生产也会迅速做出调整。
黄志瑜最满意的作品,也出自这家酒厂。酒厂的主流产品,都是由他亲自勾调。他甚至将仰韶做市场的经验引入这家酒企。也就四五年时间,酒厂的销售额,就从原来的2000万,做到了2023年的3个亿。
强者恒强不假,但到具体的区域市场,全国性企业却还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说到深耕区域市场,在黄志瑜看来,大企业未必打得过“地头蛇”。
中小企业,依旧有机会。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