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店命名的村庄
1.七里店 位于县城北4千米,属城郊乡新陈庄行政村。明代,杨、李、王、赵四姓始住建村,杨姓人多,村定名杨庄,因村临古道,设有小店,又距县城七里,习称七里店。1975年8月,唐河大洪水后,村西迁1千米,仍用原名。1个村民小组,82户,273人,耕地478亩。村处平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布局规整,南北水泥路主干道贯通村内。
2.小李店 位于县城北15千米处,属城郊乡小李店行政村。明代,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西临桐河,航运便利,曾兴集镇,设有店铺,称李店街。因与北李店同名,村改称今名。1个村民小组,36户, 153人,耕地216亩。村西1千米是桐河,村东处岗,村址平坦,聚落呈四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呈排分布,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村南400米有村部、学校、商店,村西有清代古建筑关帝庙,现仅存遗址。
3.代店 位于县城北10千米处,属源潭镇代店行政村。此地明代前建村,名为千家店,毁于战火。明代,村又兴建,因处古代南北驿道,戴姓居住,设有店铺,村名戴家店,简称戴店,后讹为代店。2个村民小组,182户,667人,耕地960亩。村处平岗,地势北高南低,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6平方千米。民居成排分布,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村中有水泥路交叉。村西临小河,1992年前,原S240省道从村中穿过,沿公路建有粮站、供销社、食品站、卫生所、邮电分所等。2018年,以原路基重新铺油修建。
4.半站店 位于县城西北25千米处,属桐寨铺镇李营寨行政村。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李营寨李姓六世孙分居此处建村,开设店铺,称“福星铺”,是唐县至南阳县境四铺之一。又因居南(阳)唐(县)古道之半,清朝时在村西北300米处有界碑“南唐两县接递议事处”并建有界碑桥,今尚存。客商路人习称为半站店,相沿至今。2个村民小组,109户,440人,耕地800亩。村址平坦,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0.054平方千米。民居坐北朝南,312国道从村旁通过。据李家祠堂碑文考:此村北部偏西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有古庙,一宅两院,有“大佛殿”“关帝殿”“奶奶殿”等房舍27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有庙会。民国年间开办为学校。村东北临G312国道。
5.草店 位于县城西北14.5千米处,属桐寨铺镇赵中铺行政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搭草棚居住。当时此处野草丛生,寓杨(羊)住草地不缺草吃之吉利,定村名草店。1个村民小组,55户,251人,耕地484亩。村址地处岗坡,西高东低,东临小河沟。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村中道路硬化,现多为楼房。村南临312国道,村周围栽植大片桃园。
张店镇的石牌坊
6.张店 自然镇,位于县城西15千米,镇政府和村委会驻地。元末,张姓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迁此始住建村,在此开饭店谋生,取名张家店,逐渐成集,民国初年,更名为张店。11个村民小组,518户,1904人,耕地2080亩。村民以农为主,闲暇经商。集镇呈多边形,主街东西向,1985年,扩修南北街与主街呈十字形交叉,两条中心街道各宽30米,柏油路面,两侧均为3—4层楼房和临街商铺。后又陆续扩修东西街道2条,南北街道2条。十字街口为农贸市场,经济活跃,农历逢双日集。
7.小河店 位于县城西南10.5千米,属张店镇仝堂行政村。相传元代,有位风水先生来此落户,在小河东岸开店,后形成街市,遗存有瓦片、古钱、陶器等物。2个村民小组,153户,679人,耕地1093亩。村处两条南北向小河沟之间,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
8.杨店 位于县城西南26千米,属郭滩镇杨店行政村。明代,杨姓始住建村,地处古代汴京至襄阳交通要道,村内开设有店铺,得村名杨店,沿用至今。1个村民小组,115户,540人,耕地 359 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为防洪水,宅基高台,村西临自然沟。
9.黄店 位于县城西南26千米,杨店村委会驻地。明代,黄姓建村于古交通要道旁,道旁设有饭店,得村名黄店,沿用至今。6个村民小组,260户,1100人,耕地 589 亩。地处唐河冲积平原,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为防洪水,宅基高台。南部新建民宅规划成排,村西临自然沟。
10.新店 位于县城南38千米,湖阳镇新店村委会驻地。该村是西汉末年士族樊氏庄园所在地。东汉时,因刘秀外公樊重孝母有名,称孝子村。唐代,靖姓居住,地处古代驿道,设有店铺,村庄扩大,改称新店。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载:“新店,县南九十里”。嘉靖年间,村东北建玉皇庙,有大殿、院殿、娘娘殿、马王殿,内石马、石人、石狮各一对,庙对面建戏楼一座,中华民国初改造为学堂,即现存的小学校址。清同治四年(1865年),靖、张诸姓,捐钱粮修石寨,含杨庄、邢庄、江庄、耿庄、竹园等为一村,仍称新店。从同治四年至十三年,建成仿汴京石寨和城楼。围寨高10米,底宽4米,上宽1米,寨河宽40米,水深5米,城门楼4个,建为内外两层,炮楼8个,高出城墙,名安集寨,雄伟壮观,时称唐南枣北第一寨。清末开始兴集,主街南北向贯穿村中,东西巷道4条。民国23年(1934年),魏国柱杆匪攻多日未开。1945年11月中旬至12月17日,中原局机关和中原军区司令部曾驻扎该村。2019年10月,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14个村民小组,785户,3332人,耕地4243亩。东北靠狮子山,G234国道东侧,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4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明清以来,该村历为保、乡和小公社驻地。
11.李店 位于县城西南28千米处,黑龙镇李店村委会驻地。相传,明末李姓在此开设店铺,落户建村,得名。6个村民小组,332户,1372人,耕地2955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25平方千米。村北村西寨河环绕,村东侧围庄堤全长450米,高2米,顶宽1.5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南临拦河坝,村北临S334省道公路。
12.白布店 位于县城西南16千米,属上屯镇小陈庄行政村,清水河北岸。此村建于清末,村人多纺织,习称白布店。2个村民小组,110户,420人,耕地414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中有小超市、米面加工点。
13.郭店 位于县城南16千米,上屯镇郭店村委会驻地。相传,此处临古代方城到枣阳的驿道,明代郭姓在此开设店铺,得村名郭家店。曾兴集,后废,习称郭店街,简称郭店。6个村民小组,202户,769人,耕地1598亩。村址平坦,四面临深沟,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2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村西200米处一拦水坝,水面30亩养鱼。乡村道路西接G234国道。
14.李店 位于县城南16千米,属上屯镇郭店行政村。明初,李姓在此开设店铺,形成村落,得村名李店。1个村民小组,57户,321人,耕地43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西有坑塘,面积6亩。村东临白土河汇入清水河处。
15.靖店 位于县城南9千米,属上屯镇北冯庄行政村。相传,元代靖姓在此开设店铺,形成村落,习称靖店。5个村民小组,200户,870人,耕地158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北部集中,南部分散。村中道路十字相交。村中坑塘4个,面积10亩。乡村公路东连G234国道。
16.朱店 位于县城南7千米,昝岗乡朱店村委会驻地。1975年8月,大洪水后,原朱店、后田庄、旗杆庄3个村迁居在一起,定村名朱店。6个村民小组,261户,1026人,耕地176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5平方千米。排房排列整齐,布局严谨。多为二层楼房,独家小院相连。村中道路呈十字形,有19条巷道相交。北临三家河,有菜园35亩,河滩中㭎柴100亩。乡道南接上屯,东接G234国道。
17.杨店 位于县城南13.5千米,属昝岗乡杨店行政村。明初,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开设饭店,得名杨店。4个村民小组,253户,1018人,耕地1717亩。地处清水河北岸,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4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清水河沿岸农桐间作80亩,村民办有米面加工点3个。
18.苏店 位于县城南15千米,昝岗乡苏店村委会驻地。明初,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为明清时唐县至湖阳、枣阳古驿道必经之地,曾兴集开店,得村名苏店。2个村民小组,168户,693人,耕地1251亩。地处平岗,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X007县道从村边通过。村南水沟旁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唐县城商户集资重修苏店桥石碑,今石桥和桥头古井仍在。
昝岗乡苏店村南头河沟上,清代道光二十年重修苏店桥石碑
部分碑文
19.西刘马店 位于县城东南16千米,昝岗乡刘马店村委会驻地。相传,汉光帝刘秀曾在此遛过马,后曲、孙、郭等姓在此地各建一村,并开设饭店,取遛字谐音,得村名刘马店。后人口繁衍,东边建村,称东刘马店,原村改现名。5个村民小组,195户,746人,耕地1183亩。村址西南偏高,东南偏低,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1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南为村委会驻地,有卫生所、小学、小超市。村西、村东临水泥路南连昝岗至马振抚公路。
20.东刘马店 位于县城东南17千米。村名来历与西刘马店相同。1个村民小组,92户,362人,耕地800亩。村址北高南低,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房舍坐北向南,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北靠黄土岗,村中有东西道路。
21.张马店 位于县城东南33千米,祁仪镇张马店村委会驻地。清初,张姓始住建村,其始祖张横绰号博士,习称张博士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今名。2个村民小组,147户,683人,耕地1040亩。村东依山,西临丑河,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清乾隆五十二年《唐县志》记载;该村清代属唐县东南部重要集镇;20世纪60年代初,曾设小公社,建有国属粮站,小学在村北,村南有小超市。X008县道公路穿村而过。
22.毕店 自然镇,镇政府、村委会驻地,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县城东25千米。清初,毕姓始住建村,设有店铺,故名。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1 平方千米。镇内有驻镇机关单位、学校、卫生院、休闲广场、养老院等。街道南北走向三条、东西走向四条,商铺460家,街道两旁铺彩砖,植有风景树,环境优美。镇容整洁,环境卫生。S332省道公路、X004县道公路在镇区交会,交通四通八达。1930年12月5日,红九军二十六师攻占毕店镇,6日,成立了毕店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8月,鄂豫边省委在镇东麦场成立,2019年10月,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
23.老店 位于县城东26千米,毕店镇老店村委会驻地。明代,毕姓始住建村,设有店铺,称老毕店。清时,毕姓迁往他乡,王姓迁入继住,简称老店。2个村民小组,104户,482人,耕地928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村东北6个坑塘,面积25亩养鱼、植莲。村西南有冢子坡古庙遗址。村西500米处临S233省道公路。该村明清时称新安铺,为唐县至泌阳南路驿道铺店。
24.黄店 位于县城东15千米,属古城乡黄店行政村。明末,黄姓始住建村,地处唐泌古驿道,开有饭店,称黄店,沿为村名。6个村民小组,240户,913人,耕地1267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三角形,面积0.08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G328国道和S530省道在村中交会,西达县城,东通泌阳,北抵源潭、刘岗。
25.车厢店 位于县城东北15千米,大河屯镇车厢店村委会驻地。明代,王姓始住建村,地处古道,设有车马场,得村名车场店,后讹为车厢店。11个村民小组,328户,1719人,耕地194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2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泌阳河自东经南而西流,三面环水,滩涂有千亩林场,村南有泌阳河大桥。改革开放以后,该村半数以上村民从事古玩玉器销售经营活动,遍及北京、广州、深圳等50余个大中城市。
26.涧岭店 位于县城东33千米,少拜寺镇涧岭店村委会驻地。据镇东祖师庙碑文记载:明正德(1506—1521年)年间称涧岭店。以镇西有涧沟,岭上建有饭店而得名。11个村民小组,815户,3548人,耕地2224亩。居泌阳河北岸,呈东西长方形,聚落面积1平方千米。系古老集镇,唐河东大门,明清时,唐县至泌阳驿道从此经过,现主街沿G328国道两侧分布。西段属唐河县涧岭店,东段为泌阳县赊湾镇管辖,一街跨两县。
以铺为村名的村庄
1.桐寨铺自然镇.镇政府和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西北17.5千米。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关帝庙碑文载:“唐县西40里有桐寨铺,又曰许友镇,始建于隋,毁于元,兴于明”。明嘉靖年间兴集,因地处汉口至洛阳的交通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兵连祸结,元末兵燹,毁之殆尽。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山西移民来此落户,定居于现址西2里许母猪河东岸。当时桐树成林,形成自然寨栅,过往客商在此食宿,逐成店铺,称桐寨铺。
桐寨铺镇中心小学首届艺术节
该镇历史悠久,明清时即为南阳、唐县之间重要集镇和驿铺,民国时期曾置唐河县第四区和联保处;1948年8月解放以后,历为中心乡、区、公社、乡、镇政府驻地,是唐西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赵中铺 位于县城西北13千米处,桐寨铺镇赵中铺村委会驻地。相传,明代赵姓迁此,居住在破庙里,庙门前放有大铁钟,以姓和铁钟得村名赵钟,此村地处南信古驿道,设有店铺,习称赵中铺。5个村民小组,168户,781人,耕地1251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方形,面积0.2平方千米,村西、村北有自然沟。G312国道从村中通过。1961年5月至1968年8月,城郊区置赵中铺人民公社,辖赵中铺、范庄、二郎庙、老潘庄、余冲、薛庄、李岗顶、李营8个生产大队。
桐寨铺镇赵中铺村党群服务中心
3.沙河铺 位于县城东南21千米,毕店镇沙河铺村委会驻地。清初,王姓居住,开设店铺,后形成村落,因村南紧靠三家河,以河和店铺取村名沙河铺。2个村民小组,95户,390人,耕地338亩。聚落地处公路北侧,略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村民沿公路两侧建房,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民有种瓜技术,年种植面积40亩。该村为清代唐县到桐柏的官道驿铺。
4.二十里铺 位于县城东南10千米,属古城乡阚庄行政村。明末,李、仝、郑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开设店铺,因距唐县城二十里,习称二十里铺。3个村民小组,69户,245人,耕地405亩。村址平坦,东临自然沟,聚落近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南临G312国道公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