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友:南粤的天空下——感悟深圳

民生   文化   2024-12-31 00:02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乡土中原关注我们吧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南粤的天空下——感悟深圳




作者 | 陈国友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

40年前当“深圳”两个字出现在人们视野时,有多少人不认识“圳”字,以为怪怪的,查阅资料得知,是当地客家话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念冲),大鹏湾的“东涌”“西涌”便是此意。深圳地名正是因为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别名鹏城,很少人去了解它的出处,如果你去过大鹏半岛就明白了。从深圳市区沿着海滨公路东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路过游人如织的大小梅沙,就到了大鹏湾和大亚湾之间的大鹏半岛上,下了车再沿着小路往里走,穿过一片杂乱无章的现代商铺,就是“大鹏所城”,这是明清两代海防的军事要地,鹏城因此而得名。

风光旖旎深圳湾
深圳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文天祥《过零丁洋》就在这里);西北部与东莞毗邻、东北部与惠州接壤,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再往南是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1979年邓小平来这里视察,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980年在深圳了设置经济特区,借助香港和澳门的优势发展经济,从此深圳独立出来。经过40多年的沧桑巨变,深圳一跃成为“北上广深”国家一线城市,这何啻是天壤云泥之变。

深圳是一座开放的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曾诞生过许许多多突破思想束缚、催人奋进革新的口号。
1979年春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在机声隆隆的工地上出生的。“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曾让深圳闻名全国,从此有了“深圳速度”。
深南大道作为深圳最早、最长的东西向主轴线,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是贯穿整个深圳的一条生命线。
几经改建扩宽,如今深南大道与宝安大道连接成一条横贯深圳东西,直达东莞的主干道,总长达60多公里,超过了“神州第一街”北京长安大街。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创新活力越来越让深圳这座城市扬名世界。
深圳目前仍是中国大城市中唯一依靠知识产业、高新科技产业立足和发展的城市,始终处在知识创造和知识外溢、吸收世界各种新知识和新点子的前沿,这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潜力。
今天的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有“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等美誉……
深圳是个包容的城市
深圳何以成为创新之都?就是他的开放和包容。深圳之所以包容是因为她是个移民城市,在这里见到的大多都是外地人。人们操着不同的口音,穿着不同的服装,开着不同车牌的车子,侧耳细听多少能辨别出是哪个省份,从穿着打扮也能看出是内地人或外乡人。
这里鱼龙混杂,贫富悬殊,富的一掷千金住豪宅别墅,贫困的挤在农民房或着住工棚。疯狂的不仅仅是房价,还有各个阶层的人,这里各个阶层都可以疯狂,老土和移民文化是深圳的色彩。因为大家都是外地人、打工人,在穿着上大都随意,真正西装革履的人不多。
所以这种包容性,深深的刻在每个在深圳生活人的骨子里。来这里首要任务就是在这里能生存下去,扎下跟。过去说香港“万商云集、寸土皆金”,来到深圳就有这种感觉了,繁华的地段都是楼如林,人如蚁,车如蝗,绿树成了楼宇间的点缀。
北方人到这里感到奇怪,深圳人不种粮食,到处建楼房,吃什么?爱开玩笑的人说,深圳人就“种楼”,是啊,楼这么多,房价这么高,租金这么贵,深圳人有的是钱,还怕买不来吃的?看看街上遍地是饭店就知道了。

深圳湾风光

都说深圳是夜生活,每当夜市来临,灯光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绘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如蚁的人群在楼群之间像潮水般匆匆涌向超市,涌向路边的大排档,酒吧饭店,涌向车站,涌向地铁,涌向工厂,流向车间......
道路两旁摆满了车辆,晚到的车辆根本无法找到车位。站在高处,往下看着高大楼群的夹缝里,人是那么渺小,就像路边的蚂蚁一般那么微不足道。然而这忙碌的人群打造了一个喧闹的世界。
深圳是个浪漫的城市
深圳处南中国海之滨,位于南粤大地的顶端部位,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2.5℃。
受常年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基本上没有气候学上的冬季。长夏短冬,冬季大约有20多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四季鲜花盛开。
滨海地带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气候非常宜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
这里人们挂在嘴边的是深圳的世界之窗、大梅沙、小梅沙、深圳湾公园和前海 ……
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有红树林了。红树林是“鸟的天堂”有“海岸卫士”之称,深圳的红树林主要在福田区深圳湾北部东岸深圳河口一带的红树林,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鸟类,还有几种十分稀有的海鸟。
深圳阳光温暖,所以人们穿得单薄随性,特别是女孩们总喜欢暴露着爱美的天性。

深圳的海因为被海岛隔开,所以海岸曲折,海叉形成许多优良港湾。看惯了大海就会情不自禁地和故乡的小河联系起来,大海给人们一种鼓舞的力量和奋发的信心和勇气,举目望去海天一色,它的幅员和辽阔,深沉和信仰已经超过了平常渺小的人的思维。
即使无风的时候也能看到潮起潮落、白浪翻腾,让你的内心无法平静,深切领悟到大海的丰富与执着,是生命深处里寻找不到的智慧和力量。
想想人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一角寻觅可以安顿心灵的寓所。原来人们说的那句话没有错:一座城市再喧闹,没有房子便是流浪,没有家人便是过客。
深圳是年轻人的世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不知有多少人南下深圳,寻找出路。这里曾寄托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梦想和追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内地青年来到深圳开创事业、改变命运、实现理想;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铸造了这座城市的辉煌。
我所在的群安达建设集团老总就是在90年代初期来深圳创业而发展起来的建筑企业家。在那个思想奔放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内地青年背着简单的行囊和厚重的梦想南下“牧马”创业打拼,过去兴起的打工文学也有这里的影子。
来到深圳大湾区,每天能看到年轻人忙碌的身影,不管是在什么企业,公司,还是在大街上送快递、送外卖、发传单的帅哥,靓妹们,尽管工作很辛苦,但他们的脸上总洋溢着笑容、充满了自信。所以深圳给年轻人更多的是锻炼的机会和奋斗的舞台。
人们常说的:你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深圳从来不缺人才,大湾区各地的人才市场,每天都能看到一大批的求职者,其中不乏大批精英。
但深圳不是一个太严格要求高学历的地方,企业需要的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要一定有经验、有能力、具备协作精神的人。没有学历肯定是不行的,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工作。
在这里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不管你在大学得过多少奖金,进入一家新公司一切你都要从零开始,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做出努力和奋斗。
在这里节奏快,效率高是千真万确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深圳打工人奋力拼搏。它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哲理,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深圳也有乡愁
深圳是新建城市,没有古建筑更没有太深的根基。基本都是远飘过来的人,来到这里都是想碰碰运气。深圳虽然也是南方,但她和江南还大有不同。她没有江南水乡的柔情,也没有上海的繁华,不具备北京古都的威严和华丽,更没有西安古城的历史悠久。但她所拥有的是时代的魅力。
改革开放后,毗邻香港的优势让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成为走向世界的窗口、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成为了新世纪发展的动力。
她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蓬勃生机的城市,时代造就了深圳,所以她才有华丽的转身——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生的轨迹不断变换。谁会料想几十年后我也加入了“南渡”的行列,这也是我当年非常向往的地方。当在北方老家小站坐火车来深圳的时候,一个县城小站挤满了前往南方的人,大多数人的目标直奔深圳。
置身异域,乡音频传,越来越多的北方人都涌入了深圳三角洲。因为初到大湾区来上班,就在上班所在地周边租住农民房——有人开玩笑叫“握手楼”,因为农民房相对拥挤,楼与楼之间似乎手一伸就碰到了一起。
住的房间装修很现代,但面积狭小,仅能放一张床、有卫生间、小阳台,但小得可怜。基本上常年不见阳光,加上岭南雨多,进屋能闻到霉味,有时还有耗子和蟑螂,负责租房的一般是二手房东——有的房东拥有几栋楼,什么也不干。房租也挺贵,比较之下和我在上海较近的昆山时价位差不多。其实一个人在外要求很简单,为了挣钱养家,有住,有吃,能按时上班就行了,生活简单就好。
随处可见的“农民公寓楼”  
虽然深圳有深圳湾公园这样的亮丽风景,城中村也有一街灯火、万千故事……那里都是高楼林立,哪里都是车流飞驰,哪里都有永不停歇的奔跑。
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想起关于乡愁的歌:“到不了的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叫作家乡。”记得初中课本里有一首叫乡愁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在大湾区真体会到了香港人的居住条件,虽然住的房子是租的,但总能挡风遮雨,也算是可以叫做“家”的地方。公司办公的地方近在咫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的确是风水宝地,在这里氤氲着一种家的味道,因为周边的城镇都遍布着我的亲人们。
尽管也有思乡,有时思念浸心,往事入骨,但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还是要走出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在这里整个大湾区就是我的活动范围。所以我很欣赏任正非先生那本书《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深圳,我赶着末班车也来了!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在深圳,只要你坐过出租车的士,你就会看到出租车后面挡风玻璃上贴的醒目标语;“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坐在群安达的办公室里,偶尔闲暇时,泡上一杯清茶,回味生活点滴,慢慢品味“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山水之间,城市变迁。深感国家战略部署的伟大。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内需也是世界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一览

大湾区包括广东省九个相邻城市: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七个地级市,以及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人口达7,000万,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随着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新生代的年轻人从五湖四海奔涌而来,他们跨过千山万水,越过崇山峻岭,来到这一方热土寻求一处扎根之地。

站在莲花山铜像广场,俯瞰深圳中心区,今日的深南大道宽阔平坦,已成为深圳人民的骄傲。远眺深圳湾,一座座高楼耸立,鳞次栉比,绿地葱葱。

深圳当年的的第一楼已显得渺小,更多的高楼拔起。小平同志健步如风的铜像在向前跨越,他似乎满意的看着深圳的沧海巨变。改革开放有了深圳,深圳,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同时改革开放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作者简介


陈国友,河南省唐河县人,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教过书,从政数十年,曾担任副镇长、副书记、局长、党委书记、党政部门负责人。2015年转岗后先后在昆山台湾致公党沃华资本集团任总裁办主任、中和农信唐河分支机构主任、燃气公司副总经理,企业人事行政中心主任。现居深圳。




往期精选



1、从唐邑人口外迁看清末“丁戊奇荒”的灾难

2、戎马倥偬的舅父  作者陈克俭

3、陈国友 :岳父说家史-峥嵘岁月 (上)

4、陈国友:岳父说家史-峥嵘岁月(中)

5、陈国友:岳父说家史-峥嵘岁月(下)

6、陈国友:抗战记忆 ——高冢寺亲历日寇暴行

7、陈国友:从“逞能”一词见证宋代“南水北调”

8、陈国友:靖希周和他的家人们——唐河县上屯镇靖希周的传奇故事

9、陈国友:情系林场中学

10、陈国友:根植宛都古邓国花开莞香第一村从雁田邓氏看中原文化的南迁

11、陈国友:风雨杨家楼

12、陈国友 樊叔岷:拜谒唐河县的都堂墓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请加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