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依据
符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 MPP。
1. 单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 ≥ 1:160(颗粒凝集法);病程中双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上升 4 倍及以上。MP-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4-5d 出现。
2. MP-DNA 或 RNA 阳性。
治疗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通常呈自限性,一般没有必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抗生素治疗,引起肺炎时通常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1. 抗菌方案
通常选择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作为常用药物。它们对肺炎支原体都有活性,但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地区性耐药。
(1)经验性治疗
多数 CAP 患者在具体病因未知时,采取经验性治疗,需选择同时覆盖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的药物。
① 门诊患者
通常包含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均对肺炎支原体有活性,但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地区性耐药。
② 普通住院患者
多选择喹诺酮类、β 内酰胺类(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大环内酯类。
③ ICU 住院患者
大多数经验性治疗方案推荐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
(2)特异性治疗
病原学已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2. 抗菌药物
大多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感染为轻度,疗程 5-7 日;若病情更严重,可能需要 7-14 日;部分难治性病例的疗程可延长至 3 周左右,不宜将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患者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且病情改善时可考虑停用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药物
① 大环内酯类敏感
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胃肠道反应轻、生物利用度高及细胞内药物浓度高等特点,与红霉素相比,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更好,临床应用更有优势。
② 大环内酯类耐药
在接受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偶尔可以分离到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菌株,选择抗生素用于治疗已知或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考虑到大环内酯类耐药的可能性。
(2)氟喹诺酮类药物
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72 h 仍无明显改善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应考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的可能,若无明确禁忌证,可换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四环素类抗生素。
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日益严峻的耐药形势相比,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仍然对肺炎支原体保持了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喹诺酮类药物由于能影响骨骼发育,避免用于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
(3)新型四环素类药物
新四环素类药物具有良好 安全性,如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是治疗 MPP 的替代药物。在推荐剂量下使用未发现有持久牙齿黄染现象。但需注意,四环素类药物会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宜用于 8 岁以下儿童。
3. 其他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 MPP,尤其是暴发性 MPP(FMPP)(一般指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MPP)可考虑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有明显咳嗽、喘息,胸部 X 线显示肺部有明显炎性反应及肺不张者,可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重症皮肤黏膜损害、血液系统表现等严重肺外并发症,混合腺病毒感染的重症 MPP 或存在超强免疫炎症反应,肺内损伤严重等推荐使用。
(3)胸腔引流
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者应尽早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
(4)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 PB 的重症患者应尽早进行,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5)预防性抗凝治疗
存在 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无 PE 临床表现的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多用低分子量肝素钙。
更多疾病专题,尽在临床决策